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简介:2013年6月5日,梁某以每公斤人民币10元的价格向果

题目

案情简介:2013年6月5日,梁某以每公斤人民币10元的价格向果农收购4000公斤荔枝,拟运至A市销售,在××公路检查站被A市公路管理局的协助执法人员黄某拦截,黄某未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并以梁某超载为由扣押了梁某的车辆和荔枝,并当场向梁某交付扣押决定书,但未当场交付扣押清单。扣押决定书载明:因超载,根据有关规定扣车40天。扣押决定书加盖A市治超工作领导小组的公章,并有黄某的签字。梁某辩称,他的车可以载运8000公斤,现在他只装4000公斤荔枝,不能以超载为由扣他的车和荔枝。黄某不听梁某辩解,将车辆开到停车场交由停车场工作人员代为保管,并将4000公斤荔枝拉回A市公路管理局。经A市公路管理局负责人同意,以每公斤人民币2元的价格将荔枝卖给局的职工。梁某不服,于2013年6月6日向A市法制办申诉。A市法制办经调查核实梁某没有超载,责令A市公路管理局立即解除扣押决定并返还财物。2013年7月8日,A市公路管理局通知梁某到停车场交付停车保管费并领回被扣的车辆和变卖荔枝所得的8000元人民币。梁某交付停车保管费后,领回了被扣的车辆和变卖荔枝所得款项,并要求A市公路管理局赔偿人民币32000元和停车保管费。对梁某提出A市公路管理局应赔偿其32000元人民币并支付停车保管费的请求是否合法,应否支持?请简要说明理由?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6~9题。2006年7月15日,A县的新新食品公司与B县的伟达农产品公司订立合同约定,由伟达公司以每公斤2元的价格向新新公司提供50吨花生,合同签订后1个月内交货,交货地点为c县。合同中未订立仲裁条款。至2006年8月20号伟达公司仍未交货,新新公司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另寻货源,向D县的样样红公司以每公斤2.2元的价格买下50吨花生。根据上述案情回答97—100题: 若新新公司打算向法院起诉伟达公司,则下列哪个法院具有管辖权?( ) A.A县人民法院 B.B县人民法院 C.C县人民法院 D.D县人民法院


正确答案:B
本题考点是合同没有实际履行时的管辖问题。《民事诉讼法》第24条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民事诉讼意见》第18条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如果合同没有实际履行,当事人双方住所地又都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的,应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本题中,新新公司与伟达公司签订的合同并未实际履行,当事人双方住所地又都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所以应该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即B县人民法院管辖。故本题的答案是B。

第2题:

旅客所托运的行李发生破损,但其每公的价值不超过人民币100元,则行李赔偿应按( )给予赔偿

A.每公斤100元人民币

B.每公斤40元人民

C.实际价值

D.每公斤20元人民币


正确答案:C

第3题:

渔民张大山等人出海捕得带鱼5吨,以每公斤15元的低价一次性卖给天天海鲜食品公司,该公司的下列做法中没有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有关规定的是:( )

A.该公司以每公斤20元的价格出售带鱼,而其他销售者的售价为每公斤25元

B.其他销售者在市场压力下,被迫以每公斤20 元的收购价出售带鱼,而该公司进一步将价格降为每公斤18元

C.其他销售者在该公司将价格降为每公斤18元后,被迫进行价格跟进,而该公司又将价格下调至每公斤15元

D.为防止带鱼久放变质,其他销售者在无奈之下将价格也调至每公斤15元,不料该公司竟以低子其进价的每公斤12元销售


正确答案:ABCD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1条。

第4题:

渔民张大山等人出海捕得带鱼5吨,以每公 斤15元的低价一次性卖给天天海鲜食品公司,该公司 的下列做法中没有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有关规定 的是:( )
A.该公司以每公斤20元的价格出售带鱼,而其 他销售者的售价为每公斤25元
B.其他销售者在市场压力下,被迫以每公斤20 元的收购价出售带鱼,而该公司进一步将价格降为每 公斤18元
C.其他销售者在该公司将价格降为每公斤18元 后,被迫进行价格跟进,而该公司又将价格下调至每公 斤15元
D.为防止带鱼久放变质,其他销售者在无奈之下 将价格也调至每公斤15元,不料该公司竟以低于其进 价的每公斤12元销售


答案:A,B,C,D
解析: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1条。

第5题:

玉米的正常市场价格为每公斤1. 86元到2.18元,近期某地玉米价格涨至每公斤2. 68元。经测算,向市场每投放储备玉米100吨,每公斤玉米价格可下降0. 05元,为稳定玉米价格,向该地投放储备玉米的数量不能超过( )。

A. 800 吨 B. 1080 吨 C. 1360 吨 D. 1640 吨

答案:D
解析:
玉米价格最多从2. 68元下降到正常范围的最低值1. 86元,即降低0. 82元,每100吨对应的降价是0. 05元,所以投放储备的量最高为100X (0. 82 + 0. 05) = 1640(吨)。

第6题:

陈某有祖传珍贵瓷器一件,段某和梁某均欲购买,段某先与陈某达成协议,拟以12万元的价格成交,双方约定三日内交货付款。梁某知晓后,当晚即携款至陈某处,欲以15万元价格购买该瓷器,陈某欣然应允,当即交货付款。对此,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陈某与段某达成的协议无效

B、陈某与梁某之间的买卖合同无效

C、根据陈某与段某达成的协议,段某可请求梁某返还该瓷器

D、根据陈某与段某达成的协议,段某可请求陈某承担违约责任


参考答案:D

第7题:

某超市以每公斤7元的价格购入水果200公斤,并以每公斤10元的价格售出150公斤,剩下可出售的水果按8折甩卖一空。经计算,销售本批水果共获利300元。问这批水果的折损率是多少?( )


A.12.5%
B.15%
C.7.5%
D.10%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基本经济利润。折损率=未售出的水果重量÷总重量。根据题干可知,水果购入的总成本=7×200=1400元,已知共获利300元,则总销售额=1400+300=1700元。前150公斤以每公斤10元的价格售出,销售额=150×10=1500元,故八折水果的销售额=1700-1500=200元,该部分水果重量=200÷(10×0.8)=25公斤。则这批水果的折损率=(200-150-25)÷200=12.5%。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

第8题:

IT工程师梁某与其工作的甲公司发生劳动争议,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后,梁某不服,欲向法院起诉。这时,甲公司分立为乙、丙、丁三个公司,梁某成为丙公司销售部经理。请问,梁某应当以谁为被告向法院起诉?( )

A.甲公司

B.乙公司

C.丙公司

D.丁公司


正确答案:C
C。《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条第1款规定:用人单位与其他单位合并的,合并前发生的劳动争议,由合并后的单位为当事人;用人单位分为若干单位的,其分立前发生的劳动争议,由分立后的实际用人单位为当事人。

第9题:

玉米的正常市场价格为每公斤1.86元到2.18元,近期某地玉米价格涨至每公斤2.68 元。经测算,向市场每投放储备玉米100吨,每公斤玉米价格可下降0.05元。为稳定玉米价格,向该地投放储备玉米的数量不能超过:

A.1640 吨
B.1360 吨
C.1080 吨
D.800 吨

答案:A
解析:
(2.68-1.86)÷0.05=16.4,所以投放储备玉米的数量不能超过16.4x100=1640吨。

第10题:

案情:
莫某通过互联网认识蒋某后,以5500元人民币向蒋某购买了1100张面值100元的假人民币11万元。莫某携带此假币窜到某市,以假币购买小商品换取真人民币的方式到处作案,一共使用了52张100元面值的假人民币。派出所民警在巡逻过程中发现莫某在出售假币,并从其身上查获20张100元的假人民币,在其组织的出租屋内查获1000余张面值100元的假人民币。另查获,莫某到陈某的租住地打麻将,以250元人民币出售给陈某50张面值100元的人民币5000元。
问题:
(1)莫某购买假币后,又将其中一部分假币出售的行为如何认定?
(2)莫某购买假币后,除出售的一部分外,还有使用假币的行为,对其使用假币的行为应该如何认定?
(3)莫某在出售假币时被抓获,其在现场及住所处的假币是否应当认定为出售假币的犯罪数额?


答案:
解析:
(1)莫某的行为构成出售、购买假币罪。以低于票面额的价格买进伪造的货币后,又将其中一部分以低于票面额的价格卖出,实施了购买、出售两种行为方式。但刑法将出售、购买罪设计为选择性罪名,对同一宗假币事实,应根据行为人所实施的数个行为确定罪名,不再实行数罪并罚。莫某购买和出售的也都是同一宗假币,应当认定为出售、购买假币罪。
(2)莫某购买、出售假币后又使用的行为应当认定为出售、购买假币罪,并且应从重处罚。使用假币与出售、购买假币罪是数个犯罪行为,行为人购买假币后出售、使用的,以出售、假币罪从重处罚。
(3)应当认定为出售假币罪的犯罪数额。除现场查获的假币应当认定为出售假币的犯罪数额外,现场之外在行为人住所地查获的假币,也应当认定为出售假币罪的犯罪数额。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