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哪项法律法规的废止是孙志刚事件促使的?()

题目

以下哪项法律法规的废止是孙志刚事件促使的?()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 B、《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
  • C、《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 D、《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D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以下哪一种属于被动的绩效测量()

A法律法规遵守情况的监测

B事故调查

C疾病调查

D事件调查


B,C,D

第2题:

《禁毒法》施行后,以下哪些法律法规同时废止()。

  • A、《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 B、《关于禁毒的决定》
  • C、《强制戒毒办法》
  • D、《娱乐场所管理条例》

正确答案:B,C

第3题:

从孙志刚事件分析我国关于流动游乞人员管理政策(制度)变迁的触发机制。


答案:

案例:孙志刚,男,1976年生,湖北黄冈人,2001年武汉科技学院(原武汉纺织工学院)艺术系艺术设计专业毕业,2003年春节后来到广州,案前任职于广州市达奇服装公司。?3月17日:孙志刚因无暂住证在广州街头被带至广州天河区黄村街派出所。3月18日:孙志刚被黄村街派出所送往广州收容遣送中转站。3月18日:孙志刚称有心脏病被收容站送往广州收容人员救治站。3月19-20日:孙志刚在救治站遭遇无情轮番毒打。3月20日:救治站宣布孙志刚不治死亡。4月18日:尸检结果表明,孙志刚死前72小时曾遭毒打。后来广州市公安局(2003)穗公刑法字4号刑事科学技术法医学鉴定书,证实被害人孙志刚系因背部遭受钝性暴力反复打击,造成背部大面积软组织损伤致创伤性休克死亡。一.孙志刚事件的政策过程研究价值

第一,社会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社会状况。不过只有当社会的大部分成员和一部分有影响的任务认为某种社会状况是社会问题时,它才是社会问题。孙志刚事件是属于结构性社会问题。所谓结构性社会问题是指由社会不合理所导致的一些社会现象。在整起孙志刚事件中,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媒体是舆论的主体,公众是决策的参与者,政府是政策权力的主体。只有社会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政府才会引起足够重视。孙志刚事件是我国关于流动游乞人员管理政策(制度)变迁的触发机制,直接导致了我国在流浪游乞人员管理上的政策变迁,导致了我国流浪游乞管理上的进步。第二,孙志刚事件在结构上有清晰的发展脉络,既有开头:孙志刚之死;又有发展:社会反应;还有结局:政策变更政策。

第三,孙志刚事件从发生开始,经历过几个月时间,全国范围内的人几乎都知晓了。这件事情有很强的开放性,所以才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后来的政策制定作铺垫。

第四,这一事件具有内容的合理性,也就是上面说的政策过程关联性。由于这四个原因造成了它作为一个典型的政策过程案例的第五个特征:资料的全面性。关联性使它成为一个政策过程案例,动态性与结构性使这一案例增加了典型性,开放性使这一典型的案例能够作为资料被完整的收集。由此形成了一个包括政策问题、政策目标、政策方案、政策决策等在内的政策全过程的理想材料。二.孙志刚事件后面的政策过程

政策过程的范式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指的是包含要求达到的状态与观察到的状态之间的矛盾。就孙志刚事件引发的政策变更来看,表面上它也是从问题出发的,首先是孙志刚的非正常死亡暴露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存在从需要出发的系统过程,按照系统理论,系统的存在总是以执行一定的功能为基础的。所以这里接着考察孙志刚事件后面的政策过程的功能。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一方面是这儿讲的系统的逻辑,另一方面是因为主流的政策理论认可的政策系统的自我维持功能具有明显的保守性,成了众矢之的的东西。

三.孙志刚事件后面的政策过程的意义

通过对"孙志刚事件"背后的政策过程的研究,在对正在经历危机的政策过程范式的考察中,发现了一个从政策需要出发的,系统的政策过程.那么,这一过程有什么意义呢

首先,从政策过程的研究上讲,这是对主流的政策过程范式危机的一种积极回应,因而是一种对政策过程理论的有益探索.这种探索的价值不仅在于提供了一个替代的理论框架,而且这一框架对当前范式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可以提供比较满意的解释.这些问题如上面已经指出的:界定问题的困难,政策发展上的单极论,保守性等.另一方面,在政策过程的分析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即:政策需要的分析.这种分析与主流理论的问题分析明显是不同的.此外,由于这种新的政策过程的提出,可以提出一些新的值得研究的问题,其中最有意义的是政策预测问题,主流的政策过程理论从政策问题出发,基本上丧失了预测能力.由于新的过程是从政策需要出发的,而需要天生就是一种向前看的事物,因而如何进行政策预测就成了一个新的政策过程研究课题

从实践来看,新的政策过程也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一是可以有效地面对解决了错误的政策问题的现象.这是在政策实践中经常发生的事.原因在于政策主体处理问题时,目标定位不准.从政策需要出发进行政策决策,就可以直指问题背后的需要,一开始就掌握正确的方向.由于这一价值又带来了第二种价值.即借此提高政策效率,从而缓解政策效率与政策效益之间的冲突.三是给政策主体在承担政治责任时以更多自由.原因是新的政策过程给了政策主体更大的自觉性,也减少了处于问题包围中的可能.

总之,通过对"孙志刚事件"的政策过程的研究,发现了一个政策需要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有一定的价值

第4题:

促使慈禧太后决定实施新政是哪一项事件?


正确答案: 八国联军的大祸。

第5题:

2003年至2004年,中国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新闻事件,都在网上广为传播并形成巨大的舆论影响力,其中尤其以孙志刚案、哈尔滨宝马撞人案和刘涌案最为让人熟知,这三个事件被认为是中国网络舆论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以下哪个事件不被认为是广义相对论的证据之一?()

  • A、引力波事件
  • B、水星近日点的进动现象
  • C、引力透镜现象的发现
  • D、促使宇宙加速膨胀的引力来源

正确答案:D

第7题:

“孙志刚事件”是一起促进社会变革的网络群体性事件。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我国入世后,与世贸组织不一致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需要( )、修改,同时还要制

定一批新的法律法规。

A.废止

B.废除

C.作废

D.终止


正确答案:B

第9题:

公文的撤销和废止,由发文机关、上级机关或者权力机关根据职权范围和有关法律法规决定。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简述促使日本帝国主义崩溃的事件。


正确答案: 1,反法西斯力量节节胜利,意德相继投降,日处境孤立。
1943年初,随着希特勒匪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惨败,欧洲站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942年6月的中途岛战役日本战败
1942年8月-1943年2月在争夺瓜达尔卡纳尔战役中,日本海军又遭惨败,就此节节败退1943年7月,意大利投降,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投降,日本境地更加孤立
1945年2月,俄苏美三国在雅尔塔召开会议,重申苏联在结束对德战争后三个月内对日作战2,中美英“波茨坦公告”中,苏联出兵东北消灭关东军
《波茨坦公告》要日本政府迅速而又全面的承认如下条件:日本无条件投降;解除日本武装,严惩战争罪犯,肃清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实现日本民主化等,但遭日本拒绝。
1945年8月8日,苏联根据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雅尔塔协定,宣布从1945年8月9日起同日本处于交战状态,并粉碎了关东军
3,各国人民大反攻,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广播了投降诏书,宣布了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重光葵和梅津美治郎在投降书上签了字。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4,美国为了捞取政治资本,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5,美国单独占领日本,日本投降后不到一个月,美国就派遣十五万军队进驻日本,以“同盟国占领军”名义,对日本全部国土实行单独占领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