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温湿度测定时,测点一般应布置在距外墙表面大于()m。

题目
单选题
系统温湿度测定时,测点一般应布置在距外墙表面大于()m。
A

0.2

B

0.3

C

0.4

D

0.5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依据《声环境质量标准》,在进行环境噪声测量时,以下噪声监测点布置正确的是()。

A:一般户外测点距离任何反射面(含地面)3.0m
B: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外,测点距墙壁或窗户1.0m,距地面高度1.2m以上
C: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测点距离墙面或其他反射面0.5m
D: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关闭门窗情况下,测点布置于室内中央,距地面高度1.2m以上

答案:B
解析:
根据监测对象和目的,可选择以下3种测点条件进行环境噪声的测量:①一般户外,距离任何反射物(地面除外)至少3.5m外测量,距地面高度1.2m以上。必要时可置于高层建筑上,以扩大监测受声范围。使用监测车辆测量,传声器应固定在车顶部1.2m高度处。②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外,距墙壁或窗户1.0m处,距地面高度1.2m以上。③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距离墙面和其他反射面至少1.0m,距窗约1.5m处,距地面1.2~1.5m高。

第2题:

隧道周边收敛和拱顶下沉监控断面的位置应相同,断面埋设和数据测读应满足( )等要求。

A.每5~50m设一个断面
B.断面布置间距一般不大于2倍开挖洞径或20m
C.开挖后24h内埋设测点
D.在每个量测断面的隧道拱顶布设1~3个测点,测点横向间距2~3m
E.周边收敛每次测读2次数据

答案:A,B,C,D
解析:
周边位移量测沿隧道纵向每5~50m布置一个量测断面。对于洞口段、浅埋地段、软弱地层段、大变形段,断面布置间距一般不大于2倍开挖洞径或20m。地质条件差或重要工程,应加密布设。隧道开挖初期数据变化较大,测点要及时埋设,要求在距开挖面2m范围内、开挖后24h内埋设,在下一循环开挖或爆破前能读取初始读数。拱顶下沉量测和周边收敛量测一样,拱顶下沉量测断面布置与周边收敛量测断面布置相同。在每个量测断面的隧道拱顶布设1~3个测点,测点横向间距2~3m,测点要及时埋设,要求在距开挖面2m范围内、开挖后24h内埋设,在下一循环开挖或爆破前读取初始读数。

第3题:

室内温湿度测点布置位置距地高度()

A.(700~800)mm

B.(700~1800)mm

C.(700~1500)mm

D.(600~1800)mm


参考答案:B

第4题: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内监测点可按哪些方式布置?()

  • A、在每条测试轴线上监测点位不宜少于4处
  • B、在混凝土浇筑体厚度方向必须布置外表、底面和中心温度测点
  • C、混凝土浇筑体外表温度,宜为混凝土外表以内50mm处的温度
  • D、测点宜按测点间距不大于1m布置

正确答案:A,B,C

第5题:

土石坝表面变形测点布置一般有何要求?


正确答案:平行坝轴线的测线不宜少于4条,宜在坝顶的上、下游两侧设1条~2条;在上游坝坡正常蓄水位以上设1条;在下游坝坡1/2坝高以上设1条—3条;在1/2坝高以下设l条~2条(含坡脚1条)。对软基上的土石坝,还宜在下游坝趾外侧增设1条~2条。测点间距,一般坝轴线长度小于300m时,宜取20m~50m;坝轴线长度大于300m时,宜取50m~l00m。

第6题:

关于桥梁静载试验测点布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竖向位移纵桥向测点应布置在挠度曲线峰值位置
B.墩塔水平位移测点应布置在底部
C.裂缝测点应布置在开裂明显、宽度较大的部位
D.倾角测点宜布置在转动明显、角度较大的部位

答案:A,C,D
解析:

第7题:

隧道监控量测项目不同断面的测点应布置在相同位置,测点应尽量对称布置。( )


答案:对
解析:
不同断面的测点应布置在相同位置,测点应尽量对称布置。

第8题:

以下对测点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测点布置宜少不宜多

B、测点位置要有代表性

C、应布置一定数量的校核性测点

D、测点布置要便于测读和安全


参考答案:A

第9题:

可在距上游()的坝体混凝土内沿高程布置坝面温度测点,间距一般为(),死水位以下的测点间距可加大一倍。多泥沙河流的库底水温受异重流影响,该处测点间距不宜加大。该表面温度计在蓄水后可作为坝前库水温度计。


正确答案:5cm~10cm;1/15~1/10的坝高

第10题:

超声回弹测试时,测区内测点应如何布置()。

  • A、测点应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布置,但不得布置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
  • B、相邻两测点的间距不宜大于30mm
  • C、测点距构件边缘或外露钢筋、铁件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
  • D、同一测点只允许弹击一次

正确答案:A,C,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