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噬菌体后,发酵液有何现象()。

题目
多选题
污染噬菌体后,发酵液有何现象()。
A

发酵液pH值升高

B

发酵液pH值降低

C

发酵液变稀

D

发酵液变稠

E

产物浓度下降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A,C,E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哪种方法可以检测发酵液被噬菌体污染()

  • A、噬菌斑法
  • B、发酵液染色涂片法
  • C、发酵液离心法
  • D、这些都是

正确答案:D

第2题:

发酵过程中,出现了污染,工人们进行了如下处理:a.严控发酵液流失;b.彻底清理生产环境;c.停产一段时间;d.调换生产菌种。这是()污染。

  • A、噬菌体污染
  • B、细菌污染
  • C、霉菌污染
  • D、多种微生物污染

正确答案:A

第3题:

发酵污染噬菌体应该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 发酵污染噬菌体后的防治措施应当是消除污染源和对环境和污染系统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必要时选育噬菌体生产菌种。污染噬菌体的发酵液必须加热灭菌后放下水道,至少蒸汽加热至100-120℃,维持30~45分钟,以免扩
大污染,放罐后的罐体设备经清洗后应该用甲醛熏蒸灭菌,有关的管道和下水道,以及厂房环境区别用甲醛熏蒸灭菌,有关的管道和下水道,以及厂房环境区别用甲醛可喷洒漂白粉消毒。种子室化验室的接触用具一律用漂白粉溶液侵泡灭菌,还需要树立防大于治的观念,平时重视环境卫生和设备检修,易污染菌的菌丝滤渣、废料等应清除干净以消灭染源,还要特别重视生产种子的无菌管理,如果发现菌种污染噬菌体则要消灭于投产之前。必要时展抗噬菌体菌株的选育以确保生产。

第4题:

谷氨酸发酵感染噬菌体时有何异常现象?预防噬菌体感染可采取哪些措施?


正确答案: 以谷氨酸发酵时感染噬菌体的异常现象为例:(1)菌体不增长或溶菌,表现为光密度(OD.不升或回降;(2)pH升高达8.0以上,且不下降;(3)不耗糖或耗糖极慢;(4)发酵液泡沫多、粘性大,色泽深;(5)镜检菌体初期胀大变粗,边缘不整齐;后期细胞破碎呈云雾状,革兰氏染色呈红色碎片;(6)不产或极少产谷氨酸。工业发酵生产中,必须贯彻“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积极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1)消灭噬菌体及其寄主菌。污染了噬菌体的发酵液或种子液必须加热彻底杀灭后才能排放;严禁活菌体(如取样液)到处排放散布;加强对环境(如车间空气)的噬检和消毒工作;加强车间环境的清洁卫生;(2)保证无菌空气净化系统的严密有效。包括保证空气过虑器的装填严格合理,保证压缩空气有足够的冷却面积,以便充分去除油水等;(3)彻底消除设备死角及渗漏,排除隐患;(4)严防种子携带噬菌体进入发酵罐(种子液要经过严格噬检);(5)备有不同噬菌体类型的生产菌,定期轮换使用菌种;(6)选育抗噬菌体突变菌株;(7)必要时可考虑添加某些噬菌体抑制剂。

第5题:

谷氨酸发酵最怕()污染,难以防治,容易造成连续污染。

  • A、噬菌体
  • B、青霉菌
  • C、细短产气杆菌
  • D、芽孢杆菌

正确答案:A

第6题:

发酵液乳化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对分离纯化产生何影响?影响乳浊液稳定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如何有效消除乳化现象?


正确答案: 是发酵液中存在的蛋白质和固体颗粒等物质,这些物质具有表面活剂性的作用,使有机溶剂和水的表面张力降低(乳化剂),产生两种乳浊液:
油包水型W/O乳浊液、水包油型O/W型乳浊液。
乳化后使有机相和水相分层困难,出现两种夹带:
①发酵液中夹带有机溶剂微滴,使目标产物受到损失;
②有机溶剂中夹带发酵液给后处理操作带来困难。
影响因素:表面活性剂的种类,浓度影响表面张力,介质黏度:较大时能增强保护膜的机械强度。
液滴带电:相同电荷的颗粒互相排斥而维持乳浊液稳定。如何消除:P101在操作前,对发酵液进行过滤或絮凝沉淀处理,可除去大部分蛋白质及固体微粒,防止乳化现象的发生。
乳化产生后,采取适当的破乳手段——
物理方法:过滤或离心沉降——乳化现象不严重,可采用的方法。加热稀释吸附加电解质
化学方法:
对于O/W型乳浊液,加入亲油性表面活性剂,可使乳浊液从O/W型转变成W/O型,对于W/O型乳浊液,加入亲水性表面活性剂,如SDS(十二烷基磺酸钠)或PPB(溴代十五烷基砒碇)可达到破乳的目的。

第7题:

污染噬菌体后,发酵液有何现象()。

  • A、发酵液pH值升高
  • B、发酵液pH值降低
  • C、发酵液变稀
  • D、发酵液变稠
  • E、产物浓度下降

正确答案:A,C,E

第8题:

入工段分离器液位升高,控制室有何现象?造成液位升高的原因有哪些?对后系统有何危害?


正确答案: 现象:LV3002开度变大;LICA3005液位上涨;TI3023、PIA3006上涨;TI3002温度上涨;TI4121温度波动
原因:气化带水;LV3002自调阀卡;T3001冷凝液送不出去;入工段分离器液位假指示
危害:如入工段分离器液位高处理不及时容易造成冷凝液带入变换炉,触媒结块,炉温下降、停车等严重的后果;冷凝液外送不出去易造成冷凝液汽提塔超压;当TI4121温度大幅度波动时,影响低温有机硫水解槽的水解效果,从而影响出工段总硫。

第9题:

柠檬酸的发酵最怕()的污染,难以防治,容易造成连续污染。

  • A、噬菌体
  • B、青霉菌
  • C、细短产气杆菌
  • D、芽孢杆菌

正确答案:B

第10题:

如何诊断发酵感染了噬菌体?有何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在发酵过程中若发现营养成分消耗迟缓,pH异常,产生大量泡沫,发酵液呈粘胶状可拔丝,产物减少或停止,可明显看到细菌自溶,都说明发酵可能感染了噬菌体。可用双层琼脂平板法检测。防治措施:严格活菌体排放,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更换菌株;采用噬菌体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