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步行周期的分期及各期的步态特征如何?

题目

简述步行周期的分期及各期的步态特征如何?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站立时相(站立期,也称支撑期)从足跟着地起,经历全足放平。足跟离地、膝部屈曲,足趾离地等过程,又分成:中跟着地期、站立中期和蹬离期。
摆动时相(摆动期)始于足趾离地后,并可分为加速期,摆动中期和摆动末期,在足跟重新着地前结束。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分娩过程分期?各期的起止标志是什么?简述各期的特点。


参考答案:①子宫开口期:这一期开始于子宫出现阵缩到子宫颈完全开张并与阴道界限完全消失(牛、羊)或充分开张(马)为止。这一期子宫颈变软扩张,一般仅有阵缩,没有努责。
②胎儿产出期:从子宫颈充分开大,胎囊及胎儿的前置部分楔入阴道(牛、羊),或子宫颈已能充分开张,胎囊及胎儿楔入盆腔(马、驴),母畜开始努责,到胎儿排出或完全排出(双胎及多胎)为止。在这一时期,阵缩和努责共同发生作用。在产出期母畜共同的表现是极度不安,起先时常起卧,前蹄刨地,有时后蹄踢腹,回顾腹部,嗳气,拱背努责。继之,在胎头进入并通过盆腔及其出口时,由于骨盆反射而引起强烈努责。这时一般均侧卧,四肢伸直,腹肌强烈收缩。努责数次后,休息片刻,然后继续努责。胎儿产出期中,阵缩的力量、次数及持续时间增加。
③胎衣排出期是从胎儿排出后算起,到胎衣完全排出为止。胎儿排出之后,产畜即安静下来。几分钟后,子宫再次出现阵缩,这时不再努责或偶有轻微努责。阵缩的持续时间长,力量减弱,阵缩的间歇期长。子宫肌的收缩促使胎衣排出。

第2题:

简述全身适应综合征的分期名称及各期特点。
⑴GAS3期:警觉期,抵抗期,衰竭期。
⑵各期特点:
①警觉期以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为主,警觉期反应使机体处于最佳动员状态,有利于机体的战斗或逃避。
②抵抗期以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高为主,机体表现出适应.抵抗能力增强。但防御储备能力不断被消耗,对应激原的抵抗能力持续下降。
③衰竭期机体能量和防御机制被耗竭,自稳态失调,出现疾病甚至死亡。

第3题:

请简述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临床分期及各期特点?


(1)初发期晶状体前后皮质周边部出现楔形混浊,其基底部在赤道,尖端指向晶状体中央,最初发生在下方,继之两侧及上方也出现类似混浊,以后形成车辐状混浊。此时晶状体大部分透明,常需散瞳才能发现楔形混浊。最早现象为晶状体纤维板层分离,呈羽毛状,有时出现空泡,此期混浊发展慢,可经数年才达下一期,视力一般不受影响。

(2)膨胀期又称未熟期混浊逐渐向中央发展,并伸入瞳孔区。晶状体皮质吸收水分体积膨胀,推虹膜前移,使前房变浅易诱发闭角型青光眼。用斜照法检查时,投照侧的虹膜在该侧瞳孔区出现新月形阴影称虹膜投影,为此期特点。视力明显减退,眼底不能窥入。

(3)成熟期晶状体全部混浊呈均匀乳白色,皮质水肿消退,体积和前房深度恢复正常,虹膜投影消失,眼底无法窥见,视力降至手动或光感。老年性白内障从初起到成熟一般需要数月至数年不等。

(4)过熟期持续数年的成熟期晶状体可发生水分丢失,体积变小,囊膜皱缩,晶体核下沉,上方前房变深,虹膜失去支撑,出现虹膜震颤。晶状体皮质分解液化呈乳状物,液化的皮质渗漏到囊外膜时,可引起晶状体过敏性葡萄膜炎和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此期如有发黄的硬核便沉到底部,称为莫干白内障。


第4题:

简述细胞周期的分期及各期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1.前期:染色质凝集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有丝分裂器(纺锤体、星体)形成。
2.前中期:始于核膜崩解;纺锤体微管捕获染色体;染色体剧烈运动,挪向细胞中央。
3.中期:染色体排列于赤道板上。
4.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并向两级迁移;极微管不断延长,动粒微管逐渐缩短;细胞两端的纺锤体极(中心体)进一步远离
5.末期:子染色体分别到达两极,动粒微管消失;核膜重建;染色质重新疏松,核仁重现。
6.胞质分裂:动物细胞----通过胞质收缩环分裂由外而内。植物细胞----在细胞中央产生细胞板,分裂由内而外。

第5题:

简述对虾的幼体发育分期及各期特征。


正确答案: 对虾幼体的发育通常将其分为四个阶段,即无节幼体、溞状幼体、糠虾幼体和仔虾期。
(1)无节幼体
无节幼体分为6期,从无节幼体N1发育到溞状幼体Z1,要经过6次蜕皮的变态发育,28~30℃水温,约需40~48小时。(主要决定于水温),属于内源性营养阶段(根据尾棘的数量来区别)。
(2)溞状幼体
溞状幼体分为3期,正常情况下,从Z1发育到糠虾幼体M1通常要3-4天,特征是眼柄、额角和尾扇的出现和拖粪现象。
溞状1期幼体不具额角,复眼不具眼柄;
溞状2期幼体具额角,复眼具眼柄,但尾节不具尾扇;
溞状2期幼体具额角,复眼具眼柄,尾节长出尾扇。
(3)糠虾幼体
糠虾幼体最大特征为身体呈倒挂现象,呈弓弹运动。糠虾幼体亦分为三期,从Z1发育到仔虾P1期通常要3-4天,每期特征:
M1游泳足:每个腹节的游泳足呈突状物
M2游泳足为二节
M3游泳足为三节
(4)仔虾期
特征:呈水平游泳,形态与成虾相象。P5以后,出现附壁、附底的现象。

第6题:

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分期及各期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

新石器时代早期:公元前12000-前7000年,早期发现不多,南方有玉蟾岩、仙仙人洞、甑皮岩等遗址,北方则有东胡林、转年遗址等。早期考古学文化的石器仍以打制的为主,磨制很少;开始制作并使用了陶器,制作粗糙;居民生活有渔猎采集为主,但已有了初期的栽培农业和家畜饲养业。新石器时代中期:公元前7000-前5000年,发现考古学文化较多,黄河流域有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老官台文化、北辛文化等,辽河流域有兴隆洼文化等,长江流域有皂市文化及河姆渡文化等。中期磨制石器数量与器类显著增加,陶器数量与器类增加,制作技术明显提高,农业与家畜饲养业已成为居民日常的主要生产活动。新石器时代晚期:公元前5000-前3000年,有很多重要的发现,研究也较深入。各区域内基本上已经建立起本地区考古学文化谱系,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重要考古学文化也得到深入的研究。晚期也磨制石器为主,在陶器制作方面,已普遍有了陶车工具,出现了轮制陶器,普遍使用陶窑烧制陶器,出现了高度发达的彩陶文化与黑文化;农业和家畜饲养业比较发达。铜石并用时代:公元前3000-前2000年,已开始有了少量的小型的铜质工具,但石器仍然是人们从事各种生产活动及征战时大量使用的主要工具和武器。石器及陶器制作技术均较发达;城址分布较普遍,发现大型的聚落及墓葬,社会复杂化程度加深。


第7题:

沙眼分期,简述各期的主要病变。


正确答案:1979年在全国眼科学术会议上修改,全国统一分期标准:分三期,三级:第一期(沙Ⅰ):进行活动期,上穹隆和上睑结膜有活动性病变(血管模糊充血、乳头和滤泡);第二期(沙Ⅱ):退行结瘢期,有活动性病变,同时出现瘢痕;第三期(沙Ⅲ):痊愈期,仅有瘢痕,无活动性病变。并以“+”,“++”,“+++”表示活动病变的范围。+:<1/3;1/3≥++≤2/3;+++>2/3。以此把沙眼分为轻、中、重三级。

第8题:

奶牛的发情周期如何分期?分几期?以四期分法描述各期的症状。


参考答案:根据母畜性欲、性兴奋、卵泡发育、生殖道变化的强、弱、有、无的列动态变化象,将一个完整的发情周期划分成几个互相衔接的阶段。
根据卵巢上卵泡发育、成熟和排卵,以及黄体的形成和退化反复进行,即卵泡和黄体的交替发生将发情周期分为卵泡期和黄体期二期;
根据神经活动为主及生殖器官变化,发情周期可分为三期:即兴奋期、抑制期及均衡期。
根据生殖器官的形态变化可分为四期,即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间情期。实践中,以四期分法对指导配种最有意义,所以多采用四期分法。
发情周期各阶段的症状:
发情周期中,母畜机体内发生一系列的形态和生理变化,概括起来主要为四个方面:
机体的精神状态:如兴奋或安静等。
母畜对公畜的性欲反应:交配欲的有、无、强、弱
卵巢的变化:卵泡发育、排卵;黄体的形成,退化
生殖道的生理变化
发情前期:是下次发情的准备阶段,上个周期的黄体进一步退化,新卵泡加速生长发育,雌激素分泌增加,在雌激素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生理变化:整个生殖道的血液供应增加,腺体分泌活动逐渐加强;
输卵管内壁上皮细胞生长,纤毛数量增多,为运送精卵子作好准备;子宫体和子宫角蠕动能力加强,子宫内膜上皮增生和轻度充血肿胀,阴道有稀薄黏液出现。
精神状态变化不大,开始有微弱的精神不安,但不接受公畜爬跨,即没有性欲。
此期一般为3天。
发情期:此期为母畜接受交配时期,有旺盛的性欲。
精神状态变化明显,出现性兴奋,精神不安,不愿采食,接受公畜或其它母畜的爬跨,也追逐和爬跨其它母畜。
卵巢上卵泡迅速发育增大,最终破裂排卵,雌激素分泌量大增。多数在发情末期排卵。
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刺激生殖道,外阴部明显肿胀,松软,湿润,尿生殖前庭和阴道黏膜充血潮红,子宫角和子宫体呈充血状态,黏膜肥厚,子宫颈管松弛开张。直肠触摸子宫壁有弹性,稍有增大充实。
输卵管分泌增多、蠕动加强、纤毛波动加强、输卵管伞靠向卵巢。
前两期主要是卵泡发育所致,也可将之合称为卵泡期。
发情后期:是排卵后黄体形成并逐渐发育的时期,发情现象逐渐消失。
在此期,卵泡破裂排卵后开始形成黄体,并产生孕酮作用于生殖道,使生殖道充血逐渐消退,蠕动减弱,子宫黏膜进一步增厚,表面上皮较高,腺体发育,分泌加强,为接受和营养胚胎做准备。子宫颈收缩封闭;阴道内流出少量黏液,黏膜充血肿胀状态逐渐消退,外阴部逐渐恢复原样,性欲消失,转为安静,不理会公牛,也不允许公牛爬跨。这期在牛、羊为6~8天,马为5~6天,猪为5~7天。
发情间期(间情期):这段时间较长,是相对生理静止期,此期母牛精神状态正常,无性欲表现。此期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黄体继续发育增大,孕酮对子宫的作用显著,使子宫内膜增厚,表层上皮呈高柱状,子宫
腺体增生肥大,完全增多,且分支多,腺体分泌活动旺盛,其作用是产生子宫乳,供给胚胎在附植以前所需的营养,并为胎盘的形成作好准备。如果卵子受精,这一阶段就延续下去。
第二阶段:因卵子未受精,周期黄体在此阶段开始萎缩,作用逐渐消退,增厚的子宫内膜回缩,腺体变小,分泌活动减少最终停止。卵巢内有新的卵泡开始发育。
发情后期和间情期又合称为黄体期。

第9题:

虾蟹类蜕皮过程分期及各期特征


正确答案: 1、蜕皮后期(A期):新壳柔软有弹性,仅有上表皮、外表皮存在,开始分泌内表皮,真皮层上皮细胞缩小,动物大量吸水,不能支持身体,不摄食
2、蜕皮后续期(B期):表皮钙化,内表皮继续分泌,真皮层上皮细胞静息,动物排出体内的水分,能支持身体,开始摄食
3、蜕皮间期(C期):表皮继续钙化,内表皮停止分泌,动物大量摄食,物质积累,体内水分恢复正常。
4、蜕皮前期(D期):①真皮层与表皮层分离,上皮细胞开始增大②真皮层上皮细胞增生,出现贮藏细胞③旧壳的内表皮开始吸收,血钙水平升高,新壳开始分泌,动物摄食减少④—新表皮继续分泌,旧壳吸收完成,新表皮与旧壳分离明显,动物摄食停止⑤新外表皮分泌完成,动物开始吸水,准备蜕皮
5、蜕皮期(E期):动物大量吸水,旧壳破裂。

第10题:

简述月经周期的分期和各期的时间?


正确答案: 分三个期:月经期:第1~4天
增生期:第5~14天
分泌期:第15~2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