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12月,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中提出了()的口号。

题目

1919年12月,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中提出了()的口号。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了()的口号。

A、贵族的文学,典雅的文学

B、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C、文学的贫民化

D、文学的世俗化


正确答案:B

第2题:

鲁迅在()一文中提出了“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的重要思想。


正确答案:《文化偏至论》

第3题:

威尔逊在其《行政之研究》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_______的思想。


参考答案:政治与行政分离

第4题:

韩愈在唐古文运动中提出了"不平则鸣"的创作口号。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一文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观点。


正确答案:《镜与灯——浪漫主义及批评传统》

第6题:

1902年,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中,提出了()的口号。


正确答案:“小说界革命”

第7题:

胡适在哪篇文章中提出了“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口号?()

  • A、《文学改良刍议》
  • B、《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 C、《谈新诗》
  • D、《易卜生主义》

正确答案:B

第8题:

1895年,孙中山在《救亡决论》一文中,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9题:

1918年胡适发表了著名的《建设的文学革命》一文,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口号。请问胡适的口号有什么样的社会语言学意义?


正确答案: 本体规划是对语言本身进行的规划,目的在于使语言或方言标准化,使它能够充分履行它的各种社会职能。书面语的口语化是本体规划的内容之一。
书面语和口语如果脱节,会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
五四运动以前,中国的书面语文言文和口语严重脱节,1918年胡适发表了著名的《建设的文学革命》一文,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口号。五四运动后,白话逐步代替文言,成为现代汉语的主导文体。

第10题:

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了()的口号。


正确答案:“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