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题:将一只梨置于天平上称量,然后用细线拴住柄,悬浮于盛水的烧杯中,要全部埋入水下且不触底和烧杯壁。梨的质量150.8

题目
问答题
计算题:将一只梨置于天平上称量,然后用细线拴住柄,悬浮于盛水的烧杯中,要全部埋入水下且不触底和烧杯壁。梨的质量150.8g,容器和水的质量1137.1g,梨浸入烧杯中后,烧杯、水和梨的总质量为1286.5g。水的密度按1.0000g/cm3计算,计算梨的体积和密度。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物体排开水的质量=(容器+水+悬浮梨)-容器和水的总质量=1286.5-1137.1
=149.4g
(1)梨的体积:V=物体排开水的质量/水的密度
=149.4/1.0000=149.4cm3
(2)梨的密度:ρ=m/V
=150.8/149.4=1.0094g/cm3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加入5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将天平调节至平衡;然后向左右两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天平发生偏转的是

A.1.8g铝粉和1.8g 铁粉 B.4.2g碳酸镁和2g硝酸银

C.5.6g铁粉和5.6g 锌粉 D.10g碳酸钙和5.6g氧化钙


正确答案:A

第2题:

盛水的烧杯里有一只盛水的试管,加热烧杯使水沸腾。继续加热,保持烧杯中水始终沸腾,试管中的水能否沸腾?(? )
A不会沸腾
B可以沸腾
C用急火加热时,才能沸腾
D烧杯里液体的液面超过试管液体液面时,才可以沸腾


答案:A
解析:
解析
试管中的水要沸腾得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水能从外界吸收热量。虽然试管中的水与烧杯中的水温度相同而且都达到了沸点,但它不能从外界吸收热量,因此不能沸腾。
故正确答案为A。

第3题:

盛水的烧杯里有一只盛水的试管,加热烧杯使水沸腾。继续加热,保持烧杯中水始终沸腾,试管中的水:

A.不会沸腾

B.可以沸腾

C.用急火加热时,才能沸腾

D.烧杯里液体的液面超过试管液体液面时才可以沸腾


正确答案:A
沸腾具备两个条件: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在常压下试管和烧杯里的水都能达到100摄氏度,但由于两者之间没有温差.不再会发生热传递.试管中的水无法再继续吸热,所以无法沸腾。

第4题:

盛水的烧杯里有一只盛水的试管,加热烧杯使水沸腾。继续加热,保持烧杯中水始终沸腾,试管中的水能否沸腾?

A.不会沸腾
B.可以沸腾
C.用急火加热时,才可能沸腾
D.烧杯里液体的液面超过试管液体液面时,才可以沸腾


答案:A
解析:
试管中的水要沸腾得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水能从外界吸收热量。虽然试管中的水与烧杯中的水温度相同而且都达到了沸点,但它不能从外界吸收热量,因此不能沸腾。故正确答案为A。

第5题:

关于土的密度试验请回答以下问题。(4)蜡封法试验步骤正确的是( )。①用细线将蜡封试件置于天平一端,使其浸浮在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注意试件不要接触烧杯壁,称蜡封试件的水下质量m2,准确至0.01g,并测量蒸馏水的温度。②将石蜡加热至刚过熔点,用细线系住试件浸入石蜡中,使试件表面覆盖一薄层严密的石蜡,若试件蜡膜上有气泡,需要用热针刺破气泡,再用石蜡填充针孔,涂平孔口。③待冷却后,将蜡封试件在天平上称量m1,准确至0.01g。④用削土刀切取体积大于30cm3试件,削除试件表面的松、浮土以及锐棱角,在天平上称量m,准确至0.01g。取代表性土样进行含水率测定。⑤将蜡封试件从水中取出,擦干石蜡表面水分,在空气中称其质量,将其余m1中所称质量相比,若质量增加,表示水分进入试件中;若侵入水分质量超过0.03g,应重做。

A.④②①③⑤
B.④②③①⑤
C.④③②①⑤
D.④①②③⑤

答案:B
解析:
步骤②应在步骤③之前,步骤③应在步骤①之前。所以答案为B。

第6题:

四个烧杯甲、乙、丙、丁的容量比为3∶4∶8∶10。用甲烧杯装满与水比重相同的A溶液倒入丙烧杯后,用水兑满,然后将混合的溶液倒入乙烧杯至满后,将剩下的部分倒入丁烧杯并用水将丁烧杯注满,问此时乙烧杯中A溶液的浓度是丁烧杯中的多少倍()

A、18
B、24
C、30
D、36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溶液问题。赋值四个烧杯容量,甲(3)乙(4)丙(8)丁(10),设A溶液浓度为x,丙烧杯用水兑满后浓度为3x/8,倒入乙烧杯至满,浓度不变为3x/8,剩下部分倒入丁烧杯注满水后浓度为1.5x/10,则乙烧杯浓度是丁烧杯的3x/8/(1.5x/10)=2.5倍。故本题答案为B选项。?
【知识点】溶液问题

第7题:

以天平称量易挥发和具有腐蚀性的物品时,最适宜的盛器是

A:表面皿
B:锥形瓶
C:称量瓶
D:坩埚
E:烧杯

答案:C
解析:
称量易挥发和具有腐蚀性的物品时,应该以称量瓶为盛器,防止损坏天平。

第8题:

如图甲所示,在一只薄塑料袋中装水过半(未满),用细线扎紧袋口,用弹簧测力计测得其所受重力为9N;再将这个装水的塑料袋浸入烧杯内的水中,如图乙,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6N时,袋内水面与烧杯中的水面相比(不计塑料袋和细线的重)(  )
A.比烧杯中的水面高B.比烧杯中的水面低
C.与烧杯中的水面相平D.高低无法判断


若袋内水面与烧杯中的水面相平,则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袋内水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此时排开水的重力等于袋内水的重力,所以测力计的示数应为零.而题中测力计示数为6N,说明浸入水中的袋内水的体积不到一半.
故选A.

第9题:

关于土的颗粒分析试验请回答以下问题。(4)移液管法的正确试验步骤为()。①取代表性试样,黏质土为10~15g,砂类土为20g,按密度法制取悬液。②将盛土样悬液的量筒放入恒温水槽,使悬液恒温至适当温度。③准备好50mL小烧杯,称量,准确至0.001g。④准备好移液管,活塞应放在关闭位置上,旋转活塞应放在与移液管及吸球相通的位置上。⑤用搅拌器将将悬液上下搅拌各约30次,时间为1min,使悬液分布均匀。停止搅拌,立即开动秒表。⑥根据各粒径的静置时间提前约10s,将移液管放入悬液中,浸入深度为10cm,靠链接自来水管所产生的负压或用吸球来吸取悬液。⑦吸入悬液,至略多于25mL。旋转活塞180°,使与放液管相通,再将多余悬液从放液口放出。⑧将移液管下口放入已称量的小烧杯中,在旋转活塞180°,使与移液管相通,同时用吸球将悬液(25mL)全部注入小烧杯内,在移液管上口预先倒入蒸馏水,此时开活塞,使水流入移液管中,再将这部分水连同管内剩余颗粒冲入小烧杯内。⑨将烧杯内悬液浓缩至半干,放入烘箱内在105~110℃温度下烘至恒重。称量小烧杯连同于土的质量,准确至0.001g。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④③⑥⑧⑦⑤⑨
C.②③④①⑤⑧⑦⑥⑨
D.①②③④⑥⑦⑤⑧⑨

答案:A
解析:
步骤①应在步骤②之前,步骤⑤应在步骤⑥之前。所以答案为A。

第10题:

配制100克16%的NaCl溶液,正确的是()。

  • A、用分析天平称取16克NaCl固体倒入装有84克水的烧杯中,加热搅拌
  • B、用台秤称取16克NaCl固体倒入装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加热搅拌
  • C、用分析天平称取16克NaCl固体倒入装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加热搅拌
  • D、用台秤称取16克NaCl固体倒入装有84克水的烧杯中,加热搅拌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