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提出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道德发展。

题目
判断题
杜威提出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道德发展。
A

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杜威的经验主义道德教育理论。


正确答案:杜威的经验主义道德教育理论,主要根源于他作为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在做中学。杜威认为,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儿童的社会化。他的这些主张,在德育上同样体现出来,所以,他提出了社会化的德育方式,力求把学校建设成为一个雏形的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协作精神和有效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使学校生活成为社会生活和儿童生活的结合点。具体来说,杜威的“在做中学”主张道德源于经验,只有从经验中获得的知识才具有道德意义,实施德育的方式应当是活动式的,而非灌输式的。

第2题:

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儿童达到道德的自律。()
A.对
B.错


答案:A
解析:
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最高水平是自律道德。

第3题:

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儿童达到道德的自律。( )


正确答案:√
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最高水平是自律道德。

第4题:

杜威认为()

  • A、学校的社会生活是道德教育的基本要素,道德教育应通过社会生活和各科教学进行
  • B、儿童道德行为通过社会学习即观察和模仿学习可以获得和改变(社会学习论:班杜拉)
  • C、学校应当根据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循序渐进地进行道德教育(柯尔伯格)
  • D、要根据儿童习惯性和暗示接受性的心理特征进行教育

正确答案:A

第5题:

科尔伯格采用()研究了儿童的道德发展和教育问题,提出了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及其道德教育模式。


正确答案:“道德两难法”

第6题:

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给儿童道德教育的重要启示之一,是要促进儿童道德发展应( )。

A.培养儿童的道德情感

B.训练儿童的道德行为

C.为儿童树立道德榜样

D.让儿童不断接触道德环境和道德两难问题


正确答案:D

第7题:

杜威提出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道德发展。


正确答案:错误

第8题:

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________________进一步深化的。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行为的发生。


正确答案:
科尔伯格

第9题:

提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现代美国著名道德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 B、卢梭
  • C、裴斯塔洛齐
  • D、柯尔伯格

正确答案:D

第10题:

如何发挥德育目标的功能,促进道德教育发展?


正确答案: 德育目标是一定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在品德方面的质量和规格的设想或规定,它是预期的德育结果,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总体教育目标在德育方面的具体化。
首先,德育目标的要求是否符合现实社会对公民在道德准则方面的基本要求。如果德育目标的要求与社会的实际需要相抵触,德育目标就很难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德育工作也很难取得良好的实效。
其次,德育目标的要求是否符合学生自身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根据皮亚杰、柯尔伯格等人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个体的品德发展是按照一定顺序、阶段渐进发展的过程。而个体的品德发展又建立在一定的认知思维水平、社会性发展等基础上,个体的心理发展水平是他们进一步接受道德教育的前提。因此,德育目标要求过高会使学生望而生畏,即德育中的“假、大、空”现象,学生失去努力的信心和动力;目标要求过低就会压抑他们品德的发展,失去获取良好实效的机会。
第三,德育目标的要求是否与教育的各方面条件相适应。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各方面还不很发达,教育上也是比较落后的。所以,在提出德育要求时应适当考虑我国的现状及各地区、各学校的物质条件、师资质量等因素,且德育目标能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同时又与整个教育系统、社会系统等多方面信息进行沟通。
第四,德育目标的科学化程度。德育的目标本身是一个多维度、多层面的系统,而且这个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具体目标都不是由单一的一个维度、一个层面构成的,而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多维度、多层面的复合体。德育目标的科学化是指对德育目标进行科学的分类,综合考虑以上三方面,使各类和各层次的具体目标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完备的和科学的目标体系。这个目标体系建构得越科学就越容易在整体上获得良好的德育实效。
当然,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对德育本质的把握、对德育目标的理解和运用、具体的德育内容和方法手段、学生自身的主动性等因素都制约着德育目标有效性的大小。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