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梁漱溟以道德代宗教?

题目

为什么梁漱溟以道德代宗教?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以下不属于“以人为本”思想的一项是( )。

A.孔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B.中国知识分子宗教思想相当淡薄,有着“以道德代宗教”的传统

C.孟子强调“良贵”观念,即人有道德自觉心

D.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指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合作


正确答案:D
21。D[解析]D项属于“以和为贵”的精神范畴

第2题:

以美育代宗教说
美育具有对人的终极关怀的功能,所以蔡元培先生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说。他在倡导“以美育代宗教”的时候,他拿宗教与美育作比较:“一、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二、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三、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他还把美育看成提升人生价值的途径和激发创造力的动力。宗教也是诉诸人的心灵,追求完满与解脱,但主要是减少人们现实的痛苦,鼓励他们对来世充满希望。而美育则是受审美对象感发,拓展人的精神境界,完善人的个性,追寻真实现世的幸福,不是虚无飘渺的来生。

第3题:

蔡元培提出的学说是()

A.“以科学代宗教”

B.“以艺术代宗教”

C.“以美育代宗教”

D.“以艺术代宗教”


参考答案:C

第4题:

为什么冯友兰以哲学代宗教?


正确答案: 冯友兰认为,宗教和哲学的功用都是认识世界,解释世界;但由于两者在思维中的层次不同,所以获得的结果也不一样。宗教获得的是幻想,哲学获得的是真理。从思维的价值标准来看,真理肯定优于幻想。所以“在未来的世界,人类将要以哲学代宗教。”
一,哲学是宗教中最精华的部分,宗教外层的迷信、仪式、教规、制度等都会因为缺乏证明自己存在的理由而被化解。
二,哲学和宗教都寻求摆脱一些现实东西的困扰。哲学的困扰是精神方面的疑惑,宗教的困惑是肉体方面的困苦或心理上的恐惧。
三,从中国哲学的观点看,“以哲学代宗教”是对中西文化的差异性提供一种理性的理解。中国哲学的特点是满足两种功能:寻根问底和安身立命。智者的任务由哲学承担,仁者的任务由宗教承担。现在的西方哲学家只注重科技问题,本来属于哲学的道德问题推给了宗教。中国哲学身兼二任,取代了宗教在西方背景中发挥的道德构建作用,也正是从中国哲学的特点出发,冯友兰才相信未来的哲学可以取代宗教。
四,冯友兰提出这个命题已经过去半个世纪,结合中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情况看,宗教将来是否会被哲学取代仍看不出明显迹象。

第5题:

道德演讲是指以()为目的的一种演讲;宗教演讲是指宗教神职人员以宣传()和宗教故事的演讲。
思想品德教育;教义教规

第6题:

明后期以宣扬封建道德、宗教迷信、神仙道化内容的作品有()。


参考答案:《忠孝记》、《全徳记》、《目连救母》、《香山记》、《昙花记》、《金莲记》

第7题:

蔡倡导“以美育代宗教”,把美育与宗教作比较?
(1)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
(2)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
(3)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

第8题:

在中国教育史上,__________倡导“以美育代宗教说”。


正确答案:
蔡元培

第9题:

西方学校道德教育会发生急剧衰变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宗教教派纷争,削弱了以宗教为基础的道德教育;第二,科学的发展对宗教道德价值观提出了挑战;第三,工业化步伐加快冲击了人们原有的道德价值观。

A

B



第10题:

西方学校道德教育会发生急剧衰变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宗教教派纷争,削弱了以宗教为基础的道德教育;第二,科学的发展对宗教道德价值观提出了挑战;第三,工业化步伐加快冲击了人们原有的道德价值观。


正确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