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档案资料有哪些?

题目
问答题
贫困村档案资料有哪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设备档案资料有哪些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设备档案资料由以下内容组成:
(1)设备选型和技术经济论证报告;
(2)设备购置合同;
(3)设备购置技术经济分析评价;
(4)自制专用设备的设计任务书和鉴定书;
(5)检验合格证;
(6)设备装箱单及设备开箱检验记录(包括随机备件、附件、工具等资料);
(7)进口设备索赔资料;
(8)设备安装调试记录和验收移交书;
(9)设备使用初期管理记录;
(10)设备登记卡片;
⑴开动台时记录;
⑵使用单位变动情况记录;
⑶设备故障分析报告;
⑷设备事故报告;
⑸定期检查和监测记录;
⑹定期维护和检修记录;
⑺大修竣工验收记录;
⑻设备改造记录;
⑼设备封存(启和)单;
⑽设备报废记录;
(11)其它。

第2题:

贫困村屯级道路项目有哪些实施方式?


正确答案:可以采取村民自建、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民办公助方式实施项目。

第3题:

2018年贫困村“十一有一低于”中“有村集体经济收入”标准有哪些变化?


正确答案:一是第1小点不变。二是第2小点调整为: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万元以上(含),2019年达4万元以上(含),2020年达5万元以上(含)。

第4题:

贫困村信息主要包括哪些?


正确答案:基本情况、土地、人口、收入、社会保障、村级道路、饮水安全、电力保障、危房改造、特色产业、乡村旅游、卫生计生、文化建设、信息化、驻村工作队等信息。

第5题:

哪些部门应在开展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中要选派人员对贫困村进行入户指导?


正确答案:科技、科协、高校、农科院(所)等部门要选派一批科技人员担任贫困村科技特派员,带技术和项目进村入户,指导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

第6题:

2018年贫困村“十一有一低于”中“有特色产业”标准有哪些变化?


正确答案:一是第1小点调整为:行政村有“3+1”个特色产业(在本*县确定的“5+2”个特色产业中选定),且覆盖全村80%以上(含)的贫困户(含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以及主要劳动力长期外出务工的贫困户)。二是第2小点不变。三是新增1个条件:有3—5名(含)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

第7题:

2018年贫困村“十一有一低于”中“有基本医疗保障”标准有哪些变化?


正确答案:一是第1小点调整为:行政村内98%以上(含)农村居民参加当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含大病保险)或商业保险等,且贫困户家庭成员100%参加当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二是第2小点调整为:贫困人口患病(含慢性病、地方病等大病)就医能得到有效治疗,且参保贫困人口在参保年度内,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健康保险等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90%以上(含)。三是第3小点调整为:享受到应得的大病集中救治、医疗救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保障政策。

第8题:

高压客户业扩报装受理的档案资料有哪些?


正确答案: 1.《用电报装登记表》。
2.《用电设备清单》。
3.营业执照复印件。
4.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
5.《业扩现场勘察工作单》。
6.《供电方案答复单》。
7.审定的客户电气设计资料及图纸。
8.《受电工程中间检查登记表》。
9.《受电工程缺陷整改通知单》。
10.《受电工程中间检查结果通知单》
11.《受电工程竣工验收登记表》
12.《受电工程竣工验收单》
13.《拆装表工作单》。
14.供用电合同及其附件。

第9题:

2018年贫困村“十一有一低于”中“有义务教育保障”标准有哪些变化?


正确答案:一是第1小点调整为:行政村内贫困户家庭适龄儿童少年均能接受义务教育。实地考核时,只要发现村内有贫困户家庭适龄儿童少年辍学,该村就不能认定脱贫摘帽。二是第2小点不变。

第10题:

开县有多少贫困村?贫困村是如何确定的?对贫困村有哪些优惠政策?


正确答案:我们平常所说的贫困村即市级贫困村,我*县现有市级贫困村112个,是2005年“十五”期末由全*市统一调整确定的。贫困村确定的程序是:由各村委会申请,乡镇、街道办审核,县扶贫办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审查后,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市扶贫办备案。由于市级贫困村的调整是由全国统一安排的,且有数量限制,所以县上也不能随时进行调整。近年来,贫困村享受的优惠政策主要有:“十一五”期间,所有市级贫困村都实施了整村推进建设,一类村享受了扶贫资金60万元,二类村享受了扶贫资金40万元。2009年开始,我*县又轮流启动了整村扶贫建设,每个贫困村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为100万元,分两年完成投入,共有31个村已经完成投入。2011年及以后启动的整村扶贫村,因政策调整,建设时间延长至3年,总投入增加到150万元,目前有22个村已完成建设。除了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外,县级各部门在安排项目资金上向贫困村进行了倾斜投入。同时,贫困村在扶农助农、扶贫培训等方面也给予了优先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