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曹丕文气说的理论内涵及历史价值。

题目
问答题
论述曹丕文气说的理论内涵及历史价值。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曹丕《典论*论文》提出的文论观点之一是( )。
A.灵感说 B.文气说 C.宗经说 D.滋味说


答案:B
解析:
《典论》是三国时代曹丕的一部学术著作.原有22篇,后大都亡佚,只存 《自叙》《论文》《论方术》三篇。《典论*论文》适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题论文,文中涉及的几个问题一是对“建安七子”进行评论,指出各人的长处与短处;二是论述文学和评论作家时,提出,“文气”的概念: ' 是关于文体的 区别。

第2题:

(曹丕的)文气说
《典论• 论文》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他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可以看出,这里的"气",是由作家的不同个性所形成的,指的是作家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文以气为主"就是强调作品应当体现作家的特殊个性。要求文章必须有鲜明的个性,而这种个性只能为作家个人所独有,"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这就说明了文章风格的多样性的原因。后世许多文论家、诗论家常以气论诗、论文,当或多或少是受到了曹丕"文以气为主"说的影响。

第3题:

论述儿童观的历史演进过程及现代儿童观的科学内涵。


正确答案:儿童观的历史演进过程是:(1)古代的儿童观:儿童是小大人(2)中世纪的儿童观:儿童是有罪的(3)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从新人类观推导出新的儿童观,即儿童是自由的,而且具有发展可能性(4)儿童是空白板(5)儿童是“成长的植物”(6)启蒙时代的儿童观:“儿童的发现”(7)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儿童具有内在的生命力;儿童心理发展有自身的特点;儿童心理发展通过自由“工作”实现(8)杜威的进步主义儿童观:儿童是未成熟的人,发展中的人;儿童期的生活有自身的价值;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9)现代大众观念形态的儿童观:儿童是“财产”;儿童是“未来投资”现代儿童观的科学内涵是:(1)儿童是人(2)儿童是发展中的人(3)儿童是权利的主体(4)儿童期有自身的价值

第4题:

论述“狂人形象”的历史文化内涵。


正确答案: “狂人”形象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表面上看,他是一个迫害狂患者。但总览全篇,读者会发现,“狂人”幻觉中的焦点,是对“吃人”的恐惧和反抗。其实,作品用的是象征的手法。表面言行狂乱的“狂人”,内心是最清醒的,是最早的觉醒者和反抗者。“狂人”在幻觉中发现从古到今“吃人”的普遍现象,“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这几个字”,可是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这深入地提示了封建制度文化的虚伪性。作品的更深刻之处在于,“狂人”还揭示了“被吃者”也不由自主地加入了“吃人”的行列,原来在“仁义道德”的面纱下,封建文化是如此的虚伪和凶残,能够“动员”一切人加入“吃人”与“被吃”的行列,又让大家都习惯,以为“从来如此,应该吃的”,蕴涵着对封建伦理道德本质的揭示。最难得的是,“狂人”不仅大胆痛快地喊出了这一惊人的发现,并且提出了挑战:“从来如此,便对吗?”最后喊出“救救孩子”渴求“真的人”出现。总之,<<狂人日记>>通过“狂人”对封建文化道德进行了彻底揭露,是反对封建道德文化的战斗檄文;对人的发现,体现了现代意识,代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指向。

第5题:

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理论内涵及价值。 “发愤著书”的理论意义及价值。


正确答案: 其一,揭示了“愤”是作家创作的心理动力。作家“愤”而著书,创作动力在于内心的“愤”情。这种动力具有极大的心理能量,因为“愤”常常是由于作家强烈的愿望受压抑而产生的,这种感情十分强烈
其二,以“愤”为创作动力,其作品具有较高的品位和质量。因为精神意志脆弱者,信念理想卑微者,道德人格低下者,只会逆来顺受,在逆境中消沉,精神世界永远迸发不出任何灿烂的思想火花,永远不会产生“愤”情。
其三,“发愤著书”说具有与儒家“温柔敦厚”说、“中和”之美说等完全不同的美学品格。作家“发愤著书”,包含着对进步社会理想的强烈追求和对反动势力的极度愤恨,“发愤”之作与“温柔敦厚”、 “谲谏” “中和”之作格格不入,而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对读者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和鼓舞力量。

第6题:

论述曹丕文气说的理论内涵及历史价值。
曹丕“文气”说的要义有三。
一是曹丕所言之“气”,是指表现在文学作品中的作家的自然禀赋、个性气质,属于生理和心理范畴,全然没有伦理道德色彩,完全不同于孟子所倡言的“吾养吾浩然之气”。
二是曹丕将“文气”大致上分为“清”与“浊”两大类,清为阳刚之气,浊为阴柔之气。人禀阴阳二气而生,表现在文学作品之中,则有文气的或清或浊之别,如曹丕在《典论.论文》和《与吴质书》中所谈到“逸气”与“齐气”。曹丕的文气二分法,实际上开后世以阳刚之美、阴柔之美论文学风格的先河。
三是曹丕论为文之气,尤其强调创作个性的独特性及不可改变性,他认为文气的不同是因人的天赋禀性不同,因而无法以人力来改变,亦无法以人为的方式来授受。曹丕的这一观点,强调作家独特个性对于作品风格的决定性意义,表现出魏晋时期“人的自觉”及“文的独立”的时代精神。
曹丕的“文气”说,实际上就是“作家才性论”。曹丕以气论文和文人,实际上就是以气论作家之才性,这里的“性”,特指与文学创作密切相关的气质、性格,与正统儒家的德性、品性全无关系;这里的“才”,既不是泛指一般的智慧或才能,也是不是曹操所渴求的治国用兵之才,而专指文章之才,辞赋之才,亦即文学创作之才。才与性,共同塑造出主体作为“文人”的人格形象。才,有先天与后天之分,自然与人为之别。曹丕所标举所推崇的才,主要是指出于人之自然禀赋的先天之才。清浊之气既禀于自然,那么所作文章的美恶也主要取决于天才,所以曹丕要说“不可力强而至”。魏晋人崇尚自然,凡识鉴人物之美,往往归之于自然禀赋。曹丕论作家才性不是强调先天禀赋而忽略后天因素。读曹丕《典论.自叙》可知,曹丕并不否认作家创作要受他人影响。曹丕自叙:“上(曹操)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每定省从容。常言:„人少好学而思专,长则善志;长大而能勤学者,唯吾与袁伯业耳。‟余是以少诵诗论,及长而备历五经四部,史记汉诸子百家之言,靡不毕览。所著书论诗赋,凡六十篇。”可见在勤学、博览、好思等方面,曹丕从小就接受了父亲及家庭的影响。后来刘勰《文心雕龙.体性篇》论文气与才性,“才、气”与“学、习”并举,“才有天资”与“学慎始习”并重。这种“惟务折衷”的辩证观点已在曹丕这里开其端倪。

第7题:

论述发愤著书说的基本内涵及理论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发愤著书是司马迁也是汉代最重要的文论命题。《太史公自序》云:“《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司马迁指出,“愤”是作家“意有所郁结”的情绪状态,即心理受压抑而不得伸展的状态。作家怨愤郁结,“不得通其道”,从而借创作发挥疏通,以恢复心理平衡.
2)、“发愤著书”的理论意义及价值。
其一,揭示了“愤”是作家创作的心理动力。作家“愤”而著书,创作动力在于内心的“愤”情。这种动力具有极大的心理能量,因为“愤”常常是由于作家强烈的愿望受压抑而产生的,这种感情十分强烈
其二,以“愤”为创作动力,其作品具有较高的品位和质量。因为精神意志脆弱者,信念理想卑微者,道德人格低下者,只会逆来顺受,在逆境中消沉,精神世界永远迸发不出任何灿烂的思想火花,永远不会产生“愤”情。
其三,“发愤著书”说具有与儒家“温柔敦厚”说、“中和”之美说等完全不同的美学品格。作家“发愤著书”,包含着对进步社会理想的强烈追求和对反动势力的极度愤恨,“发愤”之作与“温柔敦厚”、 “谲谏” “中和”之作格格不入,而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对读者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和鼓舞力量。

第8题:

魏文帝曹丕所著《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文学专论,提出的观点之一是()
A. 灵感说
B. 文气谈
C. 宗经说
D. 滋味说


答案:B
解析:
《典论》是三国时代曹巫的一部学术著作,原有22篇,后大都亡失,只存《自序》、《论文》、《论方术》三篇。《典论.论文》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题论文,文中涉及的几个问题,一是对“建安七子”进行评论,指出各人的长处与短处;二是在论述文学和评论作家时,提出了“文气”的概念;三是关于文体的区别。故选B

第9题:

简述曹丕的文气说?


正确答案: 第一,其内涵:首先,所谓“气”是指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文章中的“气”是由作家不同的个性所形成的。其次,提倡“文以气为主”,强调作品应当体现作家特殊的个性,要求文章必须有鲜明的创作个性。另外,由于作家个性的不同,“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文章的风格也必然会不同。这就说明了文章风格的多样性的原因。
第二,后世许多文论家、诗论家常以气论诗、论文,当或多或少是受到了曹丕“文以气为主”说的影响。

第10题:

曹丕《典论·论文》提出的文论观点之一是()

  • A、灵感说
  • B、文气说
  • C、宗经说
  • D、滋味说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