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通过改变图像的描述方式,将数据中的冗余去除,由此达到压缩数据量的目的。

题目
填空题
()是通过改变图像的描述方式,将数据中的冗余去除,由此达到压缩数据量的目的。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图像编码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多媒体数据可以进行压缩的依据是信息量等于()。

A.数据量与冗余量之和

B.数据量与冗余量之差

C.数据量与存储量之和

D.数据量与存储量之差


参考答案:B

第2题:

试题6

关于数据压缩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多媒体信息存在许多数据冗余

B.图像压缩允许采用有损压缩

C.熵编码法属于无损压缩

D.哈夫曼编码属于有损压缩


正确答案:D
多媒体计算机处理图形、图像、音频和视频,其数字化后的数据量十分庞大。所以必须对数据进行压缩和解压缩,满足多媒体数据在网络上的传输实用要求。
按照压缩前后图像的差别可分为: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无损压缩是可逆的,有损压缩则不可逆。
按照压缩的原理可分为熵编码、源编码和混合编码。具体又细分为信息熵编码法、预测编码法、变换编码法和矢量编码法。
信息熵编码法:编码时只压缩冗余而不损伤信息熵,是一种无损压缩,如哈夫曼编码、游程编码和算术编码。
而图像压缩允许采用有损压缩,例如JPEG标准等。

第3题:

图像编码是通过改变图像的描述方式,将数据中的()去除,由此达到压缩数据量的目的。


参考答案:冗余

第4题:

数字彩色图像数据量很大。对于分辨率为1024×768具有224种不同颜色的彩色图像,通过数据压缩技术将每幅图像的数据量控制在0.25MB左右,则数据压缩比应为【 】。


正确答案:9 或1:9 或 9:1
9 或1:9 或 9:1 解析:本题考查数字彩色图像数据量的相关计算。图像分辨率是指组成一幅图像的像素密度的度量方法。对同样大小的一幅图,如果组成该图的图像像素数目越多,则说明图像的分辨率越高,看起来就越逼真。相反,图像显得越粗糙。像素深度是指存储每个像素所用的位数,它也是用来度量图像的分辨率,题目中的图像深度为 24位。图像数据量=图像宽度×图像高度×图像深度/8=1024×768×224/8=2.25MB,数据压缩比为:2.25/0.25≈9,数据压缩比为9或1:9或9:1。

第5题:

冗余是指信息中存在的各种性质的多余度。数据压缩可以将大量数据中的冗余信息去掉,也就是去除数据之间的:()

A.数据之间

B.信息分量

C.相关性

D.相互独立


参考答案:C

第6题:

关于数据压缩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多媒体信息存在许多数据冗余

B.图像压缩允许采用有损压缩

C.熵编码法属于无损压缩

D.哈夫曼编码属于有损压缩


正确答案:D
解析:信息熵编码法是根据信息熵理论,编码时只压缩冗余而不损伤信息熵,因此它是一种无损压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哈夫曼编码(Huffman Coding)。

第7题:

人的视觉和听觉器官分辨能力有限,将人不能分辨的那部分数据去掉,就达到了数据压缩的目的,这称为_________。

A.无损压缩

B.有损压缩

C.冗余数据压缩

D.无失真压缩


参考答案:B

第8题:

数字彩色图像的数据量相当大,65536色的1024~768的彩色图像,如不进行压缩,则每幅图像的数据量大约是______。


正确答案:1.5MB
1.5MB

第9题:

数字彩色图像的数据量很大,分辨率为1024×768的最多具有216种不同颜色的彩色图像,如将其数据量压缩为原来的1/8,则每幅图像的数据量是【 】KB。


正确答案:192
192 解析:原图像数据量=图像宽度×图像高度×图像深度/8=1024×768×16/8= 1536KB,压缩后数据量为192KB。

第10题:

下面关于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的描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数据压缩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数据存储量,便于传输和回放。

B.图像压缩就是在没有明显失真的前提下,将图像的位图信息转变成另外一种能将数据量缩减的表达形式。

C. 数据压缩算法分为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

D. 只有图像数据需要压缩。


参考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