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生产蛋白质原料和淀粉质原料有哪些?

题目
问答题
酱油生产蛋白质原料和淀粉质原料有哪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淀粉质原料的处理。


正确答案:淀粉在发酵工业中被普通使用,它可克服葡萄糖代谢过快的弊病,同时淀粉来源丰富,价格也比较低廉
蒸煮:原料吸水细胞膜和植物组织破裂,淀粉受热、吸水膨胀,颗粒外皮破裂,破坏晶状结构成为凝胶状态 即糊化
液化:加液化酶,长链淀粉转化为糊精、低聚糖。糊化和液化常同时进行
糖化:加糖化酶将糊精、低聚糖转化为可发酵性糖
粉浆罐→二次蒸汽预热至50~60℃→粉浆泵→蒸煮罐/锅→蒸汽加热至130℃→后熟器→最后一个后熟器(120℃)→真空冷却器(60℃)→糖化罐→加曲糖化

第2题:

简述淀粉质原料乙醇发酵的过程。


正确答案: 乙醇发酵过程可分为前发酵期、主发酵期和后发酵期三个阶段。
前发酵期一般为前10h左右,在酒母与糖化醪加入发酵罐后,醪液中的酵母开始数量还不多,由于醪液中有少量的溶解氧、酒母仍能迅速地进行繁殖。在前发酵期阶段,发酵作用不强,酒精和二氧化碳产生的少,糖分消耗的比较慢,发酵醪表面显得比较平静。前发酵期一般控制发酵温度不超过30℃。
主发酵期为前发酵期之后的12h左右,在此阶段酵母细胞已大量形成,每毫升醪液中酵母数可达1个亿以上,酵母菌基本上停止繁殖而主要进行乙醇发酵作用,使糖分迅速下降,酒精量逐渐增多,醪液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又很强的二氧化碳泡沫响声。此期间发酵醪温度上升也快,生产上应加强温度控制,最好将温度控制在30~34℃。经主发酵期,醪液的糖分大部分已被耗掉,发酵进入后发酵期。
在后发酵期阶段,发酵作用弱,产生热量也少,发酵醪温度逐渐下降,应控制发酵温度在30~32℃。后发酵期一般需要约40h才能完成.
总发酵时间一帮控制60~72h。一般工厂糖化醪浓度为16~18Bx,发酵成熟醪的乙醇含量为6%~10%(V/V)。

第3题:

淀粉质原料蒸煮的作用


正确答案: 一使原料吸水后,借助于蒸煮时的高温高压作用,将原料的细胞膜和植物组织破裂,使内容物流出,呈溶解状态变成可溶性淀粉;二是借助蒸汽的高温高压作用,把存在于原料中的大量微生物杀死,以保证发酵过程中原料无污染。

第4题:

填空题
酱油生产中蛋白质原料的预处理包括()、()、()以及()四个过程。

正确答案: 粉碎,配制,润水,蒸煮
解析: 暂无解析

第5题:

阐述淀粉质为原料生产醋酸的过程及其参与的微生物


正确答案: 淀粉质的原料酿醋,必须经过淀粉糖化、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三个生化阶段
淀粉质曲霉菌液化、糖化糖类酵母菌发酵酒精醋酸菌醋化醋酸
(1)淀粉液化糖化:糖化微生物(曲霉菌)
(2)酒精发酵微生物:生产上一般采用子囊菌亚门酵母属:
(3)醋酸发酵微生物:醋酸菌[奥尔兰醋杆菌(A.orleanensE.、纹膜醋酸菌
(Acetobacteraceti)、许氏醋酸菌(A.schutzenbachii)、恶臭醋
酸菌(A.rances)混浊变种、氏醋酸菌(A.pasteurianus)巴氏亚种。]

第6题:

酒精发酵主要原料、淀粉质原料的蒸煮工艺有哪些?


正确答案: 酒精发酵的主要原料有:淀粉质原料(80%)、糖质原料、纤维质原料(目前尚不盛行)。
蒸煮工艺有间歇蒸煮和连续蒸煮[罐式(锅式)连续蒸煮、管道式连续蒸煮、塔式(柱式)连续蒸煮。]

第7题:

淀粉质原料生产酒精分为()、()、()、()、()、()和()。


正确答案:原料预处理;原料蒸煮;糖化剂制备;糖化;酒母制备;乙醇发酵;蒸馏等工序

第8题:

生产酱油用的原料、菌种有哪些?


正确答案: 原料包括蛋白质原料(豆粕、豆饼、花生饼、大豆、其它蛋白质原料)、淀粉质原料(麸皮、小麦、碎米、米糠、玉米、甘薯、大麦、粟、高粱等)、食盐、水及一些辅助原料(苯甲酸钠、山梨酸钠,丙酸)。菌种①霉菌主要为曲霉(米曲霉、黑曲霉、甘薯曲霉、黄曲霉)、毛霉和根霉,其中最重要的是米曲霉(有些酱油发酵料会受到黄曲霉的污染),其产酶能力较强。②细菌有有益的醋酸杆菌、乳酸菌等,有害的小球菌、短杆菌、马铃薯杆菌、芽孢杆菌和粪链球菌等;③酵母菌有有益的鲁氏酵母、假丝酵母、汉逊酵母,有害的醭酵母、毕赤氏酵母和圆酵母等菌属。

第9题:

淀粉质原料的米根霉发酵产乳酸过程是否需要原料预处理,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需要,因为米根霉能分泌大量的淀粉酶、糖化酶,可直接利用淀粉和淀粉质原料。

第10题:

单选题
酿造酱油的生产,主要以()为主要原料。
A

大豆或豆粕等植物蛋白质

B

面粉等淀粉质

C

大米或高粱

D

优质大麦芽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