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邮政局工作人员于某,一次偶然发现一封破损的信件中夹有100元人民币,于是他将人民币取出,而将信毁掉。此后,他为了窃取财

题目
不定项题
某邮政局工作人员于某,一次偶然发现一封破损的信件中夹有100元人民币,于是他将人民币取出,而将信毁掉。此后,他为了窃取财物,毁掉他人信件、包裹等百余封(次),获取财物共约2万多元。对于某的行为应当认定为( )。
A

其行为已构成了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罪,鉴于其有取得财物的行为,所以,应以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罪从重处罚

B

其行为已构成了侵犯通信自由罪,从中取得财物是从重处罚的条件

C

鉴于其有窃取财物的事实,应依照贪污罪从重处罚

D

应依照盗窃罪定罪从重处罚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50)甲要发给乙一封信,他希望信的内容不会被第三方了解和篡改,他应该( )。

A)加密信件

B)先加密信件,再对加密之后的信件生成消息认证码,将消息认证码和密文一起传输

C)对明文生成消息认证码,加密附有消息认证码的明文,将得到的密文传输

D)对明文生成消息认证码,将明文与消息认证码一起传输


正确答案:C
(50)C) 【解析】希望不会被第三方了解应该对消息进行加密,还 希望不被篡改,则应该对消息添加认证码,以证实消息内容是否曾受到篡改。 因此甲应该先对明文生成消息认证码,加密附有消息认证码的明文,将得到的 密文传输。接收方在接收到密文后,解密得到明文和消息认证码,对明文再次 生成消息认证码,对比两个消息认证码便可得知消息内容是否被篡改。

第2题:

小王想发送一封同样的e-mail给很多人,最合适的做法是()

a.通过EMS

b.他可以将这封信拷贝下来,一次次的发送

c.他可以将这封信打印多份出来,从邮局发送

d.他可以指定多个地址,向每个收件人发送多个副本


答案:D

第3题:

下列表述中未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是:( )。

A.张某爱好搜集邮票,一次偶然发现邻居家的一封信件上的邮票非常漂亮,便将邮票撕下,为防止有人发现,随手将信件丢进垃圾筒

B.黄某为某中学教师,为防止其班上学生出现早恋,要求所有学生的信件须经她查看后方能到自己手中

C.郑某将其同事吴某的手机号码在网上公布,称有手机出售,致使吴某经常接到陌生人的电话

D.公安机关为侦破一起刑事案,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电话监听、检查通信等措施


正确答案:D
「考点」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解析」我国《宪法》第4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选项A、选项B、选项C中侵犯了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选项D中。公安机关为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措施是正当的。

第4题:

甲某在打电话时无意中发现电话机旁县检察院的举报箱中露出一封信,随手取出。发现该信举报该县某局长乙某有受贿4万多元的犯罪事实。甲某与乙某熟识,便将举报信交给乙某。乙某当即酬谢甲某8000元现金。事后,乙某与行贿者串通,并销毁了有关罪证。( )

A.甲某构成敲诈勒索罪

B.甲某构成包庇罪

C.甲某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

D.甲某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D

第5题:

王某无意中发现县检察院的举报箱中露出一封信,随手取出。发现该信举报李某有受贿4万多元的犯罪事实。王某与李某熟识,便将举报信交给李某。李某当即酬谢甲某8000元现金。事后,李某与行贿者串通,并销毁了有关罪证。()

A、王某构成敲诈勒索罪

B、王某构成窝藏罪

C、王某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

D、王某不构成犯罪


参考答案:B

第6题:

公民甲是某单位的会计,他为了盗窃本单位保险柜里的现金而设法配制了该柜的钥匙。后来甲在盗窃过程中因害怕被发现而将配制的钥匙丢弃,没有窃取现金。甲的行为属于 ( )。

A.犯罪预备

B.犯罪既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未遂


正确答案:C
C 
【解析】本题题意符合犯罪中止的概念情形。故ABD答案错误。

第7题:

2009年8月6日,吴某给于某写了一封信,表示愿将自己的红旗牌小轿车以6万元的价格卖给于某,希望于某尽快答复。信于当日投入邮筒。次日,吴某因改变主意,遂向于某另写一信,表示取消此次交易。信件写好后,吴某有事外出,直到8月9日才将该信投入邮筒。因8月8日、9日是周末,吴某的第一封信件于8月10日上午到达于某手中。于某收到信件后,写信表示同意用6万元现金购买该车,并于8月12日上午将回信投入邮筒。8月12日下午,吴某的第二封信到达于某,于某方知吴某改变了主意。关于本案,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吴某的第一封信属于要约邀请,于某的同信属于要约

B.于某的回信不构成承诺,因为吴某的第二封信已经撤销了要约

C.吴某的第一封信属于要约,但第二封信已经撤回了该要约

D.于某的同信到达吴某时,就在于某和吴某之间成立汽车买卖合同


正确答案:D
D。解析:《合同法》第18条规定:要约可以撤销。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吴某的第二封信是在于某承诺发出之后才到达的,所以于某的承诺已经生效,合同已经成立。

第8题:

某邮政局工作人员予某,一次偶然发现一封破损的信件中有100元人民币,于是他将人民币取出,而将信毁掉。此后,他为了窃取财物,毁掉他人信件、包裹等百余封(次),获取财物共约2万多元。对于某的行为应当认定为( )。

A.其行为已构成了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罪,鉴于其有取得财物的行为,所以,应以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罪从重处罚

B.其行为已构成了侵犯通信自由罪,从中取得财物是从重处罚的条件

C.应依照盗窃罪定罪从重处罚

D.鉴于其有窃取财物的事实,应依照贪污罪从重处罚


正确答案:C
于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应从重处罚

第9题:

某甲在公共汽车上窃取某乙人民币3000元,下车时被某乙发现,要将其扭送派出所途中.甲猛地将乙打倒在地,窜入一死胡同,被群众抓获,某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正确答案:A
甲的行为构成转化型抢劫罪。《刑法》第269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抢劫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10题:

赵某是某学校的体育教师,近一段时间来很多家长反映他在和一女学生谈恋爱并告到校长那里,校长也怀疑其可能在谈恋爱,但无证据。这天正好有一封赵某的信寄到学校,校长把信件扣留,并打开检查。赵某知道后,找校长理论。但校长说是出于对他的关心才检查信件的。
请你结合宪法方面的有关知识,对此进行分析。


答案:
解析:
校长扣留并拆看赵某信件的行为是违法的。
根据《宪法》第四十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校长对青年教师的个人问题的关心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以此为理理由,拆看赵某的信件。校长扣留并拆看赵某信件的行为违反了宪法的有关规定。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