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体育教学中,请举出学生最喜欢的发展灵敏素质的练习方法。

题目

在日常体育教学中,请举出学生最喜欢的发展灵敏素质的练习方法。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灵敏协调素质是只人体在各种突然变化的条件下,迅速、正确、协调改变身体运动的能力,是人的一种综合素质,是田径运动员不可缺少的身体素质之一。
(一)徒手练习:
1)听口令做目标选择性快速折反跑练习。
2)快速后蹬跑。
3)原地跳起转体360度或180度。
4)脚步移动练习。如:前后、左右、交叉的快速移动。单脚为轴的前后、转体的移动。左右侧滑步、跨跳步的移动。
5)原地、行进间或跑步中听口令做动作。
如:喊数抱团成组。加、减、乘、除简单运算得数抱团组合,看谁最快等。
(二)组合练习:
1)10秒小步跑接15—20米的加速跑(正向逆向都可)。
2)10秒高抬腿跑接15—20米的加速跑(正向逆向都可) 。
3)一对一面向站立,双手直臂相触,虚实结合相互推,使对方失去平衡。
4)一对一弓箭步牵手互换面向站立,虚实结合互推互拉使对方失去平衡。
5)双膝跪地(正向逆向都可)听口令后迅速起身接加速跑。
6)身体平躺或趴在地面上,听到口令后做左右转体(可一周也可多周)后接加速跑(正向逆向都可)。
7)行进间的转体跳(180度或者360度)。
(三)游戏练习:
1)走矮子步:教练与一名队员将跳绳拉直,并把高度适当降低,队员在绳子下走矮子和滑步动作。
2)“跟屁虫”游戏。两人或多人一组,其中一人做站立或活动的各种动作,并不断变换花样,其他人必须照他的样子做出与之相同的动作。
要求:想象力丰富,变换动作快。
3)“打老鼠”游戏:学生围成一个圆,在圆内进入一人或多人扮演“老鼠”,由围成圆圈的同学拿球类进行滚动,以来打到圈内的“老鼠”。被打到的“老鼠”与圆圈上滚球的同学互相轮换。
4)听号接球:练习者围圈报数后向着一个方向跑动,教练持球站在圈中心,将球向空中抛起喊号,被喊号者应声前去接球。
要求:根据时间和空间采取应急行动。
5)老鹰抓小鸡:“小鸡”跟在“母鸡”背后,用手扶住前面人的髋。“老鹰”站在“母鸡”前面要抓后面的“小鸡”。“母鸡”伸开双臂设法阻止。
要求:斗智斗勇,巧用心计。
6)捕鱼:将练习者分为两组,一组为鱼,一组手拉手为网,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捕鱼游戏。
要求:斗智斗勇,巧用心计。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准备活动——专项准备活动——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再练习——总结评价——放松下课。这样的体育教学模式是(  )。

A.技能掌握式体育教学模式
B.快乐体育的“目标学习”教学模式
C.小群体体育教学模式
D.发现式体育教学模式

答案:A
解析:
【知识点】体育教学模式。
【答案】A。
【解析】技能掌握式体育教学模式经常被称为“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主要受苏联传统教学理论的影响。它主要是依据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而设计的.是以系统地传授运动技能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教学过程。

第2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原地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是投掷单元实心球投掷技术其中的一课,同时也是体育与健康教育要求学会的基本动作之一,它是学习较复杂投掷动作的基础,也是一种自我力量练习的基本方法。它对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爆发力、身体协调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原地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课程以实心球为主教材,利用实心球创编了教学游戏,拓展体育教学的功能,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由于投掷项目比较危险,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场地、器材的管理,严密组织教学,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说明“原地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的教学重、难点。
(2)如果指导水平三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原地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的教学过程。


答案:
解析:
(1)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前掷时的用力顺序。
教学难点:出手角度和出手速度。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懂得原地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的技术形成,以及知道出手速度和角度对成绩有直接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示范和创编游戏,发展速度、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能够基本掌握原地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的技术动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组织纪律性,锻炼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以及养成友爱互助的习惯。
(3)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热身
1.课堂常规。
2.慢跑:连续过场地上的6个篮球架各两次(约500米)。
3.热身操:在音乐的伴奏下跟随教师做热身操,充分活动各关节。辅助练习:双人操。
二、实践部分
1.诱导练习:大胆尝试、体验。
2.观看挂图(启发):积极思考,能够根据教师的提示有所启发。
3.模仿练习(体验):勇于体验尝试,并在尝试体验中有所收获。
4.讨论总结(顿悟):组织学生讨论“怎样才能抛得更远”。
5.巩固与提高:再次练习,选出各组优胜者进行PK。
6.亮我风采:请各小组代表演示讨论结果。
7.打“保龄球”:利用矿泉水瓶和实心球进行休闲运动。
三、调节与评价:
学生在老师组织下做放松操,培养自我保健意识。师生共同小结。

第3题:

变换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为发展学生体能所采用的变换练习的环境、条件和动作的要素以及动作的组合等情况下,进行锻炼的方法。()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发展灵敏素质的方法是()

  • A、弓步走
  • B、快速摆臂练习
  • C、绕杆跑

正确答案:C

第5题:

体育教学中采用的练习方法有()、()、()、()、()、()、()等。


正确答案:完整练习法;分解练习法;重复练习法;循环练习法;游戏练习法;比赛练习法;综合练习法

第6题:

在教学指导下,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练习,并规定负荷与休息的交替,以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活动体系被称作(  )

A.体育锻炼类教学模式
B.发展学生主动性体育教学模式
C.领会式体育教学模式
D.启发式体育教学模式

答案:A
解析:
选项B主张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发性,强调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使强制性的死板教学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教学;选项C指的是试图通过从整体开始学习的新教程,改变以往只追求技能而忽视学生对整个运动项目的认知和对运动特点把握的缺陷,以提高球类教学质量;选项D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对一些事实和问题的独立探究,发现并掌握相应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教学模式。选项A符合题意。

第7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跨越式跳高是跳跃类教学主要训练内容之一,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而且对促进学生的下肢肌肉、关节、韧带及内脏器官的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同时对提高学生的灵敏、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也有促进作用。因此,具有很好的锻炼价值。但跨越式跳高在小学教学中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内容。要想完成技术动作也确有一定的难度。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说明“跨越式跳高”的教学重点、难点。
(2)如果指导水平三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跨越式跳高”的练习方法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助跑有节奏,起跳有力。
教学难点:助跑与起跳紧密结合。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改进跨越式跳高助跑和起跑相结合的动作方法,发展跳跃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游戏教学发展身体协调能力和身体平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和创造力。
(3)练习方法及理由
①助跑起跳击掌
方法:学生两人一组,彼此观察对方助跑起跳击掌的练习,从而对彼此的练习动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理由: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指导,实现学生彼此对短距离助跑,最后一步节奏要快,起跳有力的理解。同时,实现两臂经体侧向前上方击掌,以带动身体积极向上的练习。
②利用学校自然环境发展学生弹跳力
方法:有效利用操场周边杨树垂下来的枝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高及弹跳力,自由选择一个可以用手触得到的枝条。
理由: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然环境因素的能力,实现课堂与生活的结合,从而在生活中也能实现学生助跑与起跳的练习。
③利用场地器材开展跳四方皮筋
方法:对学生进行分组,利用准备好的四方皮筋,进行分组练习。
理由:用设定的条件,使学生在练习中用有力脚起跳,摆动腿积极上摆。

第8题:

根据少年儿童运动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儿童少年不宜过早地从事(  )

A.力量练习
B.速度练习
C.灵敏练习
D.柔韧练习

答案:A
解析:
儿童少年不宜过早地从事力量性练习,在进行力量训练时要注意负荷的重量,以免使骨骼过早骨化,影响身高增长。

第9题:

体育课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增进健康为目的,把发展体能行之有效的练习作为基本教材,同时重视教学内容的体育文化含量,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发展灵敏和协调素质的常用方法有()。

  • A、球类活动
  • B、跨栏的专门练习
  • C、各种游戏
  • D、各种跑的专门练习

正确答案:A,B,C,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