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与非湿陷性黄土用湿陷系数如何界定?

题目
问答题
湿陷性黄土与非湿陷性黄土用湿陷系数如何界定?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室内测定的湿陷系数δS小于0.015时为非湿陷性黄土;大于等于0.015时为湿陷性黄土。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黄土的湿陷性应按室内压缩试验在一定的压力下测定的湿陷系数值判定,当湿陷系数值等于或大于( )时,定为湿陷性黄土。

A.0.010
B.0.015
C.0.020
D.0.025

答案:B
解析:

第2题:

()土的湿陷性评价指标是湿陷系数,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


正确答案:湿陷性黄

第3题:

某场地中有湿陷性黄土,在5.0m处取样,测定其湿陷系数为0.06,该处黄土的湿陷强度为( )。
A.湿陷性轻微 B.湿陷性中等
C.湿陷性强烈 D.湿陷性特别强烈


答案:B
解析:
参见《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 — 2004)第4. 4. 2条规定。

第4题:

当黄土的湿陷性系数为()可判断该黄土为湿陷性黄土。

  • A、≥0.015
  • B、≥0.030
  • C、<0.015
  • D、>0.07

正确答案:A

第5题:

湿陷性黄土的湿陷程度如何划分?


正确答案: 湿陷程度可根据湿陷系数δs值的大小进行划分:
湿陷性轻微:0.015≤δs≤0.03
湿陷性中等:0.03<δs≤0.07
湿陷性强烈:δs>0.07

第6题:

湿陷性黄土湿陷的因和外因、湿陷性黄土的湿陷等级。


正确答案: 内因是由于黄土中含有较多的可溶盐,受水浸润后,这些可溶盐被溶化,大大减弱土中的胶结力,使土粒容易发生位移而变形。同时,黄土受水浸润,使土粒周围的薄膜水增厚,楔入颗粒之间,在压密过程中起润滑作用。外因是由于大量的水浸入地基,引起地下水位上升,浸润黄土地基。
黄土的湿陷等级按总湿陷量分为三级:
总湿陷量小于等于30cm为轻微湿陷
30~60cm中等湿陷
大于60cm严重湿陷

第7题:

当黄土湿陷性系数小于0.015时,应定为非湿陷性黄土。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施工时,取土坑至建筑物外墙的距离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 规范》(GB 50025-2004)应满足( )。
A.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12m
B.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25m
C.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12m
D.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25m


答案:A,D
解析:
取土坑至建筑物外墙的距离,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12m;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25m。

第9题:

黄土地基湿陷程度是根据下述何种指标进行评价()。

  • A、湿陷性系数和总湿陷量
  • B、湿陷性系数和计算自重湿陷量
  • C、总湿陷量和计算自重湿陷量

正确答案:C

第10题:

如何根据湿陷系数判定黄土的湿陷性?怎样区分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如何划分地基的湿陷等级?


正确答案: 湿陷系数δs<0.015时,应定为非湿陷性黄土;δs>=0.015时,应定为湿陷性黄土。当实测自重湿陷量Δzs或计算自重湿陷量Δzs小于7cm时,应定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大于7cm时,定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应根据基地下各土层累计的总湿陷量和计算湿陷量的大小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