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言谏制度的特点是:言谏机构逐渐失去了谏正、封驳的权力,转而以纠劾权为主,完成了由宋朝开始的“台、谏合一”;建立了多元的监察轨道,监察网络更加细密。
第1题:
A、魏晋南北朝
B、隋唐
C、两宋
D、明清
第2题:
根据《晏子春秋》的记载,晏子谏诤的风格主要是()。
A.谲谏
B.直谏
C.谩谏
D.不谏
第3题:
A、言谏主要指由皇帝委派对整个官僚系统实施监督的机构或人员
B、言谏的对象主要是皇帝而非百官。
C、言谏针对的是整个官僚系统。
D、言谏主要是指臣民对国家决策提供建议、意见,具有咨议与立法监督的双重性质,其中咨议性质的成分更为主要
E、以上都对
第4题:
秦汉以来,台谏之权一直处于分离状态。隋唐时期,言谏之权归门下,监察之权归御史台。两宋也是如此。
第5题:
两宋时期的言谏和监察制度出现了重要变化。但是,宋代言谏对象仍然是皇帝。
第6题:
A、两汉
B、魏晋南北朝
C、隋唐
D、明清
第7题:
根据《晏子春秋》的记载,晏子谏诤的风格主要是()。
第8题:
A、巡抚
B、言谏
C、御史
D、封驳
第9题:
明朝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始设六科给事中。六科官员品秩虽低,权力却大,权限主要包括封驳权、()。
第10题:
我国言谏制度源远流长,()是参谋言谏最发达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