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酶促褐变?并谈谈控制酶促褐变可采取的措施。

题目
问答题
什么是酶促褐变?并谈谈控制酶促褐变可采取的措施。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褐变作用按其发生机制,可分()。

  • A、非酶褐变
  • B、焦化反应
  • C、美拉德反应
  • D、酶促褐变

正确答案:A,D

第2题:

简述酶促褐变机理和酶促褐变的控制措施。


正确答案: 酶促褐变机理:植物中的酚类物质在酚酶及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氧化成醌,醌再进行非酶促反应生成褐色的色素酶促褐变的控制。
1)热处理法:70~95℃、7S如果热处理不彻底,虽然破坏了细胞的结构,但酶尚未被破坏,反而有利于酶和底物的接触而促进褐变。
2)酸处理法:PH<3.0可抑制反应的发生0.5%柠檬酸+0.3%VC效果较好。
3)SO2及亚硫酸盐的处理:SO210PPM可完全抑制酚酶,但因挥发和副反应损失,实际用量300~600PPM,要求成品残留量小于20MG/KG。优点:使用方便、效果可靠、成本低。缺点:使食品漂白、有腐蚀性和不愉快的味道、破坏Vb不等。
4)驱氧法:Vc、NaCl、柠檬酸、糖溶液浸泡。
5)底物改变:利用甲基转移酶将底物甲基化,防止褐变添加底物类似物,竞争性抑制酶的活性。

第3题:

怎样防止酶促褐变?


本题答案:①热处理法:进行适当时间的升温处理,使酶失去活性;
②调节pH值:一般pH值在3.0以下,酶几乎完全失去活性;
③用化学药品抑制酶的活性:一般使用二氧化硫、亚硫酸氢钠等;
④去氧法:最简便的方法是将果蔬投入水中,与空气隔绝来抑制酶促褐变。

第4题:

什么是非酶促褐变及对食品品质的影响?并谈谈控制非酶促褐变可采取的措施。


正确答案: 食品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变红、褐、黄等变色现象,统称为食品褐变。若食品褐变过程需要酶参与,则为酶促褐变;若没有酶参与,则是非酶褐变。非酶褐变可改变食品的色泽、营养和风味,与食品质量关系密切。
营养:氨基酸(尤其赖氨酸)、蛋白质、维生素C损失。
风味:非酶褐变的产物中有一些是呈味物质,它们能赋予食品或优或劣的风味。CO2产生,会造成罐装食品的质量问题,如粉末酱油、奶粉等装罐密封,发生非酶褐变后会出现“膨听”现象。
控制非酶促褐变可采取的措施:
(1)使用不易褐变的原料
(2)控制加工及贮存条件——(1)降低温度;(2)改变PH;(3)控制水分含量; (4)氧气。
(3)使用褐变抑制剂——(1)亚硫酸及其盐;(2)形成钙盐。
(4)生物化学法——(1)发酵法;(2)酶法。

第5题:

果蔬的变色主要与()、酶促褐变和非酶褐变有关。


正确答案:叶绿素变色

第6题:

酶促褐变


正确答案: 植物中的酚类物质在酚酶及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氧化成醌,醌再进行非酶促反应生成褐色的色素

第7题:

什么是酶促褐变?多酚氧化酶导致酶促褐变的机理是什么?如何控制果蔬加工和储藏过程中的酶促褐变?


正确答案: (1)水果和蔬菜在采收后,当有机械性损伤发生或处于异常环境时,果蔬中原有的氧化还原平衡被破坏,导致氧化产物积累,造成果蔬变色的一类反应。这类反应的速度非常快,一般需要和空气接触,由酶催化,因此称为酶促褐变。
(2)多酚氧化酶是一种含铜的酶,它能催化两类完全不同的反应,两类反应都需要有氧参加。一类是一元酚羟基化反应,生成相应的邻-二羟基化合物;另一类是邻-二酚氧化反应,生成不稳定的邻-苯醌类化合物,进一步通过非酶催化的氧化反应,聚合成为黑色素,导致香蕉、苹果、桃、马铃薯等非需宜的褐变。氧化反应同样可引起食品的褐变。
(3)①驱除O2和酚类化合物等底物,以防止褐变。②添加抗坏血酸、亚硫酸氢钠和巯基化合物等,将初始产物、邻苯醌还原为原来的底物,从而阻止黑色素的生成。③采用使酶失活的方法④改变酶作用的条件。

第8题:

酶促褐变和非酶褐变的主要机理及其防止措施。


正确答案: 1、酶促褐变:指酚酶催化酚类物质形成醌及其聚合物的过程,植物组织中含有酚类物质,在完整的细胞中酚-醌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当细胞组织遭受到破坏后,氧气大量进入,造成醌的形成和还原反应之间的不平衡,醌不断积累,并进一步氧化聚合形成褐色色素。
防止措施:
①减少对植物组织的机械破坏作用。
②加热或调节pH等方式钝化酚酶的活性。
③二氧化硫或亚硫酸盐处理。
④驱除或隔绝氧气。
⑤加酚酶底物类似物,如肉桂酸等。
⑥底物改性等。
2、不需酶的参与就可发生的褐变反应称为非酶褐变,如美拉德反应、焦糖化反应。美拉德反应又称羰氨反应,是指食品中的羰基与氨基化合物在高温下发生缩合、聚合生成类黑色素的反应;焦糖化反应,单糖在没有氨基化合物存在的情况下加热到熔点以上的高温,因糖发生脱水与降解,也会发生褐变反应,称为焦糖化反应。
美拉德反应的防止措施有:降低温度,控制水分活度,调节pH,加入金属离子螯合剂,驱除或隔绝氧气;焦糖化反应主要是通过避免高温来防止。

第9题:

酶促褐变的实质是什么?防止酶促褐变的机理与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酶促褐变的实质是:是酚酶催化酚类物质形成醌及其聚合物的结果
酶促褐变的预防措施
(1)热处理:热烫、巴氏杀菌和微波加热90-95℃,维持几秒钟
(2)酸处理:多数酚酶的最适pH为6-7,pH<3.0基本失活,所以降低pH就可以抑制酶促褐变,常用
V.C、柠檬酸、苹果酸来降低pH。一般柠檬酸与亚硫酸钠混用,0.5%柠檬酸+0.3%VC
(3)二氧化硫及亚硫酸钠:在pH=6时,效果最好,10ppm的二氧化硫足以使酚酶失活,但考虑到挥
发,反应损失等,一般增加为300ppm,残留低于20mg/kg。添加此类试剂会造成食品褪色和维生素
B.1被破坏
(4)驱氧法;使用抗坏血酸,浸涂在果蔬表面,其可螯合Cu,还原醌,它比醌更容易氧化。
(5)底物改性:使酚形成甲基取代物。

第10题:

酶促褐变的条件如何?控制褐变的办法如何?


正确答案: 条件:(1)要有底物存在;(2)多酚氧化酶要活;(3)与空气接触;办法:(1)加热处理,70-95℃7秒钟;(2)调节pH值,通常在pH3以下不发生褐变;(3)加抑制剂,SO2和亚硫酸氢钠;(4)排气或隔离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