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晚疫病在田间发病最早症状出现在下部。

题目

马铃薯晚疫病在田间发病最早症状出现在下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马铃薯晚疫病,发病初期常在植株下部叶片出现症状,多从()开始.

A.叶柄

B.叶尖和叶缘

C.叶脉

D.叶背


参考答案B

第2题:

马铃薯晚疫病又称()、(),是一种导致马铃薯()和()的毁灭性病害。


参考答案:疫病、马铃薯瘟,茎片死亡,块茎腐烂

第3题:

在1845年引发“爱尔兰饥荒”的有害生物是( )。

A、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nstans)

B、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C、小麦杆锈病(Pucciniagraminis F.sp.tritici)

D、马铃薯斑纹病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solanacearum)


参考答案:A

第4题:

下列哪些不属于十字花科疫病()。

  • A、番茄晚疫病;
  • B、辣椒疫病;
  • C、茄子绵疫病;
  • D、马铃薯晚疫病

正确答案:D

第5题:

马铃薯晚疫病有哪些症状?


正确答案: 在田间识别晚疫病,主要是看叶片。一般在叶间或边缘出现淡褐色病斑。病斑的外围有晕圈,气候潮湿时,病叶呈水浸状,蔓延极快。叶背面健康与患病部位的交界处有一层褪绿圈,上有绒毛状的白色霉层,有时叶面和叶背的整个病斑上也可形成此种霉轮,此为晚疫病最显著的特征。茎和叶柄上的症状,表现纵向发展的褐斑,也可在病斑上产生白色霉轮,有时可造成叶丝的凋萎枯死。块茎染病时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凹陷的褐斑,病薯的切面可见到皮下组织呈褐色;其变色面积的大小,深浅因发病程度而定。当湿度大、温度高时,病斑可蔓延到块茎的大部分组织。一旦感染其他腐生菌,可是整个块茎腐烂。

第6题:

马铃薯晚疫病主要危害()、()、()和()。


参考答案:叶片、叶柄、茎、块茎

第7题:

简述马铃薯晚疫病中心病株的意义和防治要点。


正确答案: 防治策略是选用抗病品种,种植无病种薯,消灭中心病株,结合病情预报全面喷药保护。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1.选用抗病品种
2.建立无病留种地,选用无病种薯严格选用无病种薯对晚疫病起着重要作用。建立无病种薯田,无病留种田应与大田相距2.5km以上,以减少病原菌传播侵染的机会,并严格实施各种防治措施。在收获时应进行严格挑选,选取表面光滑、无病斑和无损伤的薯块留种用,晾晒数日后单收、单藏等。在播种催芽和切块时还应仔细检查,彻底清除遗漏的病薯,剔除的病薯要集中处理。
3.加强栽培管理选择高燥、沙性较强的或排水好的地块种植马铃薯。适时早播,不宜过密。合理使用氮肥,增施钾肥,保持植株健壮,增强植株的抗病力。合理灌溉,结薯后增加培土成高垄,减少薯块受侵染。及时清理中心病株或栽除病叶,及时深埋或烧毁。
4.药剂防治发现中心病株后立即喷药,尤其是在中心病株的附近。防治晚疫病有效药剂有:47%加瑞农、72%克露等。为防止抗药性的产生,建议几种药剂轮换使用,或将内吸性和保护性制剂混合使用。

第8题:

世界上记载最早的植物检疫法令是为了防止( )的传播。

A、马铃薯晚疫病菌

B、小麦杆锈病

C、马铃薯甲虫

D、葡萄根瘤蚜


参考答案:B

第9题:

怎样防治马铃薯晚疫病?


正确答案: (1)加强病情的预测预报,在晚疫病易发病区,田间设立病圃,在场面晚疫病发生季节前仔细观察,当气候条件有利发病后,检查大田或病圃有无中心病株,发现中心病株后,立即拔除销毁并进行药剂防治。
(2)选择种植抗病品种,减少染病机会。
(3)建立无病种薯田,切断马铃薯晚疫病的初侵染原。
(4)加强种薯管理,淘汰病薯。一是种薯贮藏前,仔细挑选,提出病薯,2-4℃低温贮藏,控制病害的发展,出窖时严选种薯;二是切块时,发现病薯,将切刀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切好的种薯用专业种薯处理剂拌种消毒灭菌,减少感染机会;三是催芽期间,凡不发芽或发芽慢,出现病症的全部剔除。
(5)加强栽培管理:一是适期早播,对于早熟品种来说,适当提早播种,提早结薯,在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之前已积累了较高的产量,接近成熟,起到了多病的作用;二是选地,要避免在低洼地和粘重的地块种植马铃薯,同时要做好排水防涝工作,做好田间通风排湿工作,创造有利于马铃薯生长而不利于晚疫病发生的环境;三是中耕上厚土,这样可以减少植株上的晚疫病菌落到土壤中侵染块茎的几率,同时可促进多层结薯,有利于块茎膨大,避免产生青皮块茎;四是提前杀秧,在发病地块的产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可用克无踪杀秧,同时清除全部田间茎叶,地表经晾晒干躁后,在进行收获,以减少病菌对块茎的侵染。
(6)药剂防治:当马铃薯田发现中心病株后,应及时拔除销毁,然后立即喷施药剂,第一遍要选用内吸治疗剂,以后视病情发展情况,喷施保护性杀菌剂或内吸治疗药剂。喷药时应均匀喷施叶片正面和背面。每667平方米(1亩)用7%代森锰锌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100克,加水40千克,喷施马铃薯植株,起到杀菌保护的作用,应在发病前3-5天打完药;随后用35%的甲霜灵,72%克露等可湿性粉剂中的一种,每667平方米(1亩)用量100-150克,对水50千克均匀喷施。每隔7天喷1次,3-4次即可,交替换药,以防使用同一药剂使真菌产生抗药性。

第10题: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气候条件是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和流行的决定因素&当气候条件适宜时,一般白天平均气温在25℃左右,夜间温度在10℃左右,连续多日阴雨或雾露天气,马铃薯晚疫病变可爆发,进而大流行。
(2)品种的抗病性差是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内因&如一些早熟品种东农303、克新4号、早大白、费乌瑞它等品种就易感染晚疫病。
(3)种薯带菌
(4)重茬迎茬种植严重&重茬迎茬会使在土壤中和病残体上越冬的病原菌第二年继续侵染马铃薯,造成马铃薯晚疫病发生。
(5)地块选择不当&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粘重的地块有利于晚疫病的发生流行。
(6)栽培管理不当&偏施氮肥、密度偏大、整地质量差、铲趟不及时、草荒严重、秧苗长势弱、不及时预防造成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