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我国七十年代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题目

试述我国七十年代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我国第二次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


正确答案: 60年代末70年代初,我国执行的联美反苏的外交政策作了一次全面的调整。原因是:1、中国面临苏的严重威胁;2、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3`扭转我国外交被动局面。

第2题:

试述八十年代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内容及意义。


正确答案: 八十年代,国际国内形势出现了新变化。在国际上,和平与发展问题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和迫切要求的问题,也成为国际关系的中心问题。战争的威胁在日趋减小,和平的力量在不断壮大,世界已进入了和平发展时期。在国内,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制定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战略方针。根据国际国内出现的新形势,中国对外政策作了全面调整。它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建设,使对外工作有了新的大发展。其主要内容有:一、赋予了独立自主的新内容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和外交实践的根本点。调整后的中国对外政策,更加强调:(1)中国坚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一切大小国家的原则,中国永远不称霸;(2)中国坚决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谁搞霸权主义就反对谁;(3)中国决不依附于任何大国,也决不屈服于任何大国的压力,在国际事务中,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和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来决定自己的政策;(4)中国决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决不联合一家去反对另外一家;(5)根据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处理党际关系。二、提出了对战争形势的新估计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是中国一贯的外交目的,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对世界战争的危险性估计过高,强调世界战争不可避免,甚至认为迫在眉睫。进入八十年代,根据国际形势的新特点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中国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做出了新的评价,认为:战争的因素依然存在,但是和平的力量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争取实现一个较长时间的国际和平环境是有希望的,可行的。三、确定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总结了中国及其他国家的建设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实行对外开放,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现阶段现代化建设必由之路,是对国内外形势的正确反映,目的是增强中国自力更生的能力,按照平等互利原则,积极发展对外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打开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学会组织国内建设和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两套本领,以加速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既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也对社会主义国家开放,是一种面向全世界的全方位的开放。对外开放作为中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已载入中国宪法。四、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一国两制”亦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根据中国的实际,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构想,是历史的产物,是我国争取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的产物。1997年7月1日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并保持繁荣和稳定,充分证明了这一伟大构想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八十年代我国外交政策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以争取世界和平为目标,维护世界和平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二是为国内的经济服务;三是无敌国外交,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一切国家的关系,改变长期以来以政治划线的做法;四是更加注重国家利益。八十年代中国外交政策全面调整后,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全方位外交,使中国进入了对外关系全面发展的新时期。调整后的中国对外政策,不但正确地、全面地反映了国内的政治、社会生活,而且反映了当前世界的新潮流,使中国顺利地发展对外关系有了可靠的依据。其重要意义主要有:一、调整后的对外政策促进了中国对外政治关系的新发展10年来,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立并发展了友好合作关系。中美关系在建交后曲折发展;同苏联的关系从缓和到实现正常化;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友好与合作关系有了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同日本、西欧、加拿大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联合反霸、维护和平方面相互支持,密切配合。所有这些,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信誉不断上升。二、调整后的对外政策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在同世界各国友好关系不断加强的同时,对外贸易也有惊人的发展。不但外贸形式多种多样,而且外贸同利用外资、国际生产合作化、对外援助等相结合,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全面发展。三、调整后的对外政策有利于引进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外资和先进技术利用外资是参与国际生产分工协作体系的一种方式,也是世界上许多新兴工业国实现经济起飞和保持经济增长的基本经验。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积极开展国际间的科技交流,引进、消化和吸收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已成为各国振兴经济必由之路。大力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和内容。总之,调整后的中国外交政策,使得中国的对外工作更加灵活和主动,特别是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加,中国对世界事务的影响不断得到加强,中国在世界政治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第3题:

试述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体现在哪些方面?(8分)


正确答案:

第4题:

我国外交政策上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第5题:

试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正确答案: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有三点1、“另起炉灶”,即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通过谈判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必须先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势力和影响,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关系。3、“一边倒”,即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一边。这三项对外基本方针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必要决策和深重选择,是以一定历史、理论为基础,以显示利益为依据提出来的。首先,国民党残余势力还存在,中国大陆一些边远山区、岛屿尚待解放,美帝国主义仍未放弃对蒋介石国民党的支持,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特权、势力和影响在大陆还严重存在,如果不割断外国同国民党的残余力量的公开的、潜在的、军事的、政治的、外交的、经济的,以至文化思想方面的联系,要想建立并巩固人民政权,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必须“另起炉灶”,创建由我们自己的干部组成的新型外交队伍。在肃清帝国主义在华影响和势力之后,在独立自主的原则下与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其次,“一边倒”是当时国内外政治形势下唯一的选择。虽然中共希望并一度采取了力争中立美国的策略,但美国实行扶蒋反共的政策,关上了与中共发展关系的大门。待国民党政府大势已去,美国又采取加紧扶植日本以取代国民党中国在亚洲的地位的战略部署,并将中国视为苏联的附庸,在政治上加以反对,在经济上加以封锁。这使得中共感到安全受到威胁,也给中国的经济重建造成极大的困难。而苏联则在我三大战役取得胜利之后,立即派人与我商讨新政权成立的问题,并商定一俟新中国成立,立即予以承认。且斯大林向中国同志承认他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曾经犯有错误,赢得了中国的尊敬。此外,苏联不仅在亚洲是抵抗美日的中坚力量,可以成为中国可靠的战略后方,而且为新中国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可以遵循的模式。一言蔽之,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和现实利益,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稳定,并为将来开展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6题:

试述八十年代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


正确答案: 八十年代,中国根据国内国际出现的新形势,将对外政策作了全面调整。这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因:1、国内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社会主义社会的首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取得革命胜利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如果不以最快的速度发展经济和社会生产力,改变贫穷落后面貌,那么非但社会主义事业不能继续前进,甚至连政权的生存都难以保证。因此,不论我们遇到什么困难,不论国际形势发生怎样变化,我们都必须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新中国诞生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受到“左”的思想和路线的严重干扰,工作中心未能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导致国民经济的停滞、倒退局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制定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战略方针。1982年党的“十二大”又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这使我国的对外工作应在维护世界和平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贸关系,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争取到一个有利的和平的国际环境。2、国际上出现了和平与发展的新形势。二战以来的三、四十年间,国际社会一直处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局面。中国在此期间对世界战争的危险性估计过高,强调世界战争不可避免,甚至认为迫在眉睫,在全国大张旗鼓地“备战备荒”。这种认识和行动不仅严重影响了国内经济建设,而且也不利于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正常开展。进入8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很大了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和迫切要求,战争的威胁日趋减小,和平的力量在不断扩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国际形势的新特点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中国对战争与和平问题作出了新的评价,认为:战争的因素依然存在,但是和平的力量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争取一个较长时间的国际和平环境是有希望的,可行的。3、三十年外交实践的总结与反思。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外交工作为适应新形势、开拓新局面,需要对新中国成立30年来外交工作的经验教训进行认真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外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然而,由于受国内政治气候的影响,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外交上也有一定失误。这主要表现在对外工作服从于国内政治斗争的需要,把对外经济关系仅仅看作是服从于政治需要的一种辅助性手段。比如,为了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发挥政治大国的作用,中国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援助往往超出国力。此外,中国在与日本、西欧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贸关系过程中,虽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建设,但其根本的目的在于改善与西方国家政治关系,特别是为联合反霸斗争服务。由此可见,当进我们没有把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提高到国家建设的战略高度,禁锢了自己的思想,束缚了手脚,使我国经济发展脱离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摆正了政治和经济的关系,开始把追求经济利益作为对外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经贸、科技关系提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基于上述三方面的原因,中国对外政策为适应新形势,打开新局面,搞好现代化建设,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

第7题:

试述我国六十年代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正确答案: 我国六十年代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依靠广大亚非拉国家反对帝修反(外国反动派),目的是推进世界革命。这一时期的外交政策可分为两个阶段:一、1955—1965年,这一阶段中国的外交就是在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继续高涨和东西方之间的紧张形势总体有了明显缓和的背景下展开的。本阶段一开始,中国在有了稍为宽松的国际环境之后,在继续“一边倒”和集中反美的基本战略下,致力于解决同周边民族主义国家的历史遗留问题和注意开展对日民间外交,改善了周边环境,呈现了中国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对外政策的力量,这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中国明确地仍然站在和平、民主、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支持一切反殖民主义和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并公开举起反美统一战线的旗帜,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1963、1964年时,毛泽东主席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的观点,即:亚非拉各国是第一中间地带;欧洲、加拿大、日本、大洋洲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划为第二中间地带国家,认为两个中间地带的观点和反美统战的观点是同一件事的两种表述法。总之,中国把一般西方大国同美国区别对待,执行这项政策,使中国同它们之间的关系总的是逐渐有所进展的。在国际缓和形势下,中苏在如何对待美国的策略战线方面产生严重分歧。中苏之间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某些理论观点的认识也有重大差异。1963年7月出现中苏两国关系恶化新阶段。这段时间,中国在对外方面,仍是主要执行建立和扩大反美统一战线的方针。但苏联表现出来正在执行“联美反华”的政策,促使中国正在酝酿成熟“反帝必反修(苏)”的方针。二、1965—1972年,在这段时间,中国从世界革命的要求出发,认为必须在国际政治中划清同苏联现代修正主义的界线,不能把苏联看作国际反美统一战线的成员,必须排除苏联对亚非国家和人民的活动。中国在战略上对美国、苏联“两面开弓”。到1968年苏联武力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之后,结合中国认为苏联军事实力逐渐接近美国,正在出现苏美全面争夺的态势,中国正当地提出世界已经进入反对美国和苏联两个主要对象的新时期了。中国的世界革命的要求,不但反映在中国国内加速“革命”的“文化大革命”上,也反映在中国对世界各种国家的人民发出革命号召和对各国内部革命现象的热情声援上。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国同一些国家关系的疏远而造成外交上的孤立。这种情况从1969年起才开始改变。从1969年“五一”节毛主席接见外国驻华使节起,中国主动改善因极“左”思想而受到破坏的和某些国家的关系,重新向外派驻因参加“文化大革命”而奉召回国的中国大使,使中国外交较快地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此外,在本阶段,中国对外虽然主要遇到美国、苏联两个对手,但继续执行一贯的政策,支持在国际上、特别是周边国家的反帝、反殖、反强权政治和反侵略的斗争和努力。

第8题:

试述我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存在的问题,并阐述改革的方向


答案:
解析:
(1)核算内容不完整,预算外资金未纳入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核算。(2)不能有效解决预算执行不力的问题,第四季度突击花钱的问题仍然存在。(3)财政信息系统的缺乏和银行资金清算系统的不完善,致使人员效率低下。(4)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5)具体实施中,个别部门和单位对制度认识不足。
改革方向:(1)加快部门预算等配套改革步伐。(2)建立发达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和现代化的银行支付系统,并统一各种信息平台,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财政资金效益。(3)完善相应法律、法规。(4)构建高效的协调机制,推动改革顺利进行。(5)构筑资金安全保障体系,强化预算执行力,促进资金合规使用。

第9题:

试述七十年代我国同西方国家基本完成建交过程的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 七十年代,中国同西欧、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关系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和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七十年代初期出现了西欧国家同中国建交的高潮(第三次建交高潮)。1970――73年,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冰岛、马耳他、希腊、卢森堡和西班牙先后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英国和荷兰先后同中国签署了关于两国从代办级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同年,联邦德国外长访华,两国达成了建交协议。1979年,葡萄牙和爱尔兰也同中国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至此,中国已同西欧20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975年,中国同欧共体建立了正式关系。七十年代,中国与其它西方国家的关系也得到发展。1970年,中国与加拿大建立外交关系,这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972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工党政府上台,先后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9月,中日宣布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建立正式外交关系。1979年1月中国与美国正式建交,结束了长达30年的不正常状态。七十年代我国同西方国家完成建交过程的主要原因有:1、中国对这些国家的认识发生了重大改变。中国不再认为与这些发达国有实际的利害冲突,而认为它们像第三世界一样,是美苏超级大国竞争的牺牲品和能够与之进行对话、联合的潜在伙伴。战后相当长时期,西方国家的绝大多数唯美国马首是瞻,到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它们开始坚持自己的权利,表现出一定的独立自主倾向。中国把这种独立的现象看作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和评价。1974年,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战略思想,继承了60年代提出的第二中间地带的观点,把一些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列为第二世界,作为争取合作,共同两霸尤其是苏联霸权主义的对象。2、中国与这些西方国家有着共同的战略利益需要。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攻势,中国与这些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到需要借重对方,抗衡苏联,互相支持,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共同努力。3、中国与这些西方发达国家都有加强经济合作的愿望,经济合作发展较快。七十年代,中国放弃了六十年代“自给自足”的经济政策,重视国内现代化建设,而许多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困扰于国内经济的不景气,都有加强经济合作的愿望。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奉行对外开放政策,把这些发达国家作为重要对象之一,加速开展中国同这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合作。4、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中国同其它西方国家发展关系扫清道路。

第10题:

我国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其决定因素和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它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其主要内容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基本立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