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企业一项固定资产原值为30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率为5%。 要求:采用年限平均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计算第二年和第五年的折旧额。

题目

某小企业一项固定资产原值为30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率为5%。 要求:采用年限平均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计算第二年和第五年的折旧额。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年限平均法:第二年的折旧额=300000×(1-5%)/5=57000(元);
第五年的折旧额同上。
(2)双倍余额递减法:第二年折旧额=(300000-300000×40%)×40%=72000(元);
第五年折旧额=(300000-120000-72000-43200-300000×5%)/2=24900(元)。
(3)年数总和法:第二年的折旧额=(300000-300000×5%)×4/15=76000(元);
第五年的折旧额=(300000-300000×5%)×1/15=19000(元)。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企业一项固定资产的原价为100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4 000元。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要求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正确答案:
双倍的直线折旧率=2/5×100%=40%
第一年计提的折旧额=100 000 ×40%=40 000(元)
第二年计提的折旧额=(100 000—40 000)×40%=24 000(元)
第三年计提的折旧额=(60 000—24 000)×40%=14 400(元)
从第四年起改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
第四年、第五年的年折旧额=[(36 000-14 400)-4 000]÷2=8 800(元)

第2题:

某项固定资产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率为5%,折旧年限为10年。如果在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的折旧额大于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的折旧额的年份,改为按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则改变折旧方法的年份是()。

A、第6年

B、第7年

C、第8年

D、第9年


答案:B

第3题:

某项设备的原值为100000元,预计净残值率为5%,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采用年数总和法计算的第二年折旧额为( )。

A.25333.33元

B.26666.67元

C.19000元

D.33166.67元


正确答案:A

第4题:

某企业一台设备的原价为40000元,预计残值为1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试分别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计算该设备在各年的折旧情况。
年数总和法:5×(5+1)/2=15
第一年:5/15×40000=13333元
第二年:4/15×40000=10667元
第三年:3/15×40000=8000元
第四年:2/15×40000=5333元
第五年:1/15×40000=2667元
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5×100%=40%
第一年:40000×40%=16000元
第二年:16000×40%=6400元
第三年:6400×40%=2560元
从第四年开始改用直线法
第四年:2560-1000=1560元
第五年:2560-1000=1560元

第5题:

年折旧率=(折旧年限一已使用年限)÷[折旧年限×(1+折旧年限)÷2],而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一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这是计算固定资产折旧( )的方法。

A.平均年限法

B.分类折旧法

C.双倍余额递减法

D.年数总和法


正确答案:D
D【解析】年数总和法:年折旧率=(折旧年限-已使用年限)÷[折旧年限×(1+折旧年限)÷2],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一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

第6题:

某企业一项固定资产的原价为10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4000元。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要求计算每年的折旧额。(5分)


正确答案:
双倍的直线折旧率=2/5×100%=40%
第一年计提的折旧额=100000×40%=40000(兀)
第二年计提的折旧额=(100000—40000)X40%=24000(元)
第三年计提的折旧额=(60000—24000)×40%=14400(元)
从第4年起改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
第4、第5年的年折旧额=[(36000—14400)-4000]÷2=8800(元)

第7题:

某企业的-项固定资产原始价值为2000000元,预计净残值为80000元,预计该项固定资产可使用5年。

要求:

(1)用双倍余额递减法算出各年的折旧额;

(2)用年数总和法算出各年的折旧额。


正确答案:
【答案】
(1)每年的折旧额=期初余额×2/n
第-年的折旧额=2000000×2/5=800000(元)
第二年的折旧额=(2000000—800000)×2/5=480000(元)
第三年的折旧额=(2000000—1280000)×2/5=288000(元)
第四年、第五年的折旧额=(720000—288000—80000)/2=176000(元)
(2)每年的折旧额=[(2000000—80000)/(5+4+3+2+1)]X剩余的折旧年限
第一年折旧额=(1920000/15)×5=640000(元)
第二年折旧额=(1920000/15)×4=512000(元)
第三年折旧额=(1920000/15)×3=384000(元)
第四年折旧额=(1920000/15)×2=256000(元)
第五年折旧额=(1920000/15)×1=128000(元)

第8题:

固定资产的原价为1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200元,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要求: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参考答案:每年的折旧额为:双倍余额年折旧率=2/5×100%=40%
第一年应提的折旧额=10000×40%=4000(元)
第二年应提的折旧额=(10000-4000)×40%=2400(元)
第三年应提的折旧额=(6000-2400)×40%=1440(元)
从第四年起改按平均年限法(直线法)计提折旧。
第四、第五年的年折旧额=(10000-4000-2400-1400-200)/2=980(元)

第9题:

某固定资产原值为10000元,预计净残值率为4%,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则按年数总和法计算的第三年折旧额为( )元。

A. 2560
B. 2000
C. 1280
D. 1920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

年数总和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折旧额的一种方法,逐年递减分数的分子为该项固定资产年初时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为该项固定资产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

本题中,该项固定资产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为(1+2+3+4+5)=15年,第三年年初固定资产尚可使用3年,则逐年递减的分数=3/15=0.2

第三年的折旧额=10000×(1-4%)×0.2=1920(元)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第10题:

某项设备原值为100000元,净残值率为5%,预计可使用10年。该设备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计算的第二年折旧额分别为()

  • A、16000元
  • B、15390元
  • C、15200元
  • D、15542元
  • E、15300元

正确答案:A,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