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创风格独特的“七分半”书.

题目

郑板桥创风格独特的“七分半”书.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称自己的书法为“六分半书”的郑板桥是怎样一个书法家?


正确答案: 郑板桥的所谓“六分半书”,是指以汉代八分书杂入行草书中,不足八分之意。即将隶书笔法渗入行草书中去。
清代著名书画家郑燮、金农、黄慎、李鳝、李方膺、高翔、汪士慎、罗聘(一说有闵贞、高凤翰、无李方膺、高翔)等八人,因不拘泥旧法,独创风格,自成面目,故当时称之为“扬州八怪”。郑燮(一六九三——一七六五),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他早年家境贫寒,后得朋友相助,始能发奋读书,四十四岁时登进士第。曾官山东潍县知县,因忤豪绅,才辞官卖字画于扬州。
郑板桥对诗、书、画均有高深的造诣。故有“三绝”之称。李葂曾赠以“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之句。而他的书法尤有独到之处。他在《五十八岁自叙》中曾云:“善书法,自号六分半书”。人亦称之为“板桥
体”。郑板桥为人洒脱不羁,感情诚挚,为官清正廉洁,关心民间疾苦。当时士大夫阶层中的许多人醉心于写“圆、光、齐、亮”的“馆阁体”,以求跻身仕途。郑板桥从不如此,他勇于探索创造出了“六分半书”,纵横姿肆,千变万变,奇趣盎然,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在当时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国朝先正事略》云:“燮书法以隶、楷、行三体相参,古秀独绝。”至于为什么一定要自名为“六分半书”,大概是包含着郑板桥的幽默之意吧!

第2题:

()提出了一种独特的书体-漆书。

  • A、金农
  • B、刘墉
  • C、郑板桥
  • D、赵之谦

正确答案:A

第3题:

顾城诗歌的独特艺术风格


参考答案:①致力于营造自己的童话世界:他总是以一个“任性的孩子”的固执去憧憬美,去建造一座诗的、童话的花园,一个与世俗世界对立的彼岸世界,并以此来表现他对人类精神困境的“终极关怀”。如《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②所创造的理想世界总是十分遥远和渺茫:顾城以他特有的方式思考着人生、时代、社会,表现了困惑之中的现代人对生命价值探询的努力,透露出一个信念坚定的追求者的些许悲凉。如《一代人》。③顾城的诗善于捕捉瞬间印象:奇特的想象,浓烈的主观色彩,迷离的意象,幻化出丰富的诗意与诗情。如《远和近》。

第4题:

略谈郑板桥的书、画艺术风格。


正确答案:郑板桥的画多写兰、竹、石。他几十年如一日经营竹石画像,因而对竹的自然形象心领神会,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大量素材积累在心。他善于将诗、书、画三者凝集成完整的艺术整体,写兰竹用行草笔法,多不乱,少不疏,秀劲潇爽,生机勃勃。款题也特立独行,是他作品构图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借此阐述他的人生观、艺术观,有着“文里波澜,字里机关”。他不仅以书入画,而且也善于将绘画用笔的成就吸收到书法中去。他早年工楷书和草书,在绘画愈臻成熟后,他在书法上用起了兰竹笔法,使书中也有画意。书与画在其作品中互相交融,达到了一种内在的统一。他成熟的书法是一种非隶非楷、隶多于楷、与众不同的“板桥体”。他自称为“六分半书”。

第5题:

简述荷兰风格派家具的独特风格是什么?


正确答案:以抽象的“元素”作为组成作品的基本点,把传统的形态特征完全抛弃,变成最基本的几何结构,组成几何结构的单体,就是元素。不论绘画、雕塑、建筑、家具等等,都是元素组合的产物,而元素本身又可以一个单体存在。

第6题:

学书者怎样理解孙过庭主张的“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吴昌硕主张的“贵能深造求其通”,郑板桥主张的“学一半,撒一半”?


正确答案: 这三句话是不难懂的,都是在谈如何继承传统,介绍各人学习的方法。孙过庭认为:学习前人的法书,观察务求精细,摹拟务求相像;吴昌硕认为:学习艺术不能满足于局部的了解,要深钻下去掌握其规律更为可贵;而郑板桥则认为:对前人的东西,学一部分,抛开一部分,不必全部去学。
各自所谈的学习方法看起来有些矛盾,到底谁正确呢?其实,他们三人所谈的方法,都是他们成功的经验之谈,全是正确的,只是有阶段性的差异。有人认为,这三句话应联续起来理解,它们是学习书法艺术的三部曲,这样来认识是可以的。在学习书法的初期,不管你学哪种字体,不管你临摹哪种碑或帖,最忌讳粗枝大叶、朝三暮四,只有按照孙过庭所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的方法去做,才有达到“入帖”的可能,否则,终身都将在门外。
当学习书法有了一定的基础,对前人某家某派的用笔结体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大致掌握其方法之后,此时,忌讳的是食古不化,目光短浅,沉溺于一家一派之中而不能自拔。若照“贵能深造求其通”的方法去广泛学习,开阔眼界,即能克服此病。这阶段,要注意追溯书法的渊源,了解书法发展的关系,掌握书法艺术形式的规律,加强自身知识修养,力求使书法与姊妹艺术勾通。
继承传统的目的是为了创新,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是不少人在探索的课题。郑板桥的主张倒不失是一个好方法。他说:“学一半,撒一半,未尝全学——非不欲全,实不能全,亦不必全也。”他认为对古人的东西不全学是因为“实不能全”,这是说的老实话,即使你真的作到了“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事实上也不能把古人精神面貌全学到手的。因此,他主张对古人不必全学,而去“十分学七要抛三,各有灵苗各自探”,一边学习,一边发挥个人的创造性,这样才有可能达到艺术创新的目的。
在书法史上有不少书家就是采用这种方法学习的,如苏轼、王铎临二王的法书,郑板桥临《兰亭》,何绍基临汉碑,吴昌硕临《石鼓》等,他们临出的作品与原作相较,几乎都在似与不似之间,有着自己强烈的个性。这种方法同日本书坛非常重视的“意临”较为接近。可以把孙过庭、吴昌硕、郑板桥他们这三种方法,看成学习书法艺术的三部曲,但其先后顺序是不能颠倒的。不能初学书法就来“学一半、撒一半”,这样可能什么也学不到手。也不能一开始学书法就来“贵其深造求其通”。由于缺乏第一阶段的学习,很可能使学习书法陷进朝三暮四、漫无目标,徘徊仿徨的境地。同样,当你具备有相当的书法基础后,如果老还抱着“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的学习方法不变,那你的创造性就可能被埋没,而堕为“奴书”。

第7题:

扬州八怪中,其行楷有“六分半书”之城称的是()。

  • A、金农
  • B、李禅
  • C、郑板桥
  • D、黄慎

正确答案:C

第8题:

郑板桥书法于行楷中兼取隶书,称“四分半书”。


正确答案:错误

第9题:

郑板桥“六分半书”即“乱石铺街体”的艺术特色如何?


正确答案:郑板桥,名燮,清代“扬州八怪”之一,善书画。他广泛吸收前人的书法艺术精华,把楷书、行书、隶书、草书融为一体,以行书笔法写出,常不分字距行距,率意为之而无不精妙。从而创造了自己独特的书体,自称“六分半书”,人称“乱石铺街体”。这种书体,实际是一种风格独具的行书。清秦祖咏在其《桐阴画论》中称赞道:“板桥风流雅谑,极有书名,狂草古籀,一字一笔兼众家之长。”郑板桥的行书,突破了前人有关书法的种种限制,在结体上大小参差,在用笔上形态变化多端,粗细长短悬殊。布白上如风吹落缨,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气韵贯通,生机满篇如野鸭嘎烟。细分析则其笔笔画画各具情态,显示出一种狂放不羁、洒落飘然、意态跳宕的神情意趣。

第10题:

中国画从表现内容上分(),从表现形式上分写意和工笔逐渐形成诗、书、画、印结合的一种独特风格。


正确答案:花鸟画、人物画、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