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乙酰苯胺的制备过程中,为什么要使用刺形分馏柱?

题目
问答题
在乙酰苯胺的制备过程中,为什么要使用刺形分馏柱?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用冰醋酸制乙酰苯胺时,为什么要控制分馏柱上端的温度在100–110℃之间?温度过高有什么不好?


正确答案:冰醋酸与苯胺作用制乙酰苯胺的反应本身需要加热,为了及时除去反应的副产物水以提高乙酰苯胺的产率,同时又不至于使反应原料冰醋酸(b.p118℃)蒸出,所以要控制分馏柱上端的温度在100–110℃之间。温度过高,醋酸就会被蒸出,影响乙酰苯胺的产率。

第2题:

合成乙酰苯胺时,柱顶温度为什么要控制在105℃左右?


正确答案:为了提高乙酰苯胺的产率,反应过程中不断分出产物之一水,以打破平衡,使反应向着生成乙酰苯胺的方向进行。因水的沸点为100℃,反应物醋酸的沸点为118℃,且醋酸是易挥发性物质,因此,为了达到即要将水份除去,又不使醋酸损失太多的目的,必需控制柱顶温度在105℃左右。

第3题:

若使用8ml苯胺和9ml乙酸酐来制备乙酰苯胺,哪种试剂过量?乙酰苯胺的理论产量是多少?


正确答案: 名称 分子量 密度 用量(ml) 重量(g) mol数
苯胺 93 1.022 8 8.176 0.088
乙酸酐 102 1.082 9 9.738 0.095
从表中可看出是乙酸酐过量。
乙酰苯胺的理论产量
W理论=0.088×135=11.88g。

第4题:

判断题
在乙酰苯胺的制备过程中,也可以苯胺过量来进行反应。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第5题:

在环己烯制备实验中,为什么要控制分馏柱顶温度不超过93℃?


正确答案: 因为反应中环己烯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沸点70.8℃,含水10%);环己醇与环己烯形成共沸混合物(沸点64.9℃,含环己醇30.5%);环己醇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沸点97.8℃,含水80%),因此,在加热时温度不可过高,蒸馏速度不易过快,以减少未反应的环己醇的蒸出。

第6题:

分馏柱中为什么要加入填充物?应该怎样填充?


正确答案:分馏柱中加填充物的目的是增加气液相的接触面积,使气液相间进行更有效的热交换,提高分馏效果。在填充时,应遵循适当紧密而均匀的原则。

第7题:

在制备过程中为什么要控制分馏柱顶部温度?


正确答案:因为反应中环己烯与水形成共沸物(沸点70.8℃,含水l0%),环己醇与环己烯形成共沸物(沸点64.9℃,含环己醇30.5%),环己醇与水形成共沸物(沸点97.8℃,含水80%)。所以,在制备时温度不可过高,蒸馏速度不宜过快,以减少未作用的环己醇蒸出(控制分馏柱顶部温度在90℃以下)。

第8题:

分馏过程中没有用到下列哪种玻璃仪器()。

  • A、称量瓶
  • B、锥形瓶
  • C、量筒
  • D、刺形分馏柱

正确答案:A

第9题:

问答题
在乙酰苯胺的制备过程中,为什么要将反应温度维持在100℃——110℃之间?在反应结束后,为什么要将反应物趁热倒入水中?

正确答案: 由于水的沸点是100℃,冰醋酸的沸点是110℃,将反应温度维持在100℃——110℃之间,可以确保水被蒸出,而冰醋酸不被蒸出,从而有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由于乙酰苯胺溶于热水而在冷水中析出,趁热将反应物倒出可以避免因冷却,乙酰苯胺不容易从反应瓶中倒出,沾在瓶壁不易处理。
解析: 暂无解析

第10题:

问答题
为什么制备乙酰苯胺需要使用分馏柱?

正确答案: 韦氏分馏柱的作用相当于二次蒸馏,用于沸点差别不太大的混合物的分离,合成乙酰苯胺时,为了把生成的水分离除去,同时又不使反应物醋酸被蒸出,所以选用韦氏分馏柱。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