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设计时所布置的抗震墙如何协调侧移刚度比限值和承载力计算的要求?

题目
问答题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设计时所布置的抗震墙如何协调侧移刚度比限值和承载力计算的要求?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底框-抗震墙房屋进行设计时,所布置的抗震墙既要满足侧移刚度比限值的要求,又要满足承载力计算的要求。经常遇到承载力验算不满足,增加抗震墙的数量和刚度,满足了承载力验算的要求,但侧移刚度比限值又不满足了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是设置结构洞口或设置坚缝,即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上设置洞口并采用轻质砌块材料填实的方法,将抗震墙的刚度降低,在满足承载力验算要求的同时符合侧移刚度比限值的要求。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的底层框架-抗震墙多层砲体房屋的底层框架柱KZ、砖抗震墙ZQ、钢筋混凝土抗震墙GQ的布置如图1-15所示,底层层高为3.6m。各框架柱KZ的横向侧向刚度均为KKz=4.0x104kN/m;砖抗震墙ZQ(不包括端柱)的侧向刚度为=40.0X104kN/m。地震剪力增大系数η=1.4。

假定,将砖抗震墙ZQ改为钢筋混凝土抗震墙,且混凝土抗震墙(包括端柱)的抗侧刚度为250.0x104kN/m,作用于底层顶标高处的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V=1000kN。试问,作用于每个框架柱KZ上的地震剪力设计值Vkz(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4 (B)10 (C)20 (D)30


答案:B
解析:

第2题:

某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的底层框架-抗震墙多层砲体房屋的底层框架柱KZ、砖抗震墙ZQ、钢筋混凝土抗震墙GQ的布置如图1-15所示,底层层高为3.6m。各框架柱KZ的横向侧向刚度均为KKz=4.0x104kN/m;砖抗震墙ZQ(不包括端柱)的侧向刚度为=40.0X104kN/m。地震剪力增大系数η=1.4。

假定,框架柱上下端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均为200kN*m;砖抗震墙的实际截面面积为1.2m2,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fvE为0.2MPa;框架梁的高度为0.6m。试问,由砖抗震墙和两端框架柱组成的组合截面的抗震受剪承载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350 (B)450 (C)550 (D)650


答案:D
解析:

第3题: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


正确答案:对

第4题:

底部的框架-抗震墙房屋设计,符合规范规定要求的是( )。

A.钢筋混凝土托墙梁的宽度不应小于250mm
B.过渡层的底板应少开洞,洞口尺寸不应大于600mm
C.过渡层墙体应在底部框架柱对应部位设构造柱
D.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的厚度不宜小于140mm

答案:C
解析:

第5题:

框架一抗震墙结构中的抗震墙,下列要求( )不正确。

A.抗震墙贯通全高
B.横向纵向抗震墙相连
C.抗震墙设在开大洞口的位置
D.房屋较长时,刚度较大的纵向抗震墙设在中间开间

答案:C
解析:

第6题:

砌体房屋抗震计算时,在下列几种情况中,哪一项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A)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抗震计算,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其底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均应乘以增大系数
(B)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考虑高阶振型的影响,其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系数8n=0.2
(C)在楼层各墙段间进行地震剪力分配时,当墙段的高宽比h/b(D)对自承重墙体进行墙体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时,其受剪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 =0.75


答案:B
解析:
答案:(B)
解答:(A)正确,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7.2.1条和7.2.4条
(B)错误,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5. 2.1条
(C)正确,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7. 2.3条
(D)正确,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7.2.8条

第7题:

底层框架一抗震墙房屋,应在底层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抗震墙应沿纵横方向均匀、对称布置
B.7度5层,可采用嵌砌于框架内的砌体抗震墙
C.8度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
D.设置抗震墙后,底层之侧向刚度应大于其上层之侧向刚度

答案:D
解析:

第8题: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抗震计算可采用底部剪力法。()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正确

第9题:

框架结构和框架一抗震墙结构中,框架和抗震墙设置正确的是( )。

A.框架横向设置,抗震墙纵向设置
B.框架横向设置,抗震墙横向设置
C.框架横向设置,抗震墙双向设置
D.均双向布置

答案:D
解析:

第10题: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底部框架一抗震墙房屋允许底框支二层,但应采取有效措施,下列( )项措施是不正确的。

A.调整侧向刚度,且第三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比值不应小于1.0
B.抗震墙采用条形基础、筏式基础
C.上部砌体抗震墙与底部框架梁对齐或基本对齐
D.水平地震作用应全部由该方向的抗震墙和框架柱共同承担

答案:D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