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我国荒漠化地区应用的主要生态农业建设技术?

题目
问答题
试述我国荒漠化地区应用的主要生态农业建设技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我国荒漠化地区的特征?


正确答案: (一)、气候特征
1、日照充足,热量资源丰富;
2、气候干燥,降雨少,降水变率大,蒸发强;
3、冷热剧变;
4、风大沙多。
(二)地貌特征:
1、纬度偏北。
2、以山地与高原为骨架。
3、地貌单元包括:山地、丘陵、高原、山前冲积平原(戈壁)、下陷的湖盆洼地(沙漠、湖泊、盐沼)等地貌单元组成。
(三)土壤特征:不同地带因受不同气候、植物、地形、基岩、母质、地球化学、水文条件等生物气候条件的综合作用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地带性土壤,它们分布在各种不同类型的草原与荒漠区,土壤的钙积化现象普遍,主要土壤类型在黑钙土、栗钙土等,土壤中养分贫乏。
(四)水文特征:荒漠化地区的水资源是由降水、森林与山地冰雪消融所形成的地表水与地下水组成的统一体系,但水资源匮乏。

第2题:

荒漠化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


正确答案: 温带土壤系列:内蒙古高原及鄂尔多斯高原中北部地区,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棕荒漠土;暖温带土壤系列沙区温度较高的内蒙南部、晋北、陕北及南疆,褐土——黑垆土——灰钙土;青海高寒柴达木地区含盐多的土壤系列

第3题:

试述生态农业规划的一般步骤和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一.麦克哈格提出的步骤:
1.确定规划范围与规划目标;
2.广泛收集规划区域的自然与人文自然;
3.根据前收集到的资料,按照规划目标的要求,提取分析有关信息;
4.分析各种资源环境条件的性能及其对特定利用方向的适宜性等级;
5.根据规划目标,建立资源评价与分级的准则;
6.分析和评价资源对不同方利用方向的兼容性;
7.确定综合利用和发展的适宜性分区。
二.王如松提出的步骤:
1.规划大纲编制;
2.系统现状辨识,生态位辨识,生态过程评价,生态效益分析;
3.规划设计,生态产业,生态体制,生态文明,生态景观;
4.规划方案的系统分析,风险评估,损益分析,能力评估;
5.规划监督的实施,生态监督,信息管理,专家网络,社会监督。

第4题:

论述荒漠化地区植被建设的主要途径与关键技术。


正确答案: 荒漠化地区的植被建设技术主要是指生物措施。它包括封沙育林育草恢复天然植被、飞机播种造林种草固沙、植物固沙措施、沙结皮固沙及干旱区绿洲防护林体系等。
具体介绍如下:
1、封沙育林育草恢复天然植被: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原有植被遭到破坏或有条件生长植被的地段,实行一定的保护措施,建立必要的保护组织,把一定面积的地段封禁起来,严禁人畜破坏,给植被以繁衍生息的时间,逐渐恢复天然植被。封沙育林育草的面积大小与位置考虑与可能,封育时间长短要看植被恢复情况。封育要注重时效性,封育区必须存在植物生长的条件,且必须有种子传播、残存植株、幼苗、萌芽、根蘖植物的存在。在以往植被遭到大面积破坏,或存在植物生长条件,附近有种子传播的广大地区,都可以考虑采取封育恢复植被的措施以改善生态环境。封育不仅可以固定部分流沙地,更可以恢复大面积因植被破坏而衰退的林草地,尤其是因过牧而沙化退化的牧场。因此这一技术在恢复建设植被方面有重要意义。
2、飞机播种造林种草固沙:
飞机播种造林种草固沙恢复植被是治理风蚀荒漠化土地的重要措施,也是绿化荒山荒坡的有效手段。具有速度快、用工少、成本低、效果好的特点。
飞播必须解决的技术问题有:
①流沙地飞播植物的选择:要求飞播植物种子择易发芽、生长快、根系扎得深的,地上部分有一定的生长高度及冠幅,在一定的密度条件下,形成有抗风蚀能力的群体。同时还要求植物种子、幼苗适应流沙环境,能忍耐沙表高温。
②沙地飞播种子的发芽条件及种子处理:就种子本身而言,扁平种子易覆沙,大粒、轻而圆的种子覆沙较差。就种子发芽条件来看,需要有一定的温度、水分条件和氧气。另外,为防止某些体积大而轻的种子被风吹跑,可在种子外面包一层黏土,使种子重量增加5-6倍,即种子大粒化处理。
③飞播期选择:适宜的飞播期要保证种子发芽所必须的水分和温度条件和苗木生长足够的生长期。
④飞播量的确定:播量大小影响造林密度、郁闭时期、林分质量、防护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飞播的成败。
⑤飞播立地条件选择:飞播区立地条件是影响飞播成效的重要因素。榆林流动沙丘可分为两类:一种是沙丘高大密集,沙丘丘间地较窄,地下水较深;另一种是的沙丘比较稀疏,丘间地较宽阔,地下水较浅。后者水分条件较好,飞播出苗率、保存率高,植株生长量大,易形成大面积幼苗群体,因而飞播成效高。前者相反。
⑥兔鼠虫害的防治:飞播花棒等豆科植物种子受兔鼠虫害严重,应对鼠虫害采取一定捕杀措施。⑦飞播区的封禁管护:为防止人畜破坏,应对播区封禁和管护。
3、植物固沙技术措施:
在荒漠化地区通过植物播种、扦插、植苗造林种草固定流沙是最基本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措施:
①直播固沙:直播是用种子作材料,直接播于沙地建立植被的方法。播种方式分为条播、穴播、散播3种。播种深度一般根据种子大小而定。
②植苗固沙:是以苗木为材料进行植被建设的方法。由于苗木种类不同,植苗可分为一般苗木、容器苗、大苗深栽3种方法。
③扦插造林固沙:扦插造林的优点是便于推广,生长迅速,固沙作用大,可就地取条,不必培育苗木。适于扦插造林的植物是营养繁殖力强的植物,沙区主要是杨、柳、黄柳、沙柳、柽柳、花棒等。
4、沙结皮固沙:
以低等生物藻类等为主形成的沙结皮对固沙有重要作用,它固定了植物之间的沙表,越是植丛下面沙结皮越厚,这也是加速流沙固定的有效途径。
5、风沙区防护林体系
(1)干旱区绿洲护林体系:绿洲护林体系可分为三部分,绿洲外围的封育灌草固沙带、骨干防沙林带、绿洲内部农田林网及其他有关树种。
(2)沙地农田防护林:沙区护田林除了一般的护田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控制土壤风蚀,保证比表不起沙。这主要取决于主林带间距即有效防护距离。主林带距大致为15-20H(H为成年树高)。
(3)沙区牧场防护林:树种选择可与农田林网一致,但要注意其饲用价值,另外,营造护牧林时,草原造林必须整地。
(4)沙区铁路防护林:
①为草原沙区铁路防护体系:本区条件稍好,有植物生长条件,以植物固沙为主,机械固沙为辅。防护带宽度取决于风沙危害程度。防护重点在迎风面。一般以多带式组成防护体系。本区选择的乔木主要有(主要指东部)适合当地条件的杨树、沙柳、油松等,灌木有拧条、花棒等。配置上,东部应乔灌草相结合,条件好的地段可乔木为主,较差地段以灌木为主;西部以灌木为主,能灌溉地段应乔灌草结合。
②半荒漠沙区铁路防护林体系:该体系包括固沙防火带(放火平台)、灌溉造林带(水林带)、草障植物带(旱林带)、前沿阻沙带(人工阻沙堤)、封沙育草带(自然繁殖带)。
③荒漠地区铁路防护林体系:树种选择上,灌溉造林可选用较多树种,乔木有新疆杨、银白杨、沙枣等;灌木有柽柳、拧条、锦鸡儿、花棒等。配置上乔灌结合,形成前紧后疏结构。

第5题:

荒漠化地区推广沼气技术的意义


正确答案: 解决荒漠化地区农村的烧柴和肥料问题,减少砍樵对植被的破坏,发展生态农业。

第6题:

试述植被建设对防治荒漠化意义?


正确答案: 植被的长期破坏、退化与丧失是造成土地荒漠化的最直接原因。因此要治理改造荒漠化土地最直接的方式便是进行植被建设。
由于地区降雨与水分条件相对较好,因此通过人工措施,保护、恢复、改造、建设植被就成为防止土地荒漠化最有效、最经济、最持久、最稳定的措施。

第7题:

论述荒漠化地区可替代能源开发技术


正确答案: 发展薪炭林、太阳能的开发利用、风能的开发利用、沼气的开发利用。

第8题:

试述荒漠化地区经营薪炭林的技术要点?


正确答案: 1、制定发展规划和经营方针
2、树种选择
3、合理密度
4、搞好配置
5、适时平茬更新

第9题:

我国荒漠化地区的地理范围


正确答案: 湿润指数0.05—0.65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南界大体自大兴安岭西麓、锡林郭勒高于北部向南穿过因素山脉和黄土高原北部,向西至兰州南部沿祁连山向西,然后向南绕过柴达木盆地东部,向西到青藏高原东南部。

第10题: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自然原因:
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②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
③鼠害,蝗害。
人为原因:
①过度樵采;
②过度放牧;
③过度开垦;
④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⑤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