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零点残余电压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题目
问答题
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零点残余电压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差动式传感器的优点是什么?试述产生零点电位的原因和减小零位电压的措施。


正确答案: 优点:减小非线性误差;提高传感器灵敏度;减小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当被测量的变化导致两个结成差动式的传感器输出相等时,差动式传感器输出应该为零,如果差动式传感器输出电压不为零,则称该电压为零点残余电压,产生原因主要因为组成差动式结构的两个传感器材质、工艺等不一致,减小零位电压的措施有:选材一致、工艺一致、电路上加补偿电阻或调零电路。

第2题:

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零点残余电压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正确答案:二次线圈结构不对称、一次线圈铜损电阻、铁芯材料不均、线圈间分布电容等

第3题:

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的:①输出信号是什么波形?②灵敏度与什么有关?电压灵敏度的量纲是什么?③对初级绕组的励磁电压有什么要求?


正确答案: ①调幅波
②与初级线圈电压的幅值E1、频率、次级线圈匝数N2有关。E1增加,灵敏度相应增加,但E1上限受线圈发热的限制,一般功率限制在1(VA)左右,常用3~8(V)电压。当频率增加时,灵敏度亦相应增加;但若频率太高,由于涡流损耗与磁带损耗的增加,可导致输出值下降。N2增高,灵敏度也增高;但零点残余电压相应增大。一般取N2=(1~2)N1。输出值下降。N2增高,灵敏度也增高,但零点残余电压相应增大,单位铁心位移所得的输出电压。
③幅值稳定。频率稳定,波形良好,频率在400(HZ)~5(Khz)之间

第4题:

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理论上讲,衔铁位于中心位置时输出电压为零,而实际上差动变压器输出电压不为零,我们把这个不为零的电压称为();利用差动变压器测量位移时,如果要求区别位移方向(或正负)可采用()


正确答案:零点残余电压;相敏检波电路

第5题:

零点残余电压是评定差动变压器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它的存在使传感器在零点附近灵敏度下降和测量误差增大,试说明零点残余电压的产生原因及其消除方法。


正确答案: 原因:
(1)次级绕组电气参数不对称
(2)铁芯的非线性
方法:
(1)提高框架和线圈的对称性
(2)采用适当的测量线路
(3)采用适当的补偿电路

第6题:

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零点残余电压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零点残余电压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二次线圈结构不对称、一次线圈铜损电阻、铁芯材料不均、线圈间分布电容等。

第7题:

什么是差动变压器的零点残余电压?如何消除?


正确答案:差动变压器随衔铁的位移输出一个调幅波,因而可以用反串电路作为转换电路,即直接将两个次级线圈反向串接,传感器的空载输出电压等于两个次级线圈感应电动势之差。最常用的差动变压器的转换电路为差动整流电路。把两个次级电压分别整流后,以它们的差为输出端,这样,次级电压的相位和残余电压都不必考虑。

第8题:

差动变压器采用差动整流电路后,次级电压的相位和零点残余电压都不必考虑


正确答案:正确

第9题:

什么是零点残余电压?说明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产生零点残余电压的原因及减少此电压的有效措施。


正确答案: 差动变压器传感器的铁心处于中间位置是输出电压并不等于零,在零点附近总有一个最小输出电压ΔUo,将这个铁心处于中间位置时,最小不为零电压称为零点残余电压。
主要原因:两个次级线圈绕组的电气系数(如互感M、电感L、内阻R)不完全相同,几何尺寸也不完全相同,工艺上很难保证完全一致造成的。 措施:除工艺补偿外,一般要进行电路补偿,串联电阻,并联电阻、电容,加反馈支路,相敏检波。

第10题:

引起零点残余电压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消除零点残余电压?


正确答案: 原因有三:
(1)传感器的两个次级绕组的电气参数不同和几何尺寸不对称
(2)磁性材料的磁化曲线的非线性
(3)励磁电压本身含高次谐波。
消除方法:
(1)尽可能保证传感器的几何尺寸、绕组线圈电气参数和磁路的对称;
(2)采用适当的测量电路,如相敏整流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