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某入室盗窃6000余元的财物。为躲避侦查,徐某盗窃张某的身份证

题目

徐某入室盗窃6000余元的财物。为躲避侦查,徐某盗窃张某的身份证,并使用张某的身份证先后入住50余家酒店、乘坐50余次火车,后被公安机关抓获。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徐某构成盗窃罪
  • B、徐某构成盗用身份证件罪
  • C、应当对徐某从一重罪处罚
  • D、应当对徐某数罪并罚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辛某(15岁)与李某(19岁)对江某实施强奸。辛某又与张某盗窃他人财物10000元,唆使王某抢劫他人财物1000元。辛某的行为构成( )。

A.强奸罪,盗窃罪,抢劫罪

B.强奸罪,盗窃罪

C.强奸罪

D.强奸罪,抢劫罪


正确答案:D
解析:我国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有以下几种情况:不满14周岁的人,不应当受刑事处罚,是完全不负刑事责任期;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对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罪,强奸罪,抢劫罪,贩卖毒品罪,放火罪,爆炸罪,投毒罪,承担刑事责任,是相对负刑事责任期;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是减轻刑事责任期;已满16周岁的人,对一切犯罪行为都应负刑事责任,是完全负刑事责任期。因此,辛某15岁,正属于相对负刑事责任期,只对特殊的几种犯罪承担刑事责任。他与李某(19岁)对江某实施强奸,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辛某应构成强奸罪。辛某又与张某盗窃他人财物10000元,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辛某不构成盗窃罪。辛某唆使王某抢劫他人财物1000元,辛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共犯。因此,辛某的行为构成强奸罪和抢劫罪,不构成盗窃罪。

第2题:

一小区发生一起入室盗窃案,公安机关进行排查,刘某向侦查人员说,他曾听杨某向他炫耀当时如何不费力地入室盗窃的经过。刘某向侦查机关提供的证言,属于证据分类中的( )。 A.传来证据 B.间接证据 C.有罪证据 D.言词证据


正确答案:ACD
直接证据是可以单独证明案件主要犯罪事实的证据,间接证据是必须与其他证据相结合才{g-iz_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刘某的证言可以单独证明主要犯罪事实,属直接证据而非间接证据,所以B不当选。刘某的证言是他从杨某那里听来的,属于传来证据。刘某的证言是证明犯罪嫌疑人具有犯罪事实的证据,属于有罪证据。凡是表现为人的陈述,即以言词作为表现形式的证据,是言词证据。刘某的证言属于言词证据。故选ACD。

第3题:

2006年10月,张某、李某得知徐某等人在刘某家中赌博,即穿上盗窃来的治安联防队员的队服,冒充治安联防队员,以抓赌为名,没收赌资2000元,并让徐某等人缴纳罚款3000元。张某、李某的行为构成?( )

A.抢劫罪

B.诈骗罪

C.敲诈勒索罪

D.招摇撞骗罪


正确答案:C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行为人冒充治安联防队员“抓赌”、“抓嫖”、没收赌资或者罚款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以敲诈勒索罪定罪处罚;在实施上述行为中使用暴力或者暴力威胁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第4题:

徐某在火车站蹲点,见一乘客拿一黑色皮包,便怀疑内有值钱的财物,于是趁该顾客不注意之际,迅速将该皮包拿走。回到家后,兴奋地打开皮包,发现里面除了7000元“现金”外,并无其他贵重物品。徐某仔细一看,7000元“现金”实则是假币。徐某担心自己的盗窃事实被发现,并未上交假币,也没有将假币销毁,而是藏于自己的床底下。(事实一) 徐某试图将假币花掉,于是小心翼翼地抽取了一张100元的假币,去一小超市购买香烟。但不料被超市老板张某认出,张某怀疑徐某是伪造假币的违法分子,于是要打电话报警。徐某见机将张某打伤(轻伤)后逃离。(事实二) 徐某一计不成再生一计。徐某到银行办了一张银行卡(余额是0元),将7000元假币通过ATM机存入自己的账户,然后又换了一台ATM机,从自己的账户里支取了7000元真币。真币到手后,徐某心满意足地离去。(事实三) 针对事实三,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徐某存入假币的行为成立信用卡诈骗罪
B.徐某存入假币的行为成立使用假币罪
C.徐某支取真币的行为成立盗窃罪
D.对徐某应数罪并罚

答案:B,C,D
解析:
对于事实三,徐某实施了两个行为,分别是将假币存入ATM机与取款行为。对第一个行为,应认定为使用假币罪,对第二个行为,应成立盗窃罪。因此对徐某应按照使用假币罪与盗窃罪数罪并罚。因此,A项是错误的,B、C、D项是正确的。

第5题:

刘某、徐某均为吸毒人员,刘某得知张某处有毒品,即与徐某商量将该毒品盗走。徐某找到薛某帮忙实施盗窃,为此薛某又找到盛某。2002年5月18日21时许,上述人员在张某处盗走安非他命类毒品药片四万余片,总计十余千克及密码箱1个(价值400元,内有价值950元的物品)。后刘某、徐某、盛某作案后被抓获归案,薛某在投案过程中被公安机关抓获。公安机关在抓获盛某时,从其身上查获德国产T38制式手枪1支,子弹10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刘某、徐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B.盛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

C.薛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其行为应认定为自首

D.认定盗窃犯罪数额,可以参考当地毒品非法交易的价格


正确答案:ABCD
盗窃对象为毒品的,构成盗窃罪。参照所盗窃毒品的数量,本案盗窃行为应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在投案的过程中,被司法机关抓获的,应认定为自首。

第6题:

蔡某(15岁)先后唆使张某(15岁)盗窃他人的财物折价1万余元;唆使李某(19岁)绑架他人勒索财物计2 000余元;唆使王某(15岁)抢劫他人财物计1 500元。蔡某的行为构成( )。 A.盗窃罪 B.抢劫罪 C.绑架罪 D.抢劫罪、绑架罪


正确答案:B
在我国刑法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是相对刑事责任能力人,其所负刑事责任的范围刑法有明确的规定。我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也表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成为某些具体罪行主体要件的范围是特定的,仅限于这几种严重的故意犯罪,根据罪刑法定原则,而不能成为其他犯罪的主体。本题中,行为主体蔡某是15岁,属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范畴。根据共同犯罪理论,教唆者所实施的教唆行为本身并不能独立定罪,而应依据其所教唆的具体犯罪行为内容来定罪处罚,而在其所实施的三种犯罪行为中,只有教唆他人抢劫财物的行为符合其应负刑事责任的范围,即构成抢劫罪,而对于另外两种犯罪行为(教唆他人盗窃与教唆他人绑架)不在此范围之列,故其不构成这两罪。故选B。

第7题:

吴某(15岁)先后唆使高某(15岁)盗窃他人财物折价1万余元;唆使曹某(19岁)绑架他人勒索财物计2000余元;唆使华某(15岁)抢劫他人财物计1500余元。吴某的行为构成( )。

A.盗窃罪

B.抢劫罪

C.绑架罪

D.抢劫罪、绑架罪


正确答案:B
依据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吴某是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虽然唆使别人实施了盗窃、绑架和抢劫行为,但是构成犯罪并负刑事责任的只有抢劫罪。正确答案为B。

第8题:

徐某想利用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开一家公司,正巧其表弟廖某为某大学应届毕业生,于是徐某借用廖某的身份证件办理了营业执照,而该公司实际由徐某经营。后由于经营不善,徐某又向张某借款6万元,到期后无力偿还。张某向人民法院起诉。请问,张某应将谁列为被告()

A.徐某

B.核准登记上的工商管理部门

C.廖某

D.徐某和廖某为共同被告


参考答案:D

第9题:

徐某在火车站蹲点,见一乘客拿一黑色皮包,便怀疑内有值钱的财物,于是趁该顾客不注意之际,迅速将该皮包拿走。回到家后,兴奋地打开皮包,发现里面除了7000元“现金”外,并无其他贵重物品。徐某仔细一看,7000元“现金”实则是假币。徐某担心自己的盗窃事实被发现,并未上交假币,也没有将假币销毁,而是藏于自己的床底下。(事实一)
徐某试图将假币花掉,于是小心翼翼地抽取了一张100元的假币,去一小超市购买香烟。但不料被超市老板张某认出,张某怀疑徐某是伪造假币的违法分子,于是要打电话报警。徐某见机将张某打伤(轻伤)后逃离。(事实二)
徐某一计不成再生一计。徐某到银行办了一张银行卡(余额是0元),将7000元假币通过ATM机存入自己的账户,然后又换了一台ATM机,从自己的账户里支取了7000元真币。真币到手后,徐某心满意足地离去。(事实三)
针对事实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由于徐某对盗窃的对象产生了认识错误,因此成立盗窃罪的未遂
B、徐某将假币藏于床底的行为成立持有假币罪
C、对徐某的盗窃行为与持有行为应数罪并罚
D、对于徐某的持有假币罪,其实行行为是未将假币上交

答案:B,C
解析:
对于事实一,徐某实施了两个行为,分别是盗窃行为和持有行为。对于盗窃行为,虽然徐某盗窃时对所盗的假币并无认识,因此在主观上存在认识错误,但由于假币可以被评价为财物,因此,徐某在财物这一点上主客观是一致的。换言之,这一认识错误并不影响对徐某行为的定性。因此,徐某应成立盗窃罪的既遂。因此,A项是错误的。徐某将假币藏于床底的行为成立持有假币罪,并且,盗窃行为与持有行为侵害了不同的法益,应数罪并罚。因此,B、C两项是正确的。对于徐某持有假币的行为额,其实行行为是“持有”这一作为本身,而非“不上交”这一不作为,因此,D项是错误的。

第10题:

徐某在火车站蹲点,见一乘客拿一黑色皮包,便怀疑内有值钱的财物,于是趁该顾客不注意之际,迅速将该皮包拿走。回到家后,兴奋地打开皮包,发现里面除了7000元“现金”外,并无其他贵重物品。徐某仔细一看,7000元“现金”实则是假币。徐某担心自己的盗窃事实被发现,并未上交假币,也没有将假币销毁,而是藏于自己的床底下。(事实一)
徐某试图将假币花掉,于是小心翼翼地抽取了一张100元的假币,去一小超市购买香烟。但不料被超市老板张某认出,张某怀疑徐某是伪造假币的违法分子,于是要打电话报警。徐某见机将张某打伤(轻伤)后逃离。(事实二)
徐某一计不成再生一计。徐某到银行办了一张银行卡(余额是0元),将7000元假币通过ATM机存入自己的账户,然后又换了一台ATM机,从自己的账户里支取了7000元真币。真币到手后,徐某心满意足地离去。(事实三)
针对事实二,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徐某用假币购买香烟的行为成立使用假币罪(未遂)
B、徐某用假币购买香烟的行为成立诈骗罪(未遂)
C、徐某打伤张某的行为成立故意伤害罪
D、徐某打伤张某的行为成立抢劫罪

答案:A,C
解析:
对于事实二,徐某实施了两个行为,分别是用假币购买香烟的行为和将张某打伤的行为。对于第一个行为,徐某应成立使用假币罪,因为徐某的行为是将假币置于流通,侵害了市场经济秩序以及货币的公共信用。又由于被对方发现,因此是使用假币罪的未遂。所以,A项是正确的,B项则是错误的。由于徐某的第一个行为成立使用假币罪,因此即使其后续实施了暴力行为,也不成立转化型抢劫,而是成立故意伤害罪。因此,C项是正确的,D项则是错误的。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