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列当危害特点及防治要点。

题目

简述列当危害特点及防治要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根寄生、全寄生
(1)严格执行植物检疫,防止病区扩大.
(2)与甜菜,大豆,葱蒜等非寄主植物轮作
(3)在严重发病地区,在列当尚未开花结实前进行铲除,深埋.
(4)除草剂防治:200倍的2.4-D喷洒.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美洲斑潜蝇的为害特点与防治要点?


正确答案: 为害状:雌成虫产卵刺伤叶片,产卵和取食。幼虫潜入叶片、叶柄蛀食,形成不规则蛇形白色潜道,其内残留虫粪形成断续黑线。严重受害叶片失去光合能力。
防治:
1.严格检疫,防止害虫随蔬菜、花卉扩散。
2.清洁田园,深翻土壤;疏植疏叶;瓜类蔬菜与葱、蒜等套种或轮作。
3.生物防治:幼虫寄生蜂有潜蝇姬小蜂、潜蝇茧蜂和反颚茧蜂等。
4.黄板诱杀:利用黄色粘胶板(30×20㎝)1050块/h㎡可诱杀20%以上成虫,且不影响寄生性天敌,
可有效控制下一代幼虫数量。

第2题:

简述危害果树的天牛主要种类及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种类:桑天牛、星天牛、红颈天牛、苹果枝天牛
防治:(1)人工捕杀(2)人工灭卵(3)树干涂白(4)熏杀

第3题:

简述包茎、包皮过长的危害及护理要点。
危害:会使包皮腺体的分泌物及污垢长期留在包皮里,形成包皮垢,刺激包皮,发生包皮炎,包皮充血水肿,阴茎头红肿疼痛,可致排尿困难。
护理:要经常清洗,除去包皮垢,患包皮炎,感染消退后,可行包皮环切术。

第4题:

简述塑料薄膜对土壤的危害特点和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塑料薄膜对土壤的危害:
塑料薄膜大多是烯烃类的高分子聚合物,其中烷基链含碳数不同的各类酞酸(PAES)约占2/3。据研究,高浓度二正丁酯(DNBP)对土壤脲酶有一定的激活效果,但对蔗糖酶有较强抑制效果。胡萝卜块根、白菜茎叶、大豆及水稻籽实中均可自土壤中富集DNBP。人食用PAES超标的食物后,PAES转化为酞酸酯后易引起肝肿大,致畸、致突变倾向。
防治措施:
(1)从价格和经营体制上优化和改善对对废塑料制品的回收和管理,并建立生产粒状再生塑料的加工厂,有利于废塑料的循环利用。
(2)研制可控光解和热分解等农膜新产品,以代替现用高压农膜,减轻农田残留负担。
(3)尽量使用分子最小,生物毒性低相对易降解是塑料增塑膜,并加强其生化降解性能和农业环境影响的研究。

第5题:

简述产后抑郁症的诊断及防治要点。


正确答案: 诊断标准(美国精神学会制定):在产后4周内发病,具备下列症状的5条或5条以上,且持续2周以上。
①产妇出现忧郁情绪;
②几乎对所有事物失去兴趣;
③食欲改变;
④睡眠不足或严重失眠;
⑤精神焦虑不安或呆滞;
⑥疲劳或虚弱;
⑦不恰当的自责或自卑感,缺乏自信心;
⑧思想不集中,综合能力差;
⑨反复自杀企图。

第6题:

简述植物细菌病害的发生特点和防治要点。


正确答案: 发生特点:
1、初侵染的菌源主要来自带菌的种子、种苗等繁殖材料、病残体、田边杂草或其他寄主、带菌土壤和昆虫等。
2、细菌接触感病植物后通过伤口或植物表面的自然孔口侵入。侵入寄主后通常先将细胞或组织致死,然后从死亡的细胞或组织中吸取养分,在寄主薄壁细胞或组织内扩展的可引起叶斑、腐烂等症状。
3、植物细菌病害常在病部表现水渍或油渍状,在空气潮湿时有的在病斑上产生胶粘状物称为菌脓。
4、在田间的传播主要通过雨水、灌溉流水、风夹雨、介体昆虫、线虫等,还可以通过人的农事操作在田间传播。
5、高温、多雨(尤以暴风雨)、湿度大、氮肥过多等因素均有利于细菌病害的流行。

第7题:

简述兰花炭疽病的危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1、发病规律:兰花炭疽病在蕙兰兰株上发病率为最高,大于90%,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叶、病残体和枯萎的叶基苞片上越冬。分生孢子经越冬,其萌芽率大为降低,病菌借风雨和昆虫传播。次年春末、夏初天气潮湿多雨,病菌开始侵染,有伤口和急风暴雨更易感染,温度22~28℃,相对湿度90%以上,土壤PH为5.5~6时有利于病菌孢子萌发。老叶一般于4月份开始发病,新叶则从8月份开始发病。高温多雨季节发病严重。如果整株受害严重,幼芽刚萌发时亦受侵染发病。
2、措施;栽培兰花选择空气比较流通的场所,可大大减少炭疽病的发生。但也不能太通风,因为空气太流通,湿度太小,不利于兰花生长。兰盆排放疏密应适当,绝对不能太密,以免兰叶互相交错、重叠,影响通风透气,使炭疽病菌交叉传染。温度在22~28℃以上、相对湿度在95%以上时,最易致炭疽病菌的繁殖和传播,因此,一定要把温度和湿度控制在此界限以下。对控温,有两种办法:一是在高温季节架遮荫网,遮去部分强光;二是向地面、墙面、花架喷水或洒水,每天3~4次,降低温度。兰花在梅雨季节、暴雨转晴或连续阴雨高温后,因高温高湿,最易暴发炭疽病。在这段时间,除做好栽培场所的通风透气外,还应尽量减少叶面喷水和兰盆浇水次数,最好停止喷水和浇水,争取把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当相对湿度过大难以控制时,也可用鼓风机或电风扇定时吹风,对控湿十分有效。炭疽病一般在春夏季开始发生,7~8月最严重,应抓住这个关键时机喷药,不仅要喷叶面,更要喷叶背,这样才能彻底灭菌。对预防不力、已造成炭疽病蔓延为害并入土侵害到兰根的,光靠表面喷药已不能根治,一定要换盆换土,把整盆兰花倒出,除去旧土,剪去病叶、病根、病芽,用清水洗净,再用10000倍喷克稀释液喷叶,并浸泡兰根2~3h,取出晾干后重新用新土上盆。若再用旧兰盆,一定要清洗,浸泡农药消毒,并曝晒1天。也可在新叶抽出时,定期定时交替喷药,50%多菌灵500倍,50%克菌丹500倍液,50%苯菌灵1500倍,0.5%~1%等量式波尔多液,75%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7-10天1次,共4-5次

第8题:

简述H2S的性质危害及中毒的防治要点


正确答案: 性质:H2S是一种恶臭毒性很大的无色气体,H2S中毒初期臭味比较大,当浓度超过10mg/m3之后,浓度继续升高而臭味反而减弱。比空气重,容易集聚在低洼处,H2S浓度达到一定值时会引起火灾爆炸。
危害:H2S是一种恶臭毒性很大的无色气体,低浓度中毒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感到头痛、流泪、恶心、气喘等症状。当吸入大量H2S时,会使人立即昏迷,在H2S浓度高达1000mg/m3时,会使人失去知觉,直接麻痹呼吸中枢而立即引起窒息,造成“电击式”中毒,并死亡。
中毒的防治要点:
(1)进入高浓度的硫化氢场所,应戴供风式防毒面具,并应有专人在外监护;
(2)生产过程中应注意设备的密闭和通风,设置自动报警器;
(3)发生急性中毒,应迅速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处,进行对症抢救,保持呼吸道畅通,给氧,呼吸停止者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昏迷者可进行高压氧治疗。

第9题:

简述禽流感的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一)禽流感的诊断要点:
流行特点:寒冷季节多发,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发病率高。临床症状潜伏期3~5d,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两大类,即高、低致病性禽流感。
(1)低致病性禽流感野禽感染大多数都不产生临床症状。鸡和火鸡发病后表现为呼吸、消化、泌尿和生殖器官的异常,以轻度乃至严重的呼吸道症状最为常见。病鸡除出现精神食欲差及下痢等一般性症状外,咳嗽、打喷嚏、罗音、喘鸣和流泪,产蛋鸡产蛋下降。
(2)高致病性禽流感此型又称鸡瘟、真性鸡瘟、欧洲鸡瘟,多见于鸡和火鸡。感染鸡常突然发病,症状严重,有些鸡突然死亡。病鸡体温升高,拒食,拉黄绿色稀粪;精神极差,呆立,闭目昏睡。头颈部水肿,鸡冠与肉髯发绀、出血,腿部皮下水肿、出血。流泪,流鼻涕,呼吸困难,不断吞咽、甩头、流涎。产蛋鸡产蛋大幅度下降或停止。后期有些病鸡出现头颈震颤、两腿瘫痪等神经症状。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有的鸡群可达到100%。
剖检变化低致病性禽流感主要表现为呼吸道及生殖道内有较多的粘液和干酪样物,窦、气管粘膜水肿、出血或出血,输卵管和子宫质地柔软易碎。
高致病性禽流感在皮下、粘膜、浆膜、肌肉及各内脏器官有广泛性出血,与ND相似,但出血更广泛、更严重。胰腺肿大出血、坏死。卵巢和卵子充血、出血,输卵管发炎。
血清学诊断主要是HA、HI试验和ELISA。
(二)防治措施
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杜绝野鸟进入禽舍,引进禽类时要严格检疫。
控制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用同源病毒灭活油苗进行免疫接种来预防,产蛋鸡于10日龄每只皮下注射0.3mL,40日龄、120日龄时每只皮下注射0.5mL;商品肉鸡可于10日龄每只皮下注射0.3mL。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发病时可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控制继发感染,也可使用中草药治疗,板蓝根、金银花、黄芪等对蛋鸡恢复产蛋率有一定效果。
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首先是严密防止传入,一旦发生则应阻止疫情扩散。立即封锁疫区,对所有感染禽只和可疑禽只一律进行扑杀、销毁,封锁区内严格消毒等。

第10题:

简述农药对土壤的危害特点和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喷洒在农作物上的农药,约有一半散落在农田上。农药被土壤吸附后,表现为失活或解毒。但是,更多吸附状态农药在一定条件下可恢复其原有的生物毒性,这是土壤中农药残留的一种形式。
防治措施:
(1)利用综合害虫防治系统以减少农药的施入量
(2)农药的安全合理使用
(3)制定农产品的允许残留量标准
(4)采用合理耕作制度,消除农药污染
(5)发展开发新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