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20年代,我国民俗学、民间文学研究的代表性理论刊物是中大《()》、北大《歌谣周刊》。

题目

在20世纪20年代,我国民俗学、民间文学研究的代表性理论刊物是中大《()》、北大《歌谣周刊》。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中国第一个儿童文学理论刊物《儿童文学研究》是1957年创办的。()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对

解析:因为建国后的17年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代。1950年召开第一次全国少年儿童工作会议;1957年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儿童文学理论刊物《儿童文学研究》;苏联的儿童文学作品、理论被大量翻译;除了论文外,出版了陈伯吹《儿童文学简论》、金近《童话创作及其他》、蒋风《中国儿童文学讲话》等专著。


第2题:

《诗经》共305篇,分为三大类,其中大都是民间歌谣的一类是()

  • A、风
  • B、雅
  • C、颂
  • D、乐府

正确答案:A

第3题:

《前锋周刊》、《前锋月刊》是."民族主义文学"的刊物。()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我国最早的儿歌专集是()。

  • A、《天籁集》
  • B、《歌谣》周刊
  • C、《演小儿语》
  • D、《童谣大全》

正确答案:C

第5题:

1918年,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成立,并于1922年创办了()周刊。这些学术活动不仅使民俗学这个新的学术领域在中国得以开辟,而且使中国民俗学作为一门科学得以产生。

  • A、《民俗》
  • B、《风俗》
  • C、《艺术》
  • D、《歌谣》

正确答案:D

第6题:

《中国歌谣》是(朱自清)研究民间歌谣的专著,他将歌谣按用法分为()种。


正确答案:15

第7题:

中国第一个民间文学刊物是()

  • A、《民间文学》
  • B、《故事会》
  • C、《歌谣周刊》
  • D、《国学门周刊》

正确答案:C

第8题:

1918年到1925年,围绕北大的《歌谣》周刊,“五四”知识分子掀起的一场民间歌谣征集和研究运动,史称“歌谣运动”。在这批学者之中,对儿歌研究最为注重的就是()。

A.周作人

B.刘半农

C.何德兰

D.胡适


参考答案:A

第9题:

《歌谣》周刊


正确答案: 中国第一个民间文学刊物。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主办。1922年12月17日创刊,到1925年6月28日并入《国学门周刊》,共出版97期及周年增刊一册。最早作为北京大学《日刊》附张印发,自25期起脱离北京大学《日刊》,独立发行。《歌谣周刊》先后由常惠、顾颉刚魏建功、董作宾等负责编辑。1922年12月17日,歌谣周刊在《发刊词》中,第一次出现了“民俗学”这个专业名词。

第10题:

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刊物?


正确答案: I、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产生:五四运动后,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迅速接受马克思主义,向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在共产国际帮助下,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开始兴起。1920年5月,首先在上海成立了的共产党发起组,对外称马克思研究会。接着,北京、武汉等地的共产主义小组相继成立。在筹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当中,迫切需要有自己的新闻舆论工具来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的知识,发动和组织工人运动。于是,我国的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应运而生。
II、代表性的刊物及其简要介绍:
①《新青年》(改组后的)1920年,《新》迁至上海,从第八卷第一号起,脱离原先的群益书店,成立新青年社,作为独立机构。改组后的《新》,扩充了编者作者队伍,内容上加强了社会主义的宣传,但它仍旧保持原来的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的面貌,与在北京的编者作者保持联系,照旧用他们的来稿,这样既争取了原来的民主主义作者读者逐步跟上来,同时也避免了反动当局的注目。新青年坚定地走上了新道路,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报刊之一。改组后,《新》向广大读者进行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激烈、团结许多人从民主注意走向马克思主义,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了积极的准备。
②《共产党》秘密出版的刊物,由李达主编,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宣传:1)宣传有关共产党建设的知识,介绍第三国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情况,特别是俄国的情况。2)论述中国革命的道路和党的纲领策略,论证只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才能够救中国,主张无产阶级联合起来。3)向工农兵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报道国内工人运动的发展。
③《劳动界》、《劳动音》等工人报刊的出现。1920年下半年,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相继创办了一批极有影响的工人刊物,主要有《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等,这是我国第一批以工人为读者对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报刊。他们的出版背景,基础,宣传总之和读者对象都基本相同,所以被称为兄弟刊物。这批工人报刊的出现,标志着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已经开始同工人运动的实际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