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诗歌《锦瑟》,教师要求学生结合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这一名句。以下对这一活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思考、领悟与阐释文本意蕴B、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体察、阐发与评价文本内容或形式C、引领学生理解古典诗歌内容,体察作者情感D、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语言风格与创作特点

题目

学习诗歌《锦瑟》,教师要求学生结合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这一名句。以下对这一活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思考、领悟与阐释文本意蕴
  • B、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体察、阐发与评价文本内容或形式
  • C、引领学生理解古典诗歌内容,体察作者情感
  • D、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语言风格与创作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学习诗歌《短歌行》,教师要求学生结合全诗表达的感情,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对这一活动分析正确的是(  )。

A、掌握用典写作手法,提高赏析能力
B、通过关键句引导学生领悟与阐释文本意蕴
C、引导学生掌握赏析词句的方法
D、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深入理解作者情感

答案:D
解析:
《短歌行》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本诗的主题。结合全诗情感、内容来理解本诗最后四句,更容易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与作者情感的理解。

第2题:

“从课文中选出一两节诗划分节奏,标出韵脚,反复朗读,体会其音乐性,并背诵这首诗。”这是《再别康桥》一课的“研讨与练习”,下列选项中,对其设计意图分析恰当的是( )。


A.引领学生鉴赏诗歌内容的图画美
B.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C.引导学生分析阐释诗歌的艺术手法
D.引领学生体会诗歌的音乐美与建筑美

答案:D
解析:
知识点:教学设计中对诗歌阅读的把握,题干中此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在于理解《再别康桥》这首诗歌的音律美。题目中“从课文中选出一两节诗划分节奏,标出韵脚,反复朗读,体会其音乐性,并背诵这首诗”是题目线索,关键之处在于“体会音乐美”和节奏感。关于“三美”的解释:诗人闻一多20世纪20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再别康桥》一诗,可以说是“三美”具备,堪称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新月派倡导的三美是指: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A项:“引领学生鉴赏诗歌内容的图画美”,图画美与本题教学设计的意图无关,排除。

B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本题设计意图在于感受诗歌的节奏感,而不是深入理解感情色彩,排除。

C项:“引导学生分析阐释诗歌的艺术手法”,本题的设计意图和艺术手法无关,排除。

D项:“引领学生体会诗歌的音乐美与建筑美”,《再别康桥》四行一节,错落有致,可以体会其建筑美,通过划分节奏和反复诵读,可以体会其音乐美,当选。

第3题:

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

A. 锦瑟无端五十弦

B. 望帝春心托杜鹃

C. 蓝田日暖玉生烟

D. 沧海月明珠有泪


正确答案:B

第4题:

以李商隐《锦瑟》为例,说明美感欣赏活动表层的心理特征。 附: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形象的直觉性:直觉是一种认识方式,是只有形象,而且只注重于形象。审美欣赏的特点就是直接与形象打交道,在直觉中去捕捉和玩味形象。
2、注意的集中性:从客体方面来说,是把审美对象在心理上暂时与周围的世界割裂开来,我们只注意这个对象,而不注意同时存在的其他对象。从主体方面来说,则是我们全部的思想感情、全部的感觉能力和思维能力,都集中到当前的审美活动中。
3、感受的完整性:每一个作为审美对象的形象,都是一个有生命的自成一个小天地的整体,我们必须把它当成一个整体来欣赏,才能欣赏到它的美。
4、想象的生动性:欣赏美事实上是一种想象的思维活动,主要是通过想象来完成的。

第5题:

学习诗歌《天仙子》,教师要求学生结合全词表达的感情,理解“云破月来花弄影”这一名句,对这一活动分析正确的是( )。


A.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语言风格与创作特点
B.引领学生理解古典诗歌内容,体察作者情感
C.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体察、阐发与评价本文内容或形式
D.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思考、领悟与阐释文本意蕴

答案:B
解析:
知识点:古诗词教学实施中教师教学活动的分析。《天仙子》这首词是宋代张先的名作,所表达的是伤春叹时之情。词人通过直接抒情与客观景物的描写,将慨叹自己年老位卑、前途渺茫之情与暮春之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词中的“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其妙处在于词人抓住大自然瞬间变化的现象。并将其摄入词中。一个“弄”字,既展示了一幅“动”的图画,又表达了主人公孤寂愁苦的心情。而题干中表述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这句的时候所采取的教学活动是“结合全词表达的感情”来表达,可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古诗词全文的把握,从而体会情感,理解诗句含义。由此可见,B选项与题干相符,当选。

A项:题干中并无提及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语言风格与创作特点,无中生有。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题干中并无提及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方面体察、阐发与评价诗歌内容或形式。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题干中并无提及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云破月来花弄影”该句时注重与生活经验的思考。与题干不符,排除。

第6题:

学习诗歌《琵琶行》,教师要求学生了解文本的写作背景,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名句的内涵,对这一活动分析正确的是(  )

A、了解背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思想情感
B、创造生活情境,了解作者生活,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
C、捕捉诗歌的语言文字,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
D、分析名句,感受语言的丰富多彩,积累写作素材

答案:A
解析:
了解写作背景,学生更能体会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

第7题:

高中语文《锦瑟》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兴趣导入
1.让学生回忆学过李商隐的哪些诗。
2.借用PPT展示《嫦娥》及相关注释。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过李商隐的诗歌《嫦娥》,小学阶段的诗歌教学与高中不同,高中生再次面对此诗,能够有理性的认知,初步体会李商隐的诗歌特点,为体会《锦瑟》的朦胧之感做准备。
3.找同学说说对诗作及作者的了解。李商隐(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晚唐诗人。原籍河内怀州(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二十二首,数量位列第四。
(二)初读感知,梳理词意
1.借助字典和注释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老师简授方法:学诗三步走。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悟:感受形象,体味意境。品:咀嚼涵泳,品味语言。
3.老师泛读诗歌。请两名同学诵读诗歌,老师及其他同学指出其诵读的不足或错误。听朗读录音。
4.学生听多媒体示范读,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三)诵读词作,体味情感
1.学生听教师示范读,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2.请两名同学诵读诗歌,老师及其他同学指出其诵读的不足或错误。
3.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4.找出你喜欢的词语或者句子,并说出什么感受。
(四)研读全词,鉴赏情感
1.分小组讨论,理解诗歌主旨。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大致理解诗歌主旨。总体内容:锦瑟牵情,回首往事——往事如梦,感伤深沉——对月而泣,美梦如烟——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2.探究性学习,理解解诗的换位移情法,这是这堂课重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进行解说,对多主题诗歌的理解和把握,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及作者经历,和作者心灵的交流,换位移情,理解诗歌主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合作精神。
3.教师提示:常见的几种理解:1、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2、亡妻的深情悼念;3、作者的自伤。学生讨论自由发言,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即可。让学生理解李诗的创作风格,理解诗歌因为不同的人,由于不同的知识结构,人生经历、理解的差异对诗歌主旨的把握不同,让学生从中明白诗歌鉴赏是重新走进,要灵活、要思考、要体味。
(五)比较赏析,总结升华
1.引导学生说出本首诗歌的语言感受。引导语:这首诗除了具有凄迷的意境外,还有哪些艺术特色?请同学们从它的语言特点,感情基调等方面再作分析、讨论、交流。
2.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谈谈诗的语言特点,感情基调等方面的艺术特色。“沧海月明铸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重点句赏析。
3.教师针对李商隐创作风格进行引导和解说,诗歌的语言独具魅力,品味语言是一个审美的过程,赏析技巧是一个借鉴和学习的过程。
4.教师最后小结诗歌艺术特色:哀怨的基调、凄迷的意境、华美的语言。
(六)作业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首诗歌的意境朦胧美以及主旨意蕴。
背诵诗歌并会默写。根据喜欢的句子写100字鉴赏文章。
【板书设计】



1.典丽精工是李商隐诗歌的特点之一。本诗中间两联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你认为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答案:
解析:
1.
中间两联共用了四个典故。一是庄周梦为蝴蝶的典故,意为曾经有过梦想,曾经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二是用望帝魂化杜鹃的典故,意为曾经害过相思,有过殷切的思念。三是用南海鲛人的故事,意在说梦想和思想都破灭后所得只是满眼的泪水。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伤。四是用传说中蓝田产玉的故事,意在说梦想和思情破灭后的迷惘。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与典三所涵一致。四个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怅惘、悲伤的内心情感。诗中美好的境界是什么,殷切的思念是什么,诗人为什么而落泪,为什么而迷惘,都难以知晓,诗歌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扑朔迷离的意境。这恰恰给了人们无穷无尽、异彩纷呈的想象空间。
2.
此诗内容很有争议。有人认为“锦瑟”是令孤楚家婢女名,这是首爱情诗;有人认为是追怀他死去的妻子王氏而作,是首悼亡诗;还有人说瑟有适、怨、清、和四种声调,诗的中间四句每句各咏一调,则这又是一首描绘音乐的咏物诗。现在认为较为合理的解释是:本诗为李商隐晚年追叙生平,自伤身世之辞。如诗人执著一念的美好情感破灭;或自己卓越才德不为世用的悲哀等

第8题:

下列诗句与作者的对应,不正确的是: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B.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
C.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李白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古诗词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出自唐朝王维的《相思》,并不是李白的作品。《相思》是王维创作的一首借咏物而寄相思的五绝。此诗写相思之情,却全篇不离红豆,红豆俗名相思子,作者用红豆之名以表现相思之情。

第9题:

学习诗歌《天仙子》,教师要求学生结合全词表达的感情,理解“云破月来花弄影”这一名句,对这一活动分析正确的是( )。

A、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语言风格与创作特点
B、引领学生理解古典诗歌内容,体察作者情感
C、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体察、阐发与评价本文内容或形式
D、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思考、领悟与阐释文本意蕴

答案:B
解析: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是宋代文学家张先的词作,上阕写春愁无限及人生遗憾。下阕通过“并禽”写自己孤独,月弄花影烘托出人生之无奈。以“落红应满径”暗喻作者情绪的低落。全词将作者慨叹年老位卑、前途渺茫之情与暮春之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调子沉郁伤感,情蕴景中,用语精准,工于锻炼字句,体现了张词的主要艺术特色。其中“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其妙处在于词人抓住大自然瞬间变化的现象,并将其摄入词中。一个“弄”字,既展示了一幅“动”的画面,又表达了主人公孤寂愁苦的心情。

第10题: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是李商隐在《无题》中的诗句。()


正确答案:错误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