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列前提出发,能否推出甲不去值班,若能推出,请写出推导过程和根据。(1)如果甲去值班,则乙去值班;(2)只有乙不去值班

题目
问答题
从下列前提出发,能否推出甲不去值班,若能推出,请写出推导过程和根据。(1)如果甲去值班,则乙去值班;(2)只有乙不去值班,丙才去值班;(3)若戊去值班,则丁不去值班;(4)或丙去值班,或丁去值班;(5)戊去值班。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二)

甲某是某工厂工人,他看到厂子附近有一个商店,晚上通常是女职工值班。甲某心里想:女的好对付,去搞点东西回来。甲某觉得自己一人不行,就去找到了邻居乙某(17岁),让乙某为其望风,乙不愿意去,甲某吓唬他说:“不去,就揍你。”同时,并许以重赏。乙某只好随甲某前往。乙某在外面望风,甲某自己进去。他看到屋内有一台电视机(价值2000元),就搬起想走。但甲某发现里屋有人在睡觉,他想肯定是值班的女职工,于是起了奸淫歹念。他放下电视机,朝屋里走去,把床上躺着的人打昏,拽住胳膊,欲使其就范。床上的人拼命挣扎,大呼救命,甲某吓了一跳,原来今天值班的是商店的老板(男),甲某逃跑,后被公安局抓获。

根据上述案情,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某搬电视机的行为是( )。

A.犯罪未遂

B.犯罪既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预备


正确答案:A

第2题:

某单位招聘了甲、乙、丙、丁、戊5名新员工,每位员工被分配到不同的部门,并且满足以下条件( )。
(1)如果甲去销售部,那么乙不去设计部;
(2)或者丙去生产部,或者甲去销售部;
(3)或者丁去后勤部,或者戊不去财务部;
(4)如果乙不去设计部,那么丁也不去后勤部。
以下哪项为真,可以推出“丙去生产部”?

A.戊去财务部
B.甲去销售部
C.乙不去设计部
D.丁不去后勤部

答案:A
解析:
题干中四个条件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或选言命题(否定一个选言肢则肯定另一个选言肢)。如果要必然推出“丙去生产部”,根据(2)首先要保证“甲不去销售部”;而要得到“甲不去销售部”,根据(1)要保证“乙去设计部”;而要得到“乙去设计部”,根据(4)要保证“丁去后勤部”;要得到“丁去后勤部”,根据(3)需要保证“戊去财务部”。故答案选A。

第3题:

已知“如果甲值班,那么乙或丙也值班”为真,则()必然为真。

A、只有甲值班,乙或丙才值班

B、如果乙和丙值班,那么甲也值班

C、只有甲不值班,乙和丙才都不值班

D、如果乙和丙都不值班,那么甲也值班

E、只有乙或丙值班,甲才值


参考答案:CDE

第4题:

已知“如果甲值班,那么乙或丙也值班”为真,则必然为真的判断是()。

A.只有甲值班,乙或丙才值班
B.如果乙和丙值班,那么甲也值班
C.如果甲不值班,那么乙和丙均不值班
D.如果乙和丙不值班,那么甲也不值班
E.只有乙或丙值班,甲才值班

答案:D,E
解析:

第5题:

甲、乙、丙、丁、戊5位摄影专业大学生为参加毕业摄影大赛分赴黑龙江、西藏、云南、福建、江苏5地摄影采风。他们5人各有偏爱的摄影题材:人物、花卉、风景、野生动物、古建筑,这次采风他们相约就上述题材每人各拍一种。已知:
(1)如果甲去黑龙江,乙就去江苏;
(2)只有丙去福建,丁才去云南;
(3)或者乙去江苏拍古建筑,或者戊去福建拍人物;
(4)去江苏拍古建筑的大学生临行前曾与乙、丁话别。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甲不去江苏
B.乙不去西藏
C.丙不去黑龙江
D.丁不去云南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干。
(1)甲去黑龙江→乙去江苏;
(2)丁去云南→丙去福建;
(3)乙去江苏拍古建筑或者戊去福建拍人物。
根据条件(4)可知乙、丁二人不是去江苏拍古建筑,根据条件(3)可得出戊去福建拍人物。乙不去江苏,根据条件(1)可得出甲不去黑龙江。已知戊去福建拍人物,所以丙不去福建,根据条件(2)可得出,丁不去云南,D.项可以推出。
故正确答案为D.。

第6题:

甲、乙、丙、丁、戊五人值班,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每人各值班一天。要求:乙排在丁、戊两人之前,丙不能排在星期二,甲和丁之间恰好隔开一天。问乙排在星期几时,五个人的值班顺序是唯一的:?
A星期一
B星期二
C星期三
D星期四


答案:C
解析:

第7题:

某单位要选拔人才下乡挂职。符合条件的候选人有甲、乙、丙、丁、戊、己,人事部门、组织部门和办公室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人事部门:丙、丁两人中只能有一人去
组织部门:若丁不去,则戊也不去
办公室:甲、丙和己三人必须留下一个
由此可以推出,能够同时满足三个部门要求的派出方案是:
A甲、乙、丙、己
B甲、乙、丙
C乙、丙、丁、戊
D乙、丙、戊


答案:B
解析:
解析
第一步:分析题干。
由题干可知:(1)丙和丁不能同时去;(2)丁和戊必须同时去;(3)甲、丙、己不能同时去。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选项:甲、乙、丙、己一起去了,不符合(3);
B选项:甲、乙、丙一起去,符合题干所提出的条件;
C选项:乙、丙、丁、戊一起去,不符合(1);
D选项:乙、丙、戊一起去,如果戊去了,那么丁也会去,不符合(2)。
故正确答案为B。

第8题:

以“甲和乙不都是律师”为前提,再增加()为一个前提,就可以有效地推出结论“乙不是律师”。

A.甲是律师

B.如果甲不是律师,则乙是律师

C.甲不是律师

D.如果甲是律师,则乙不是律师


参考答案:B

第9题:

甲、乙、丙、丁和戊5人到赵村、李村、陈村、王村4村驻村考察,每人只去一个村,每个村至少去1人。已知:
(1)若甲或乙至少有1人去赵村,则丁去王村且戊不去王村;
(2)若乙去赵村或丁去王村,则戊去王村而甲不去陈村;
(3)若丁、戊并非都去王村,则甲去赵村。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下列______项。

A.甲去李村,乙去赵村
B.乙去陈村,丙去赵村
C.丙去赵村,丁去李村
D.丁去赵村,戊去王村
第三部分数理能力

答案:B
解析:
已知:
( 1) 甲赵或乙赵 丁王且 戊王
( 2) 乙赵或丁王 戊王且 甲陈
( 3) ( 丁王且戊王) 甲赵因题干都为推出信息, 无确定信息, 故用假设法, 从最简单的假设, 即条件( 3) 后件“ 甲赵” , 又因肯后无必然, 所以假设甲没去赵村, 否后必否前, 得到: 丁去王村且戊去王村, 且每人只去一个村, 故丁和戊不再去其他村, 以及五个人四个村, 王村已经去了两人, 所以其他人也不会去王村, 填入表格:



又因戊去王村, 所以对条件( 1) 否后, 得到否前甲和乙都不去赵村;
同时又因丁去王村, 所以对条件( 2) 肯前, 得到肯后, 戊去王村且甲不去陈村填入:



此时丙只能去赵村, 且不去其他村, 填入:



此时乙只能去陈村, 且不去其他村, 填入:



最后甲去李村。

第10题:

组织部研究推荐甲、乙、丙、丁四人到某县任职时,从工作需要和四人能力、特长直至性格因素考虑后,决定了以下几条原则:(1)乙或丁在这次调整中,至少得有一个去某县任职;(2)如果丙不出任该县,那么甲也不得出任;(3)只有丁出任该县,丙才能出任。同时,必须考虑上级党委意见,即甲此次应该到该县任职。
据此,可以判断:
A.丙不去该县任职 B.乙不能去该县任职
C.丁可以不去该县任职 D.乙去不去该县任职无关原则


答案:D
解析:
题干条件可表示为:(1)乙或丁;(2)非丙→非甲;(3)丙→丁。根据(2)(3)可知,甲→丙→丁,由甲此次应该到该县任职,可排除A、C两项。结合(1),无法确定乙是否去。故答案选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