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R2624路由器发出的Ping命令中,“!”代表什么?()
第1题:
A.成功的回声数量
B.不成功的回声数量
C.到达目的地以前的跳计数
D.以上所有
第2题:
A、测试指定的主机是否可达
B、计算发出请求到收到应答的来回时间
C、估计网络的当前负载
D、以上皆是
第3题:
A.数据包已经丢失
B.遇到网络拥塞现象
C.目的地不能到达
D.成功地接收到一个回送应答
第4题:
A.数据包已经丢失
B.遇到网络拥塞现象
C.目的地不能到达
D.成功地接收到一个回送应答
第5题:
A.立即
B.在扩散开始后
C.收到第二次嫁接消息后
D.以上全不对
第6题:
ICMP报文封装在(62)协议数据单元中传送,在网络中起着差错和拥塞控制的作用。常用的ping程序中使用了回送请求/应答报文,以探测目标主机是否可以到达。
A.PPP
B.UDP
C.RIP
D.IP
第7题:
阅读图5-18中给出的网络拓扑结构图,结合边界路由器Router的NAT表,将以下关于主机B向内部网络发出请求时,边界路由器Router实现TCP负载均衡的通信过程填写完整(以NAT表中第1行为例)。
①外部主机B(172.20./7.3)发出请求,建立主机B到(1)的连接。
②当边界路由器Router接到这个连接请求后,查询本机中的(2),建立一个新的地址转换映射。如:为虚拟主机(10.1.1.127)分配一个真实主机的IP地址10.1.1.1。
③边界路由器用所选真实地址替换目的地址,转发这个修改后的IP数据包。(3)接收到该数据包,并作出应答。
④边界路由器接到应答包后,根据(4)和(5),从NAT映射表中查找对应的内部虚拟主机地址及端口号。
⑤边界路由器将IP应答数据包中源地址转换为虚拟主机地址,并转发这个修改后的IP应答包;主机B接收到源地址为10.1.1.127的IP应答包。
⑥当主机C发出下一个请求时,边界路由器可能为其分配下一个内部局部地址,如10.1.1.2地址。
第8题:
A.数据包已经丢失
B.遇到网络拥塞现象
C.目的地不能到达
D.成功地接收到一个回送应答
第9题:
A.出现了目的地不可达错误
B.数据包类型未知
C.一个数据包超时
D.ping中断
E.成功收到四个数据包
F.超过了数据包的TTL值
第10题:
A.数据包已经丢失
B.遇到网络拥塞现象
C.目的地不能到达
D.成功地接收到一个回送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