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音乐家格鲁克是近代()先驱和革新家。

题目
单选题
德国音乐家格鲁克是近代()先驱和革新家。
A

歌剧

B

交响曲

C

钢琴曲

D

奏鸣曲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剧情因素引入序曲是自十八世纪中后期德国音乐家()的歌剧改革开始的。

  • A、 爱奥尼克
  • B、 格鲁克
  • C、 穆索尔斯基
  • D、 舒伯特

正确答案:B

第2题:

格鲁克生于(),死于(),生于德国的埃森巴赫。


正确答案:1714年;1787年

第3题:

游戏的“生活预备说”的代表人物是:()

A、格鲁斯

B、帕特里克

C、拉察鲁斯

D、斯宾塞


参考答案:A

第4题:

格鲁克歌剧改革


正确答案: 歌剧自诞生后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意大利正歌剧逐渐异变为一种夸张造作的形式,成了虚饰浮华的时尚。题材依旧是神话和历史故事,形式结构与角色配备完全程式化,崇尚阉人歌手,炫耀技巧的咏叹调,华丽的服装,精美的舞台装置更是不可缺少,到18世纪初,这些明显的弊端而遭到人们普遍的反感。要求音乐服从于诗歌,是格鲁克歌剧创作原则,歌剧中的一切表现手段,都不能脱离戏剧的整体需要而存在。格鲁克“追求一种质朴的美”,“努力避免为炫耀技巧而牺牲音乐的清晰”,依据这个基本原则,格鲁克在对乐队部分,歌唱部分,舞蹈与布景等各环节的处理上都加以改革。改革内容:题材还是古希腊故事,但是加入当代社会对艺术和人的新的理解;具有道德和责任感,理性与伦理的价值,体现当代社会对艺术和人的新的理解。格鲁克歌剧序曲应该使听众预先知道在他们眼前即将展现的剧情性质;宣叙调与人物的动作,心绪联系密切;咏叹调追求人物情感的真切表达,最著名的《我失去了尤丽迪茜》极其朴素并对激情加以克制。基本回避装饰性的花腔和大跳的音程,体现一种简洁、自然的古典风格特征。

第5题:

德国边际效用学派的主要先驱代表人物是()

  • A、古诺和杜普伊特
  • B、劳埃德和朗菲尔德
  • C、加里安尼和孔狄亚克
  • D、杜能和戈森

正确答案:D

第6题:

()是德国现代建筑和工业设计的先驱。

  • A、麦金托什
  • B、贝伦斯
  • C、罗佩斯
  • D、格罗佩斯

正确答案:B

第7题:

简述格鲁克歌剧改革。


正确答案: 他是德国剧作曲家。面对日益僵化衰退的正歌剧,于18世纪中叶警醒割据改革。
古典主义(18----19世纪)音乐的特征是:
A.强调情绪的对比和矛盾冲突,在一个乐章、甚至一个主题内都有不同性质的因素;
B.节奏灵活多变:意外的停顿、拍子的改换、人为地改变节奏重音等手法,使音乐富有推动力和戏剧性;
C.以主调织体为主,但织体常常改变造成丰富的层次变化;
D.旋律流畅朴素,带有民间风格,结构平衡对称,句法清晰;
E.力度的幅度变大了,渐强渐弱造成微妙的情绪变化,极强极弱的突然出现也是常用的手段;
F.取消了数字低音记谱法;
G.管弦乐队标准化,形成四个大组;
H.交响曲、协奏曲、弦乐四重奏形式确立,奏鸣曲式广泛应用。

第8题:

简述格鲁克的歌剧改革。


参考答案:

1762年,格鲁克完成了改革歌剧《奥菲欧与尤丽迪茜》,1767年又写出《阿尔采斯特》,在后者的前言中,他指出“音乐为戏剧的情节和表现的诗意服务”。格鲁克使序曲、合唱、舞蹈和乐队的运用都和剧情密切联系起来;消除歌唱家炫耀技巧的花腔段落;减弱咏叹调与宣叙调之间的对比;取消割裂歌词的乐队间奏;避免不自然的返始咏叹调形式;创造了由宣叙调、咏叹调与合唱组成的复合场景;使序曲、舞蹈和合唱都成为戏剧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格鲁克克服了过去正歌剧中音乐与戏剧之间严重脱节的现象,把意大利、德国和法国歌剧中的优点加以很好的综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成熟的歌剧风格。


第9题:

简述格鲁克和他的歌剧改革?


正确答案: 格鲁克(ChristophWillibaldvonGluck,1714-1787),德国作曲家,对意大利正歌剧的成功改革确立了他在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他的代表作品有:歌剧《阿尔西斯特》(Alceste,1767)、《伊菲姬尼在奥利德》(IphigénieenAulide,1774)、《奥菲欧与优丽狄茜》(OrfeoedEuridice,1762)等。18世纪中期,佩格莱西(GiovanniBattistaPergolesi,1710—1736)的作品《女仆做夫人》(LaServapadronA.在巴黎上演,引起了音乐史上著名的“喜歌剧之争”,即意大利音乐与法国音乐到底孰优孰劣的争论。由此,对意大利正歌剧进行改革的呼声日趋强烈。歌剧应该怎样改革?是继续走正歌剧的路,不放弃返始咏叹调,还是来一次革命?当时有很多理论家对此进行了阐述,而既能从理论上提出批评观,又能在歌剧创作中实施自己的改革方案的人,当属德国的格鲁克。他改变了意大利正歌剧发展的状况,对歌剧发展,尤其对德国后世歌剧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格鲁克的改革强调,戏剧内容与音乐表达之间要达到一个更为合理的状态,他的观点适应了18世纪以来启蒙运动所追求的审美情趣。其改革主张主要体现在《伊菲姬尼在奥利德》和《奥菲欧与优丽狄茜》两部歌剧中,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音乐服从诗和剧情的需要,戏剧内容的阐释是第一要素。
2、放弃返始咏叹调的表达,删除一些不必要的花腔段落,并用有伴奏的宣叙调代替“清唱宣叙调”,咏叹调与宣叙调差别不大。
3、歌剧序曲成为歌剧的一部分,参与表达歌剧的内涵。
4、管弦乐在歌剧中根据内容的需要烘托剧情的发展,而不仅仅处于伴奏的地位。
5、减少独唱部分,加强乐队及合唱团的作用,舞蹈中也去掉了与歌剧内容不符的哗众取宠的片断。

第10题:

格鲁克是如何进行歌剧改革的?


正确答案: 1、体现格鲁克改革主旨的代表作,《奥菲欧与优丽狄茜》,《阿尔采斯特》追求的理性与真实自然的风格,以及戏剧与音乐间更为合理的平衡,适应了18世纪以来启蒙文化运动的审美原则与趣味。
2、要求音乐服从于诗歌,是格鲁克的歌剧创作原则。音乐应“帮助加强诗歌的表情并起促使剧情发展的作用”,而绝不是“用多余的装饰去阻碍动作和剧情”;“追求一种质朴的美”,“努力避免为炫耀技巧而牺牲音乐的清晰”;“序曲应该使听众预先知道在他们眼前即将展现的剧情性质”。
3、宣叙调不再是一种完全游离于咏叹调的无足轻重的段落,而是与人物的动作、心绪联系更密切的组成部分;咏叹调追求人物情感的真切表达;格鲁克恢复了古希腊悲剧中合唱重要地位;以乐队各声部明确的记谱代替了数字低音手法。芭蕾舞使其与剧情、人的处境和情感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