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啤酒中脂含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题目
问答题
影响啤酒中脂含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影响啤酒中脂含量的主要因素有:
①酵母菌种,不同酵母的产脂能力不同;
②一般情况下,发酵温度越高,产脂量越少;
③高浓度发酵(15°P以上)产脂较多;
④发酵方法:如连续发酵,固定化酵母发酵,脂含量上升;
⑤贮酒期延长,一般产脂量增加。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啤酒中双乙酰含量高时使啤酒呈馊饭味,其含量的高低是啤酒成熟与否的决定性指标。


正确答案:正确

第2题:

简述影响岩石中岩屑含量的主要因素。


正确答案:①随着碎屑岩的粒级增大而增加,因此,岩屑含量在砾岩中最多。
②取决于母岩性质,细粒和隐晶质结构的岩石如燧石等岩屑分布广,而易受风化的灰岩岩屑分布则受局限。
③与岩石的成分熟度成反比。

第3题:

啤酒风味物质主要有哪些种类,啤酒酿造过程中对风味稳定性的影响主要有哪些主要因素?


正确答案:风味物质种类有:
(1)、连二酮类(双乙酰,2,3-戊二酮)及其前驱体,双乙酰味阀值0.15mg/L,极易给啤酒带来饭馊味;
(2)发酵副产物如醛类、高级醇、有机酸等,阀值2.0--2.5mg/L,恶心郁闷的气味(超量时);异戊醇:阀值1.5mg/L,汗臭似的(杂醇油味),β-苯乙醇阀值50mg/L,酸的种类:乳酸、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等,总酸:控制2.2—2.3ml/100ml.
(3)发酵副产物如硫化氢;
(4)发酵副产物,如多种酯类;
(5)酒花类物质,包括溶解物和挥发性成分。
影响风味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1)原料问题。麦芽皮厚,粒小,多酚含量高,辅料油脂氧化,酒花陈旧、氧化,水质暂硬过高、PH偏碱等。
(2)制麦问题。大麦精选不良,含杂质多,浸麦水偏酸,添加石灰或苟性碱不足。麦皮中色素、多酚浸出不够,麦芽过度溶解。干燥温度偏高,会使啤酒色深味苦。
(3)发酵问题。加强酵母的管理,防止变异退化。麦汁充氧不适当,热、冷凝固物分离不彻底,发酵温度偏高,双乙酰还原不充分,酒龄太短,贮酒温度偏高等。
(4)糖化问题。糖化工序应尽量避免氧的吸收,以防还原物质被氧化,控制过滤麦汁浊度,减少脂肪酸含量,避免麦汁过分暴露在热环境中,以防美拉德反应及类似反应。
(5)发酵液过滤问题。硅藻土质量不好,含杂质多,虑酒操作不当,酒不清,溶解氧多,二氧化碳逃逸过多。
(6)灌装问题。洗瓶后残留碱液多,瓶颈空气含量多;杀菌温度高,时间长;啤酒贮存温度高,光照等均会严重影响啤酒风味。
(7)卫生问题。凡和成品接触的容器与管道,清洗和杀菌不彻底,污染化学物质和杂菌,铁质涂料脱落,压缩空气不净化处理,带水带油等都会影响风味。

第4题:

影响啤酒清亮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影响啤酒清亮度的主要因素有:
(1)清酒液的过滤效果;
(2)发酵液基本特性,热凝固物、冷凝固物去除不彻底,酵母不强壮产生自溶,啤酒难以过滤澄清;
(3)啤酒的稳定性,生物、非生物稳定性差的啤酒容易发生各种不同因素的混浊沉淀。

第5题:

影响啤酒澄清的主要因素。


正确答案:①酵母絮凝性和酵母细胞浓度:粉末型酵母,后发酵结束后细胞数目维持在(10—20)106个/ml,而且沉降很慢,造成过滤困难。由于酵母衰老和贮酒温度太高,造成酵母自溶,使啤酒浑浊。
②后发酵度:良好的后发酵,产生较多二氧化碳旗袍,能促进高分子蛋白质和多酚结合、沉淀,能促进酵母凝聚沉淀,能加速澄清。
③贮藏温度:贮藏温度越低,越能减少大分子物质的溶解,促进澄清。
④啤酒成分的影响:啤酒中的高分子氮的含量,β-葡萄糖含量,啤酒粘度,糊精含量和原麦汁浓度,均影响啤酒澄清。
⑤贮酒容器:啤酒贮藏容器越小,垂直高度越小,越有利于啤酒的澄清。

第6题:

影响精酿啤酒发展和推广的主要因素是()。

  • A、啤酒质量
  • B、啤酒文化的普及度
  • C、啤酒种类
  • D、消费者的口味

正确答案:B

第7题:

影响煤层瓦斯含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1)煤的变质程度;2)煤层的地质历史;3)煤层和围岩的透气性;4)煤层露头;5)煤层埋藏深度;6)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第8题:

()含量的高低是衡量啤酒成熟与否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啤酒的感官品质。


正确答案:双乙酰

第9题:

根据啤酒中酒精含量和残留的()含量,可以计算出啤酒的原麦汁浓度,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啤酒度数。


正确答案:浸出物

第10题:

影响膜脂流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1)脂肪酸链的饱和程度,不饱和脂肪酸越多,相变温度越低其流动性也越大。
(2)脂肪酸链的长短,脂肪酸链短的相变温度低,流动性大。
(3)胆固醇的双重调节,当温度在相变温度以上时限制膜的流动性起稳定质膜的作用,在相变温度以下时防止脂肪酸链相互凝聚,干扰晶态形成。
(4)卵磷脂与鞘磷脂的比例,比值越大流动性越大。
(5)膜蛋白的影响,嵌入膜蛋白越多,膜脂流动性越小
(6)膜脂的极性基团、环境温度、pH值、离子强度及金属离子等均可对膜脂的流动性产生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