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小学德育的原则。

题目

简述中小学德育的原则。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中小学德育的意义


答案:
解析: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第2题:

我国中小学德育应贯彻哪些主要原则?


答案:
解析:
(1)现实性与方向性相结合的原则;(或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1分)
(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或因材施教原则,或有的放矢原则)(1分)
(3)知行统一的原则;(或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分)
(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或在集体中教育的原则)(1分)
(5)正面教育启发诱导的原则;(或疏导原则)(1分)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或长善救失原则)(1分)
(7)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1分)
(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1分)

第3题:

简述德育的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


正确答案:
第一,讲明道理,疏导思想。第二,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第三,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第4题:

简述学校德育的原则。


答案:
解析:
德育原则是根据德育目的、德育目标和科学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德育原则指导着德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及其整个过程,对制定德育大纲,确定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法,运用德育组织形式等都具有指导作用。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原则主要有:理论和生活相结合、疏导、长善救失、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因材施教、在集体中教育、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具体如下。(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理论和生活相结合的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生活的实际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他们言行一致。(2)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3)长善救失原则长善救失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品德上的消极因素,促进他们的道德成长。(4)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要求与他们对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5)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的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6)在集体中教育的原则在集体中教育的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7)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第5题:

简述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


答案:
解析:
(1)说理教育。
(2)榜样示范。
(3)实际锻炼。
(4)陶冶教育。
(5)指导自我教育。
(6)品德评价。

第6题:

简述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


答案:
解析:
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

第7题:

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任务。


答案:教育学简答题
解析:
(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品质、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第8题:

简述德育原则。


正确答案:
(1) 现实性与方向性相结合的原则。
(2) 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3) 知行统一的原则。
(4)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6)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7) 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8)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第9题:

简述德育的疏导原则。


答案:
解析:
疏导原则也称为循循善诱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1)讲明道理、疏通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第10题:

根据德育原则,制定德育目标的要求?现在中小学德育目标的要求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解析:
(1)德育目标是指通过德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在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依据对思想品德结构的理解,可将德育目标划分为三个方面:①思想、政治、道德准则或规范方面的目标; ②思想品德心理发展的目标; ③思想品德能力方面的发展目标。德育实施的序列应与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序列相结合,循序渐进,因此在思想政治道德准则的教育目标的排列上按照道德一思想一 政治的顺序。 道德品质、思想品质、政治品质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尤其是思想品质应包括政治思想内容,思想品质和政治品质很难严格区分,故在目标的表述上将二者结合起来。(2)我国德育目标确立的依据有如下几点:①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依据学生的品德形成及身心发展规律来确定德育目标是基础性要求。②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具体意图,反映了人在培养规格、质量要求、努力方向、社会倾向等方面的需求,而教育方针即根据教育目的由国家颁布的教育意图,主要规定如何培养人,故我国的德育目标必须依据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来确定。换言之,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即为德育目标确立的基础。③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传统道德教育源远流长,故我国德育目标的确立必须依据历史的发展,以史为鉴。④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各个时期会涌现各种不同的需求,这就需要德育目标的制定要按照时代的变化来进行。(3)我国德育目标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①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表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可以看出德育是包含在教育目标里面的。因此,我们才要根据教育目标来定制德育目标。②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德育目标要求。如小学的德育目标即为:a.培养儿童正确的政治方向,使其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意识;b.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c.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能力。而中学的德育目标即为:a.逐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做出选择;b.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能够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c.能够初步掌握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能够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③现今德育目标大部分体现了美德,如注重文明礼貌,修养德行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现人生理想的步骤和模式。这种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观念,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进而自身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起码的行为准则。④德育目标还体现在实践方面。在学校通过德育课只是教给学生道德知识,仅是完成德育的一-个阶段。但是,道德认识并不能直接转化为道德行为,要促使其转化应注重践行,让学生在真实的道德情景中得到锻炼,内化道德认知。学校强调组织活动和社会实践是保证德育实教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促使学生的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的良好途径,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校德育才能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