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有什么特点?

题目
问答题
西北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黄土高原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上游,水蚀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该区的自然条件是土层深厚(50~100米),土质疏松(主要是粉砂壤土),沟多沟深(每平方公里沟长3~5公里,沟深30~50米),地面坡度陡峭(大部在15~25度之间,有的甚至35度左右),雨量稀少、暴雨集中(大部地区年降水量400~500毫米,北部只有200~300毫米;汛期降雨量占年降水量的60%~70%),植被稀少(原有天然林只占总面积的6%,到处是光山秃岭)。在这样不利的自然条件下,加上历史上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主要是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种植),造成水土流失中面蚀与沟蚀都十分严重。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是中国传统民居中一支独特的生土建筑体系,常见于中国西北及临近黄土高原地区,有冬暖夏凉的优点。

  • A、一颗印
  • B、窑洞
  • C、阿以旺
  • D、蒙古包

正确答案:B

第2题:

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穴居式住所叫什么?


正确答案: 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穴居式住所叫窑洞。

第3题: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侵蚀容许量为()。22

A.500t/(km3a)

B.1000t/(km3a)22

C.1500t/(km3a)

D.2000t/(km3a)2


正确答案:B

第4题:

黄土高原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可采取的治理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水土流失。
治理措施:①控制人口数量;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③退耕还林还草;④搞好小流域治理;⑤矿区搞好植被恢复;⑥进行生态移民等。

第5题:

黄土高原地区的地貌主要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黄土高原地区的地貌主要特点是沟谷纵横,塬、梁、峁、墹广布。

第6题:

黄土高原在克服水土流失的农业模式方面有什么经验?


正确答案: 1.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在沟谷打坝挡川,修造基本农田,增产粮食,在缓坡地,实行草田轮作,在陡坡,退耕还林种树种草。
2.沙地林草农复合经营模式,人工造林,种草,防风固沙,利用雪山和地下水资源,修建引水渠等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光源,热资源,将其转化为有机物质,供社会经济系统。
3.节水灌溉模式,喷灌,微灌,低压管道管。

第7题: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正确答案: 黄土土质疏松,易被侵蚀;该区域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人为破坏植被。

第8题:

高中地理《水土流失的成因》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导入法。教师播放陕北民歌,出示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景观图,创设学习情境,并且进行提问:“同学们,根据上一个课时的学习,知道了水土流失的危害,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是因为水土流失造成的。我们想要改变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貌,就必须要找到水土流失的原因,那水土流失的原因是什么呢?”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提问】从几个大方面分析分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呢?哪个方面影响更大呢?
【学生回答】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人为原因影响更大。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教师展示“地处过渡地带的黄土高原”图。
【学生活动】结合初中地理知识,从地形、降水量、干湿区、植被类型、农业生产类型等方面进行比较黄土高原东西两侧的不同。
【教师明确】黄土高原位于“过渡地带”,位置特殊,“不稳定因素多”,是水土流失发生的大背景。
【展示材料】黄土高原的降水、气温变化图。提问学生:黄土高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这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有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教师明确】降水季节分布不均,降水多集中于夏季,会加剧水土流失。
【提问】结合大屏幕上“我国地质灾害分布图”和“黄土土质介绍”两个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还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回答】地表物质组成和地质灾害。
【师生总结】自然原因是导致水土流失的基础。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可以从地理位置、地表物质组成、气候特点和地质灾害等方面进行分析。
2.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展示材料】大屏幕展示轮荒、露天采矿、无限度的修建窑洞、公路以及植被的破坏的景观图。提问学生:哪些人为原因加剧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呢?
【学生小组讨论】根据材料进行概括。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师生总结】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植被破坏加剧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根据“人口增长和植被破坏引起恶性循环示意图”,说明黄土高原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教师明确】人口增长加剧了黄土高原的植被破坏,进而加剧了水土流失。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分享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作业:搜集资料,思考一下针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简要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2.采用地理探究法进行教学有哪些意义?


答案:
解析:
1、(1)工程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工程等措施来将所发生的水土流失状况控制、固定,使其不再继续发生和发展。
(2)生物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植被绿化的方法进行治理。
(3)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肥、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作、提高复种指数等。

2、(1)探究法可以提高学生提出地理问题、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探究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从地理现象中获取地理信息,加工和处理地理信息,得出正确的结论。
(3)探究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独立思考、提出假设、比较和类推思维,这些都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条件。

第9题:

黄土高原地区的地貌主要特点形成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黄土高原地区的沟谷是由于黄土土质疏松,水流易于侵蚀所致;塬、梁、峁、墹等地貌类型是与黄土堆积前的下伏古地形有关。

第10题:

黄土高原地区丰富的能源资源主要有什么,如何将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正确答案: 煤、天然气、水能(石油)。
途径:①发展煤、天然气(石油)化学工业;②大力发展铁路、公路、管道运输,提高煤、天然气的外运量;③修建水电站,兴建坑口电站,实现西电东输。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