长期来看,我国提高作物总产量的唯一途径是()。A、增加农药化肥使用B、扩大粮食种植面积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D、推广转基因作物

题目

长期来看,我国提高作物总产量的唯一途径是()。

  • A、增加农药化肥使用
  • B、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 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 D、推广转基因作物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D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地区种植甲、乙两种粮食作物,今年单产水平为:甲作物400公斤/亩,乙作物250公斤/亩。假若明年的单产水平不变,只要( ),也可以提高明年的粮食作物总平均亩产水平。

A.扩大粮食作物的总种植面积

B.按比例扩大甲、乙两种作物的种植面积

C.提高甲种作物种植面积的比重

D.提高乙种作物种植面积的比重


正确答案:C
解析:加权算术平均数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变量值的水平和权数结构这两个因素,并且趋向于权数比较大的变量值的水平,故根据题知,在单产水平不变时,提高甲种作物种植面积的比重可以提高总平均亩产水平。

第2题:

根据下列图文回答:

2004年某省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占农作物种植总面积比例由上年的60.2%调整为58.4%,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47.11 万公顷,比去年减少9.0 万公顷,粮食总产量713.16 万吨,其中春、夏、秋粮约产量所占比例如下图所示。与去年相比,春粮减产5.31 万吨,夏粮减产2.37 万吨,秋粮减产42.38 万吨,总产量下降50.06 万吨。非粮食作物中。油料、蔬菜、药材种植面积分别增长1.3%、3.0%和15.9%;烟叶和甘蔗种植面积分别减少8.7%和1.1%;蔬菜、果用瓜、油料、甘蔗等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2004 年,粮食与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为( )

A. 301:199
B. 73:52
C. 301:208
D. 199:208

答案:B
解析:
解题指导: 我们可以求出种植面积总量为147.11÷58.4%=251.9万公顷,因此非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是251.9-147.11=104.79万公顷,可见他们的比例为l47.11:104.79,最接近这个数的是73:52。故答案为B。

第3题:

为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②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③增施化肥,提高作物产量④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提高粮食种植面积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大光合作用效率的作物新品种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


参考答案:B

第4题:

读我国甲、乙两类作物在我国种植面积比重变化表(单位:%)

甲类作物是(  )。

A.粮食作物
B.糖料作物
C.油料作物
D.蔬菜作物

答案:D
解析:
农业区位因素。 甲类作物种植面积比重小且近年来增长较快,最有可能是随市场需求而快速增长的蔬菜作物。

第5题:

根据读我国甲、乙两类作物在我国种植面积比重变化表(单位:%),

甲类作物是(  )

A.粮食作物
B.糖料作物
C.油料作物
D.蔬菜作物

答案:D
解析:
甲类作物种植面积比重小且近年来增长较快,有可能是随市场需求而快速增长的蔬菜作物。

第6题: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粮食增产的有效途径是(  )

A.大面积开垦荒地,扩大种植面积
B.增加农业补贴,提高化肥和农药施用量
C.科技兴农,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D.引进市场机制,发展订单农业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粮食生产状况。受地形条件的影响,我国的耕地面积少,可开垦的耕地后备资源不多,且集中在边远地区,要提高粮食产量,只有走科技兴农之路,提高单产来实现,因此C选项正确。

第7题:

根据读我国甲、乙两类作物在我国种植面积比重变化表(单位:%),

从甲、乙作物播种面积的变化可推测(  )。

A.甲类作物的需求量在下降
B.乙类作物的单产在提高
C.乙类作物的总产量在下降
D.未来几年种植面积甲大于乙

答案:B
解析:
由上题可知,甲类作物的需求量在上升;乙类作物应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重虽有所减少,但由于单产的提高,总产量在上升;蔬菜作物的种植面积不可能超过粮食作物。

第8题:

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是( )

A.大豆

B.水稻

C.小麦

D.玉米


正确答案:C

第9题:

读我国甲、乙两类作物在我国种植面积比重变化表(单位:%)

从甲、乙作物播种面积的变化可推测(  )。

A.甲类作物的需求量在下降
B.乙类作物的单产在提高
C.乙类作物的总产量在下降
D.未来几年种植面积甲大于乙

答案:B
解析: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由上题可知,甲类作物的需求量在上升;乙类作物应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重虽有所减少,但由于单产的提高,总产量在上升;蔬菜作物的种植面积不可能超过粮食作物

第10题:

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的发展速度较快,1992年只有一个国家种植,到1996年增加到6个,1999年为12个,2003年为18个。1996年种植面积为170万hm2,1999年为1210万hm2,2003年增加到6770万hm2。其中,美国、阿根廷、加拿大、巴西、中国和南非等6个国家的种植面积占全世界种植面积的99%。在转基因作物中,以大豆的种植面积最大,占58%;其次是玉米,占23%;棉花占12%;油菜占6%。其转基因性状,以耐除草剂为主,其次为抗虫性。在1996~2000年的五年间,耐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占74%,抗虫性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占19%。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机构统计,2003年全世界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农民已有700万,比2002年又增加100万。
我国的转基因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80年代中期生物技术已列入国家的“863”计划。1998年我国开始推广转基因抗虫棉,当年推广24万hm2,到2003年达到307万hm2,已占棉花种植面积的60%,且国产转基因抗虫棉品种逐步占主导地位,到2004年已占近70%。其他作物,比如水稻、小麦、玉米、油菜、花生、大豆等方面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在我国全面展开。
根据上述资料,下列说法肯定错误的是( )。

A.转基因作物的转基因性状以耐除草剂为主
B.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的发展速度较快
C.在1996~2000年的五年间,耐除草剂、抗虫性之外的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占7%左右
D.2003年,俄罗斯的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约为130万hm2

答案:D
解析:
材料中并未提及俄罗斯的转基因作物的种植情况,因此,D项是错误的。故选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