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荀子在其著作《君道》篇中说:“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请简述这句话的意思。
第3题:
A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B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C从许子之道,则市价不贰,国中无伪。
D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
第4题:
“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是道家的处世信条。
第5题:
“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中“废”的含义是()
第6题:
从造字结构分析“之”字的本义,可以知道在“姜氏欲之,焉辟害”句中,“之”用的是它的();至于在“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句中,“之”字用的是它的()。
假借义;本义
略
第7题:
从儒家观点来看,有道和无道都是道的体现。
第8题:
A、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B、中道而废
C、任重而道远
D、交邻国有道乎
第9题:
在仕与隐的态度上,儒家的态度是()仕、道隐,道家的态度是()仕、身隐,法家的态度是()仕、反隐。
第10题:
孔子赞成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