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吸食毒品后很害怕,便主动到公安机关进行了登记。民警认为王某主

题目

王某吸食毒品后很害怕,便主动到公安机关进行了登记。民警认为王某主动坦白且情节较轻,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王某从轻处罚。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公安机关的民警王某在执行治安管理进程中,对相对人张某的合法利益造成损害,对此承担相应责任的是()

A、王某

B、某公安机关

C、王某和某公安机关

D、王某或某公安机关


参考答案:B

第2题:

王某与李某系单位同事,王某为一般职工,李某为部门经理。某日,王某与李某所在单位被盗,李某个人被盗债券价值1万元。李某向公安机关报案后,又在单位内召集职工说明政策,要求作案者投案自首。王某怀疑是其同学张某所为,因为张某曾到单位来找过王某。王某感到李某对其产生怀疑,害怕李某将其开除,产生了一种花钱买平安的心理,便私下约见李某,声明债券并非其所偷,但可以由其支付李某1万元了结此事,并签订了还款协议,并要求李某不要让他人知道,也不要再追究。李某同意后,王某支付李某1万元,李某也并未将此事报告公安机关。后盗窃犯张某因另案被捕,供认李某的债券也是其盗取。公安机关知道王某与李某之间私下了结此事后,即对王某进行审问,排除了王某参与犯罪的嫌疑。王某遂要求李某返还所得款项。李某认为所得款项合法,不同意返还,王某诉至法院。问:
(1)王某与李某之间签订的还款协议是否有效?为什么?
(2)王某要求李某返还所得款项的请求能否成立?为什么?


答案:
解析:
1)王某与李某之间签订的还款协议无效,因为该协议内容违反法律,依据我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当事人之间根本不存在借款合同关系,故谈不上有债权债务关系,此外,该协议内容明显规避刑法有关惩治犯罪的规定,故为无效协议。
(2)王某要求李某返还所得款项的主张能够成立,因为李某获取的款项属于不当得利。因为根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王某与李某签订的还款协议无效,李某取得的利益失去法律依据,构成不当得利,王某和李某之间因而产生不当得利之债,对此,利益所有人王某对利益取得人李某享有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因此,李某从王某处取得的1万元款项应当返还给王某。
【精解】本案适用的法条主要有《合同法》第52条第5项(违反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本案有两个问题需要澄清:第一,如何界定《合同法》第52条有关违反法律的规定?《合同法》第52条规定的“法律”,不仅仅包括民法、商法,还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等其他法律。第二,本案是否属于不当得利案件?有的考生认为,对于不法行为的给付,不适用不当得利,例如,通奸之人向发现者支付金钱,以获取通奸事实不被他人知晓的保密,或者行贿受贿,或者赌博之债,或者用金钱收买杀手,因未获成功而要求杀手返还金钱等,这些都不适用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不过,本案与上述不适用不当得利的例子还是有差别的,因为王某支付的款项不能认定为不法给付,也不是想隐瞒其“盗窃”事实,只不过是花钱免灾,害怕引火烧身,这与保密通奸事实等绝非等同,故应当认定为不当得利。

第3题:

吸毒人员王某主动到公安机关登记,接受戒毒治疗,对王某的原吸毒行为( )

A.从轻处罚

B.减轻处罚

C.不予处罚


答案:C

第4题:

范某在某小区内偷自行车时被小区居民发现并扭送到派出所,民警王某负责处理批案。询问过程中,王某得知范某不满14岁,且为初次偷窃,即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在范某认识到自己错误并表示不再犯后,民警王某让其离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民警王某做法不符合法律规定
B.民警王某应对范某进行处罚
C.民警王某的做法符合严肃与谨慎相结合的政策
D.民警王某在本案办理过程中感情用事

答案:A
解析: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二条规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王某没有责令其监护人对其严加管教,而是直接释放,故王某的行为不合法律规定。因此选择A项。

第5题:

民警王某负责办理一起轻微伤害案件,该案当事人申请王某回避,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公安机关决定王某不实行回避的情形是( )。

A.被侵害人是民警王某所属派出所所长的哥哥
B.违法行为人的舅舅是民警王某所在小区的清洁工
C.违法行为人是民警王某的大学同学
D.被侵害人是民警王某战友的女儿

答案:B
解析: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八十一条规定:人民警察在办理治安案件过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被侵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的;(二)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综合回避的情形可以得出,B项违法行为人的舅舅是民警王某所在小区的清洁工不需要回避。因此选择B项。

第6题:

王某因涉嫌投毒罪而被公安机关抓获,公安机关在审查该案后,认为王某的行为已经符合逮捕的条件,但发现王某已经有了身孕,则公安机关应当如何处理?()

A、若公安机关认为王某的社会危险性非常大,就仍然应当将其逮捕

B、公安机关应当对王某采取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C、公安机关可以对王某采取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D、公安机关不应当对王某采取强制措施


参考答案:AC

第7题:

李某与王某有仇,欲寻机报复,一日李某得知王某一人在家。便持刀前往。途遇民警巡逻,李某害怕,折返家中,李某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不构成犯罪

答案:C
解析: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李某因害怕,折返家中,自动放弃犯罪。故本题答案选C。

第8题:

甲区公安机关办理一起寻衅滋事治安案件,办案民警王某决定进行辨认。在办案民警王某和肖某的主持下,未经询问便由李某辨认赵某。其间,李某提出不愿暴露身份。民警王某将赵某的照片与其他性别相同,年龄、发式近似的6张男子照片随机排序打印于白纸之上并标明,交由李某辨认。由于李某未能辨认出赵某,王某和肖某便没有制作辨认笔录。下列公安机关的做法错误的是()。

A.办案民警未经询问辨认人辨认对象的具体特征即开展辨认活动

B.办案民警自行决定对违法嫌疑人进行辨认,两名办案民警主持对违法嫌疑人进行辨认

C.办案民警以照片进行混杂辨认,辨认照片数量6张

D.因辨认人未能辨认出被辨认人,办案民警未制作辨认笔录


参考答案:A, C, D

第9题:

公安机关接群众举报,在某演员张某家中抓获正在吸食毒品的王某。经查,王某与张某是朋友关系,二人常一起去KTV娱乐。散场后,王某常会在张某家住宿并吸食毒品。每次张某看到王某吸食毒品都未予以制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王某、张某均涉嫌犯罪
B.王某、张某均行政违法
C.王某行政违法,张某涉嫌犯罪
D.王某涉嫌犯罪,张某行政违法

答案:C
解析: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2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一)非法持有鸦片不满200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满10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二)向他人提供毒品的;(三)吸食、注射毒品的;(四)胁迫、欺骗医务人员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
根据《刑法》第三百五十四条: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根据法律规定,张某涉嫌容留他人吸毒罪,王某是行政违法的行为。因此,选择C选项。

第10题:

民警李某和张某对王某进行口头传唤,王某不肯配合,并大声辱骂民警,引来大批围观群众,李某和张某见此,决定对王某实施强制传唤,并对其使用了手铐,将王某带回派出所,经调查后发现王某没有违法犯罪的情况。民警李某和张某对王某使用手铐的行为()。

  • A、合法,因为王某辱骂了民警
  • B、合法,因为执行强制传唤时王某可能脱逃、反抗等危险行为
  • C、违法,因为王某没有违法犯罪的情况
  • D、违法,因为王某并没有对民警实施暴力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