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希雍创制的方剂是()

题目

缪希雍创制的方剂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清燥救肺汤是哪位医家创制的()

    A.吴有性

    B.喻昌

    C.缪希雍

    D.吴瑭

    E.叶桂


    参考答案:B

    第2题:

    提出“雷公炮制十七法”的是( )
    A、陈嘉谟
    B、缪希雍
    C 、李时珍
    D 、雷敩
    E、张仲岩


    答案:B
    解析:

    第3题:

    缪希雍所撰写的著作是( )


    正确答案:B

    第4题:

    缪希雍治吐血的常用药物有哪些?体现了什么治疗法则?


    正确答案: 缪希雍治吐血的具体用药,是重用白芍药、炙甘草柔肝缓急,制其刚燥,亦使肝能藏血。再用批把叶、麦冬、薄荷叶、橘红、贝母等清润肺燥,使肺气肃降,并能制肝。再用薏苡仁、怀山药养脾,脾气旺则统血有权。再用韭菜、降香、苏子下气,气降而火降,气顺而血宁。同时这些药物,尚有祛瘀生新的作用。至于青篙、鳖甲、银柴胡、丹皮、地骨皮,能补阴清热,酸枣仁、白茯神能养心宁神,山茱萸肉、枸杞子能补肾补精等等,均可随宜配伍,以上药物体现了缪氏治吐血的降气、行血、补肝三大法则,乃标本兼顾之举,对虚中夹实之吐血证颇为相合。

    第5题:

    缪希雍“吐血三要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宜行血,不宜止血:认为血不循经络者,气逆上壅所致,故行其血,通其瘀,则血行经络,不求其止而血自止。
    (2)宜补肝,不宜伐肝:吐血者,肝失其职,不能藏血所致,养肝则肝气平,施其藏血之职,血有所归。伐之则肝不能藏血,血愈不得止。因此,宜用柔润之品养肝柔肝。
    (3)宜降气,不宜降火:“降气即降火,气降则火自降,气降则阳受于阴而火自潜。”治以调肝清肺、养脾宁心、补肾下气、养阴清热诸法,调和脏气,使气血冲和。

    第6题:

    缪希雍吐血的三要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宜行血不宜止血(2)宜补肝不宜伐肝(3)宜降气不宜降火,治气以降火。


    第7题:

    缪希雍创制的调理中焦,兼以温肾的方剂是()

    • A、资生丸
    • B、羌活汤
    • C、脾肾双补丸
    • D、滞下如金丸
    •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C

    第8题:

    《本草蒙筌》的作者是( )。

    A、缪希雍

    B、雷敩

    C、陈嘉谟

    D、李时珍

    E、张仲景


    参考答案:C

    第9题:

    简述缪希雍在伤寒、温疫方面的成就。


    正确答案:缪希雍在伤寒、温疫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充实和发展了《伤寒论》。缪氏提出“伤寒时地议”,强调治伤寒要区别时代不同,要注意发病地点,“南北地殊”,气候迥异,因此,仲景之意可师,“其药则有时而可改”。出于这一指导思想,他在论治外感热病方面能根据实际情况而有新的创见。缪氏认为,伤寒温疫“三阳证中,往往多带阳明”,因“手阳明经属大肠,与肺为表里,同开窍于鼻;足阳明经属胃,与脾为表里,同开窍于口。凡邪气之人,必从口鼻,故兼阳明证者独多”。因此,其对伤寒六经论证重视热化,论治善用清润。特别是伤寒温疫之邪,必从口鼻而人的创见,对明清时代温疫、温病学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

    第10题:

    缪希雍论治脾胃的特点及其用药的主要经验是什么?


    正确答案:缪希雍论治脾胃的特点,在于发展了前人之说而能够区别阴阳,一方面益火燠土以温脾阳,而更重要的是制肝实脾以补脾阴。这是他针对南方之人易伤脾阴提出的治脾新观点,是其独到之处。如调理胃气,常用人参、白扁豆、山药、莲肉、橘红、茯苓、炙甘草、大枣或枣仁、石解、沙参、麦冬、白芍、砂仁、麦芽等,随宜配伍,注重甘润清灵。补脾阴,用石斛、木瓜、牛膝、白芍药、酸枣仁为主,生地黄、甘枸杞、白茯苓、黄柏为臣,甘草、车前为使,主用酸甘柔润。缪氏论治脾胃的思想和用药经验,对叶天士等人影响很大。叶氏的胃阴说、甘寒养胃说等,即渊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