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民警的做法正确的是()。

题目

下列有关民警的做法正确的是()。

  • A、民警传唤违法嫌疑人到公安派出所后对其进行安全检查
  • B、民警连续讯问犯罪嫌疑人36小时,犯罪嫌疑人终于承认犯罪事实
  • C、民警接到群众报警称其被人打了,便通知村干部去处理
  • D、民警在办案过程中应当事人邀请一起喝茶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执法为民,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某县公安局派出所制作“反诈骗”宣传手册,免费发放给辖区群众
B.某市公安局通过网上服务平台和手机APP向社会公开各类案件办理情况
C.某县公安局为派出所民警印发“民警联系牌”,张贴在各个社区出入口
D.某市公安局出台民警执法细则,对民警的执法语言,对动作进行规范

答案:A,C,D
解析:
ACD项符合执法为民的要求。向社会公开案件的办理情况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危害国家安全案件不应向群众公开,故B项错误。因此选择ACD项。

第2题:

下列公安民警办理案件的做法,正确的是:

A.民警在办理饲养动物干扰正常生活案件时,对嫌疑人江某的询问查证时间延长至24小时
B.民警在刑事拘留杜某25小时后送看守所羁押
C.民警拟对陈某取保候审,经批准后,取保候审期限确定为12个月
D.罗某因入室盗窃被立案侦查,民警认为拘传持续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48小时,故对罗某拘传47小时后释放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人民警察在办理行政案件或者刑事案件过程中的具体做法是否合法。《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五十五条规定,对被传唤的违法嫌疑人,应当及时询问查证,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八小时;案情复杂,违法行为依法可能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A项中案情简单,错误。《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B项中杜某被拘留25小时,不符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C项正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七十六条规定,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不得以连续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D项中罗某被拘传47小时不符合规定。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第3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的相关规定,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民警刘某在办理外甥陈某殴打梁某的案件时未回避
B.派出所民警施某着便装下班回家,路遇他人财物被抢夺,装作没有看见
C.民警牛某将警服借给朋友大学生秦某到公园拍照
D.民警黄某、何某巡逻时怀疑林某的手机是被盗物品,出示工作证后对林某当场盘问、检查

答案:D
解析:
《人民警察法》第四十五条:人民警察在办理治安案件过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当事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二)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民警刘某在办理外甥的治安案件时,属于与案件有利害关系,应当回避,故A项错误。
第十九条:人民警察在非工作时间,遇有其职责范围内的紧急情况,应当履行职责。民警施某路遇抢夺视而不见的行为,违背了警察的职责,故B项错误。
第三十六条:……人民警察的警用标志、制式服装、警械、证件为人民警察专用,其他个人和组织不得持有和使用。民警牛某将警服借给他人的行为,违反了这一规定,故C项错误。
第九条:“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经出示相应证件,可以当场盘问、检查……”民警怀疑林某手机是被盗物品,怀疑林某有违法犯罪嫌疑,民警可以经出示工作证后对其进行盘问检查,故D项正确。
因此本题选择D项。

第4题:

下列防范治安风险做法错误的是

A.民警要求公交车上的保安员对乘客进行人身检查
B.民警检查内保单位重大活动安保措施落实情况
C.民警在高发案时段在高发案区域开展巡逻
D.民警劝说住户安装防盗网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治安风险识别与应对。
第二步,人身检查是人民警察开展执法工作的法定职权行为,保安没有人身检查权。
因此,选择B选项。

第5题:

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规定,民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民警肖某按照公安信息网使用要求传递信息
B.民警常某外出办案,为提高工作效率,运用微信拍摄、上传卷宗图片
C.民警刘某(未参与案件侦办)向参与案件侦办的民警李某询问案情
D.民警王某为便于工作复印留存了几份涉密文件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公安机关队伍建设,并选正确项。
第二步,《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包括以下十个方面:
一、忠诚可靠:听党指挥,热爱人民,忠于法律。
二、秉公执法:事实为据,秉持公正,惩恶扬善。
三、英勇善战:坚韧不拔,机智果敢,崇尚荣誉。
四、热诚服务:情系民生,服务社会,热情周到。
五、文明理性:理性平和,文明礼貌,诚信友善。
六、严守纪律:遵章守纪,保守秘密,令行禁止。
七、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勤学善思,精益求精。
八、甘于奉献:任劳任怨,顾全大局,献身使命。
九、清正廉洁:艰苦朴素,情趣健康,克己奉公。
十、团结协作:精诚合作,勇于担当,积极向上。
民警肖某按照公安信息网的使用要求传递信息体现了忠诚可靠、忠于法律的道德规范。
因此,选择A选项。
B项:民警用微信拍摄、上传卷宗图片违背了严守纪律、保守秘密的规定。
C项:未参与案件侦办的民警向侦办民警询问案情违背了严守纪律、保守秘密的规定。
D项:复印留存涉密文件违背了严守纪律、保守秘密的规定。
拓展

第6题:

甲县公安局治安大队的民警贾某、李某正在办理一起治安案件,需要传唤违法嫌疑人赵某到县局办案中心接受调查。下列编号内容是办案民警在传唤中的有关做法:①出示人民警察证②将传唤的原因和依据告知赵某③赵某拒绝在传唤证上签名,民警李某代为签字④因赵某无正当理由不接受传唤故使用手铐强制传唤⑤询问笔录中注明赵某到案经过和到案时间⑥通知赵某家属。依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民警在传唤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⑥
D.①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的程序规定》第六十七条:需要传唤违法嫌疑人接受调查的,经公安派出所、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办案部门或者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负责人批准,使用传唤证传唤。对现场发现的违法嫌疑人,人民警察经出示人民警察证,可以口头传唤,并在询问笔录中注明违法嫌疑人到案经过、到案时间和离开时间。因此①正确、⑤错误;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的程序规定》第六十七条:公安机关应当将传唤的原因和依据告知被传唤人,并通知其家属。因此②、⑥正确;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六十八条:使用传唤证传唤的,违法嫌疑人被传唤到案后和询问查证结束后,应当由其在传唤证上填写到案和离开时间并签名。拒绝填写或者签名的,办案人民警察应当在传唤证上注明。民警李某代为签字是错误的,因此③错误;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六十七条:对无正当理由不接受传唤或者逃避传唤的违反治安管理、出境入境管理的嫌疑人以及法律规定可以强制传唤的其他违法嫌疑人,经公安派出所、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办案部门或者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强制传唤。强制传唤时,可以依法使用手铐、警绳等约束性警械。故④正确。因此选择C选项。

第7题:

某市公安局民警小张主动作为,创新工作,受到市公安局表彰,也赢得群众的欢迎。他建立第一个网上警务室,开通了第一个民警新浪实名微博和第一个民警微信公众号,创立的“寻人网”,帮助找回走失者30余人。关于民警小张的事迹,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创建网上警务室,是民警张某的工作创新
B.民警以个人名义开通新浪实名微博
C.开通民警微信公众号是为了促进工作
D.创立“寻人网”属于警察的法定职责

答案:D
解析:
本题中,民警小张创新工作,其创建网上警务室、开通新浪实名微博以及开通民警微信公众号都体现了其创新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选项A、B、C都是正确的;根据《人民警察法》第六条: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履行下列职责:(一)预防、制止和侦查违法犯罪活动;(二)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制止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三)维护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处理交通事故;(四)组织、实施消防工作,实行消防监督;(五)管理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和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六)对法律、法规规定的特种行业进行管理;(七)警卫国家规定的特定人员,守卫重要的场所和设施;(八)管理集会、游行、示威活动;(九)管理户政、国籍、入境出境事务和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居留、旅行的有关事务;(十)维护国(边)境地区的治安秩序;(十一)对被判处拘役、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执行刑罚;(十二)监督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工作;(十三)指导和监督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重点建设工程的治安保卫工作,指导治安保卫委员会等群众性组织的治安防范工作;(十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创立“寻人网”不属于警察的法定职责,因此选择D选项。

第8题:

队伍建设是公安工作的根本,关于队伍建设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某省公安厅为了加强教育训练,决定对新招录的人民警察进行封闭培训
B.某县公安局在落实《奖励条令》时,决定对功绩卓著的民警给予绩效奖励
C.某市公安局为了落实从优待警,决定适度上调工作满25年民警的津贴
D.某市公安局为了政治上关爱民警,决定提前撤销11名民警的行政处分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人民警察的队伍建设。
选项A,人民警察的招录省级公安机关和人事部门统一考试,公安部派人督考。人民警察实行上岗和首任必训制度,因此A正确;
选项B,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奖励条令》第八条:个人奖励由低至高依次为:嘉奖,记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授予个人的荣誉称号分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一级英雄模范称号。绩效不属于奖励,故排除;
选项C,公安机关的编制和待遇由地方政府管理,市公安局无权上调津贴;
选项D,法无授权不可为,提前撤销处分于法无据,不当选。因此本题选择A项。

第9题:

范某在某小区内偷自行车时被小区居民发现并扭送到派出所,民警王某负责处理批案。询问过程中,王某得知范某不满14岁,且为初次偷窃,即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在范某认识到自己错误并表示不再犯后,民警王某让其离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民警王某做法不符合法律规定
B.民警王某应对范某进行处罚
C.民警王某的做法符合严肃与谨慎相结合的政策
D.民警王某在本案办理过程中感情用事

答案:A
解析: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二条规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王某没有责令其监护人对其严加管教,而是直接释放,故王某的行为不合法律规定。因此选择A项。

第10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拒绝或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是()。

  • A、非法生产人民警察专用标志的
  • B、阻碍人民警察执行追捕任务进入有关住所的
  • C、非法持有警械的
  • D、非法生产人民警察警械的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