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诱变育种工作中,诱变效果及诱变剂剂量之间相应关系通常是()。
第1题: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剂量应是()
A.依病情程度的不同而剂量不同
B.不同分期,使用剂量相同
C.剂量越大效果越好
D.先用小剂量逐渐加大剂量
E.剂量越小越安全效果越好
第2题:
学诱变处理时,药剂的溶解度、处理时间、处理时的温度、pH值、诱变材料的组织结构、生长特性等,都会影响诱变效果
第3题:
第4题:
诱变处理后植株成活率约40%的剂量为()。
第5题:
辐射剂量范围与诱变效果有密切的关系,为了获得最多的突变,较理想的照射剂量应选择在临界剂量附近,临界剂量的表示方法为(),其含义指存活40%,致死60%。
第6题:
下列叙述中,说明诱变育种特点的是()。
第7题:
对食用菌进行诱变育种时,通常使用较高杀菌效果的诱变剂量()
第8题:
诱变育种在果树种质资源创新中应用较多,确定诱变剂量的原则是( )。
A.处理后代中有一定的成活率
B.在成活的后代中有较大的变异效应
C.在产生的变异中有较多的有利突变
D.采用短时间、高剂量处理
第9题:
药物的剂量与药物的作用成正比,剂量越大,效果越好。
第10题:
诱变育种在果树种质资源创新中应用较多,确定诱变剂量的原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