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确定框架的计算简图时,底层的高度应取(),其余各层高度取层高。

题目
单选题
在确定框架的计算简图时,底层的高度应取(),其余各层高度取层高。
A

基础顶面至二层楼板顶之间的距离

B

一层地面到二层楼板顶之间的距离

C

室外地面至二层楼板顶之间的距离

D

建筑层高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从底层端站楼面至顶层端站之间的垂直距离称为()。

A.井道高度

B.顶层高度

C.底层高度

D.提升高度


正确答案:D

第2题:

非实行建筑高度控制区的六层建筑物,室外地坪标高-0.3m,室内地坪±0.00,底层层高3.6m,其余各层层高2.8m,女儿墙高0.9m,屋面水箱间高度1.8m(水箱间占屋顶面积小于1/4),该建筑物高度为( )。

A.17.6m
B.18.5m
C.18.8m
D.20.6m

答案:C
解析:
2020版教材P3
非实行建筑高度控制区内建筑高度:平屋顶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其屋面面层或女儿墙顶点的高度计算;坡屋顶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计算;下列突出物不计入建筑高度内:局部突出屋面的楼梯问、电梯机房、水箱间等辅助用房占屋顶平面面积不超过1/4者,突出屋面的通风道、烟囱、通信设施和空调冷却塔等。0.3+3.6+2.8×5+0.9=18.8m。

第3题:

用分层法计算框架内力时,各层柱线刚度的修正原则是 ()

A.底层不变,其他各层应折减

B.底层不变,其他各层应增大

C.底层应折减,其他各层不变

D.底层应增大,其他各层不变


参考答案:A

第4题:

确定房屋的计算方案时,多层房屋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墙、柱在每层高度范围内,可近似地视作两端铰支的竖向构件,请问,这时构件的计算长度是取层高还是按《砌体规范》表5.1.3计算得到的墙的计算高度?如何理解4.2.5条规定的简化计算模型?。


正确答案:①应该取层高。
②刚性方案房屋中,屋盖和楼盖可以视为纵墙的不动铰支点,因此,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时,竖向墙带为连续梁受力模型。承受竖向荷载时的弯矩图如图2-3-2(α)所示。考虑到内墙皮承受拉力的能力有限,偏于安全地将大梁支承处视为铰接,即认为大梁顶面位置不能承受内侧受拉的弯矩,从而计算简图变为图2-3-2(6)。图2-3-2C.为竖向墙带承受水平荷载时的受力模型

第5题:

在采用分层法计算框架内力时()。

  • A、.除底层外,其他各层柱的线刚度应折减
  • B、除底层外,其他各层柱的线刚度应增加
  • C、底层柱线刚度应折减,其他各层柱不变
  • D、各层柱的线刚度均不变

正确答案:C

第6题:

从底层端站楼面至顶层端站楼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称为()。

A.井道总高

B.顶层高度

C.底层高度

D.提升高度


正确答案:D

第7题:

在D值法修正反弯点高度时,和框架层高有关。


正确答案:错误

第8题:

用弯矩分配法计算各敞口框架的杆端弯矩,在计算每个节点周围各杆件的弯矩分配系数时,底层柱和各层梁的传递系数均取(),其他各层柱的传递系数改用()


正确答案:1/2、1/3

第9题:

简述在确定框架—剪力墙结构计算简图时所采用的假定。


正确答案: ①楼盖结构在其自身平面内的刚度为无穷大,平面外的刚度可忽略不计。
②水平荷载的合力通过结构的抗侧刚度中心,即不考虑扭转的影响。
③框架与剪力墙的刚度特征值沿结构高度方向均为常量。

第10题:

在结构计算简图中,杆件用其轴线来表示。框架梁的跨度即取柱子轴线间的距离。框架层高取相应建筑层高,即本层楼面至上层楼面的高度,底层取室内地坪标高至二层楼板顶面间的距离。


正确答案:错误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