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011规范6.2.11条文说明中提到的“矮墙效应”是指什么,什么情况下应考虑矮墙效应?如何避免矮墙效应?

题目
问答题
GB50011规范6.2.11条文说明中提到的“矮墙效应”是指什么,什么情况下应考虑矮墙效应?如何避免矮墙效应?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视见垣一方人"中的"垣"意思是( )

A、矮墙

B、土堆

C、土坡

D、隔断

E、高墙


参考答案:A

第2题:

“考虑P-△效应”是什么含义?如何判定需要考虑重力二阶效应?


正确答案:P一△效应是指由于结构的水平变形而引起的重力附加效应,可称之为重力二阶效应。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设定是否考虑重力二阶效应,初始值为不考虑。通常当侧移附加弯矩大于水平力作用下构件弯矩的1/10时,应考虑重力二阶效应。通常混凝土结构可以不考虑,钢结构按《抗震规范》应考虑。是否要考虑重力二阶效应可以参考SATWE输出文件WMASS.OUT中的提示,若显示“可以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则可以不选择此项,否则应选择此项。

第3题:

何谓承台效应?什么情况下不能考虑承台效应?


答:摩擦型群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由于桩土相对位移,桩间土对承台产生一定竖向抗力,成为桩基竖向承载力的一部分而分担荷载,称之为承台效应。对于端承型桩基、桩数少于4根的摩擦型柱下独立桩基,以及下列情况时不能考虑承台效应:①承受经常出现的动力作用,如铁路桥梁桩基;②承台下存在可能产生负摩阻力的土层,如湿陷性黄土、欠固结土、新填土、高灵敏度软土以及可液化土,或者由于降低地下水位地基土固结而与承台脱开;③在饱和软土中沉入密集桩群,引起超静孔隙水压力和土体隆起,随着时间推移,桩间土逐渐固结下沉而与承台脱开等。

第4题:

P-Δ效应和P-δ有何区别?在什么情况下应考虑P-Δ效应和P-δ效应?


正确答案:前者为柱轴力在楼层位移上产生的二阶效应,后者为柱轴力在其自身弯曲上产生的二阶效应。高层建筑或侧向刚度较差的结构需要考虑前者,长细比较大的构件需要考虑后者。

第5题:

()是将地面抬高几十厘米,以砖石矮墙围合,其中栽植花木。


正确答案:花台

第6题:

通常情况下,根据剪力墙高宽比的大小可将剪力墙分为高墙、中高墙和矮墙。()


正确答案:正确

第7题:

罗布林卡中用()来围合景域,划分景区的。

  • A、高墙
  • B、矮墙
  • C、植物
  • D、道路

正确答案:C

第8题:

什么是鞭端效应,设计时如何考虑这种效应?


参考答案:地震作用下突出建筑物屋面的附属小建筑物,由于质量和刚度的突然变小,受高振型影响较大,震害较为严重,这种现象称为鞭端效应;设计时对突出屋面的小建筑物的地震作用效应乘以放大系数3,但此放大系数不往下传。

第9题:

何为P-Δ效应?在什么情况下应考虑P-Δ效应?


正确答案: (1)P-Δ效应是指由于结构的水平变形而引起的重力附加效应,也成重力二阶效应。
(2)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重力附加弯矩大于初始弯矩的10%时,应计入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

第10题:

举例说明什么是拉平效应,什么是区分效应?


正确答案:在水溶液中,高氯酸、盐酸、硝酸和硫酸的稀溶液都是强酸,无法区分其酸性强弱,这是因为水的碱性相对较强,上述强酸的质子全部转移给H2O生成H3O+,如
H.ClO4+ H2O = H3O+ + ClO4- H2SO4 + H2O = H3O+ + HSO4-
在水中最强的酸是H3O+,更强的酸都被拉平到H3O+的水平,这种现象称为拉平效应(leveling effect)。只有比H3O+更弱的酸,如HAc、NH4+等,与H2O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质子转移作用,Ka不同,才有强弱之分,这就是区分效应(differentiating effect)。在碱性比水弱的冰醋酸中,只有HClO4比H2Ac+强,而H2SO4、HCl和HNO3的理解程度就有差别,可以分辨出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