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开发方法优缺点是什么?原型法的优缺点和局限性是什么?

题目
问答题
结构化开发方法优缺点是什么?原型法的优缺点和局限性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什么是原型法?用原型法开发信息系统有何优缺点?


正确答案: 原型法一开始就凭借着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在强有力的软件环境支持下,给出一个实实在在的系统原型,然后与用户反复协商修改,最终形成实际系统的方法。原型法的主要优点是:开发效率高;开发工具先进,与用户交流直观;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能及早暴露系统实施后潜在的一些问题;能调动用户参与的积极性。
但原型法也有以下缺点:不适合大型系统的开发;对原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要求较高;容易走上机械模拟原手工系统的轨道。

第2题:

什么是结构化方法?比较结构化方法和原型化方法的优缺点?


正确答案: 结构化方法和原型化方法均属于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一般认为,系统开发方法的产生和发展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20世纪60年代,没有固定的系统开发方法,每个程序员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写代码,而且也没有什么说明性的文档,这时开发出的系统的程序很难被其他人读懂,后期的维护也很困难,这也是后来产生软件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系统开发的结构化方法。它把系统开发过程分成若干个阶段,并且规定在每一阶段完成固定的工作,利用完整的开发文档记录整个开发工作,极大地改善了开发过程中的管理。
20世纪80年代初,友好的语言和自动化编程工具的出现,促成了原型化方法的产生的发展,这种方法对确定有效的用户需求十分有利。
20世纪80年代末期出现了另一种重要的面向对象的方法,它把数据和方法封装在一起作为一个对象,通过众多对象间的相互联系构建出管理信息系统,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图形、多媒体和复杂系统的开发。
结构化方法是使用最广的一种方法,它将系统开发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比如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维护等),并严格按照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原则进行系统分析,只有当上一个阶段的工作完成,并将工作成果撰写成文档报告后,才能开展下一阶段的工作。很难说结构化方法和原型化方法到底哪个更好,实际上它们各有优缺点,一般说来,结构化方法属于一种严格的、需求预定义方法,只有在分析清楚用户需求后,才能着手系统实施工作(简单地讲,就是编程工作),而原型化方法则属于一种需求动态定义的方法,在初步了解了用户需求的基础,就着手编程工作,制作系统的原型。
两者相比,结构化方法的主要优点按部就班,不容易出现大的错误,但缺点是过于死板,开发周期较长。原型化方法的主要优点是便于快速分析出用户的真实需求,但缺点是必须以自动化编程工具为基础,同时规范化程度不高,不利于大系统的开发。当然结构化方法和原型化方法不是两种对比的方法,一般认为原型化方法只是结构化方法的一种变形或补充,它常常与结构化方法结合使用,主要用于分析用户的需求。

第3题:

结构化方法、原型法和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正确答案: (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是经典型的开发方法,强调在整体优化的前提下考虑具体的分析设计问题,开发过程规范,思路清楚,适合于开发大型、复杂的系统。采用这种开发模式,要求系统开发人员在调查中充分掌握用户需求、管理状况以及可预见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开发的工作量很大,开发周期较长。
(2)采用原型化方法开发信息系统,有效地增进了用户与系统分析人员的沟通,在系统分析与设计过程中用户处于主导地位。可实际运行的原型系统可以帮助系统分析人员辨认动态的用户需求。某些需求在用户缺乏系统使用经验时,用户本身也无法预先知道。在原型运行过程中,用户可以发现这些需求,并将这些需求告之开发人员。对于开放性而无固定需求范围的系统(如决策支持系统),更适合用原型化方法进行开发。原型化方法以用户为中心开发系统,,加强了用户的参与和决策,能够快速地构造系统的原型。但是易导致人们认为最终系统过快产生,在开发工具上要求较高,对于中小型的信息系统开发效果较好,对大型的、复杂的系统在原型的制作上有相当的困难。
(3)面向对象法是从系统的构成入手,希望将系统的最基本结构搞清楚,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系统组成的基本实体——对象。对象是构成所要开发的信息系统的最基本要素。如果将这些对象描述清楚了,就可以以比较大的自由度来构建信息系统,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后,就可以通过重新组合对象来应对环境的变化。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缩短开发、维护和测试的时间,降低费用,在开发过程中加强对用户的支持并提高灵活性。面向对象法的局限性在于对计算机工具要求高;在没有进行全面的系统性调查分析之前,把握系统的结构有困难,因此,目前该方法需要与其他方法结合应用。

第4题:

简述原型法的开发步骤及优缺点。


正确答案:原型法在建立新系统时可以划分为4个步骤:
(1)确定用户的基本要求。如功能、界面要求等。
(2)开发初始原型。开发人员根据用户的要求迅速开发出新系统的原型,交由用户试用。
(3)征求用户对原型的意见。通过用户与开发者的交流尽量使用户的要求达到最大满足。若用户对新系统原型完全不能接受,则应回到第⑵阶段。
(4)修改系统原型。对原型进行修改、完善,再回到第⑶阶段,反复征求意见,反复修改,直到用户满意为止。
原型法的优缺点
优点:贯彻“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易被客户所接受;开发周期短。降低了系统开发风险,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开发费用。
缺点:缺乏对管理信息系统全面、系统的认识,整体性、全局观不好;对开发工具要求较高;反复修改要花费大量人力、财力,还有可能拖延开发时间。一般适用于中小型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不适合大型、业务复杂的系统。

第5题:

结构化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有哪些优缺点?


正确答案: 结构化开发方法也称为结构化生命周期。它遵循系统工程思想,充分考虑用户需求,遵循用户至上原则,突出系统功能特征,按照软性生命周期过程严格划分工作阶段,强调软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采用自顶向下整体分析设计、自底向上逐步实施的方法。新系统在旧系统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老化、淘汰,最后被更新的系统取代。
优点:
(1)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各全局性
(2)强调开发人员与用户的紧密结合
(3)严格区分工作阶段
(4)重视工作文档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缺点:
(1)开发周期长
(2)难以适应变化要求

第6题:

比较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和原型法的优缺点。


正确答案: ①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缺点:表现在需求分析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很难理解用户实现的、潜在的和有可能在未来发生变化的需求,这确是企业信息系统开发成功的关键,结构化生命周期还面临着开发过程复杂,开发周期长、所用工具落后等问题。
②原型法的优缺点:据不完全统计用原型法开发一个实际系统的效率要比结构化生命周期法高出10倍以上,特别是对半结构化原信息处理流程,即信息处理过程没有固定的程序、用户很难直接用规范化语言表达问题,原型法有着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第7题:

简述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优缺点


正确答案:优点:整体思路清晰,能够从全局出发,步步为营,减少返工,有利于开发质量。阶级性非常强,有利于系统开发的总体管理和控制。
缺点:1)系统开发的周期太长,开发尚未完成而内外环境已经发生变化,对系统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2)要求开发者在调查中充分掌握用户需求、管理状况,及时预见可能发生的变化,不符合循    序渐进地认识事物的规律。
3)需要大连的文档和图表,劳动量大,会造成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

第8题:

原型法开发过程三阶段是什么?谈一下它的优缺点。


正确答案: 步骤包括:
(1)、确定用户基本需求;
(2)、开发初始原型系统;
(3)、使用原型系统确认用户需求。
优缺点
(1)、优点:开发时间短、成本低、体现逐步发展、逐步完善原则。
(2)、缺点:平凡的需求变化使开发进度难以管理和控制、技术上要求比较高、应有较好的工作基础。

第9题:

结构化开发方法的优缺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结构化开发方法强调开发人员与用户的紧密结合,在开发策略上强调“从上而下”,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结构化开发方法适合于大型信息系统的开发,它的不足是开发过程复杂繁琐,周期长,系统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第10题:

原型法优缺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原型法的优点是简易,用户容易接受;缺点是返工现象特别严重,不适合开发大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