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勒的顿悟学习实验中,能解决此类问题的动物是()

题目
单选题
苛勒的顿悟学习实验中,能解决此类问题的动物是()
A

人工饲养的黑猩猩

B

所有野生的黑猩猩

C

所有灵长类

D

个别野生黑猩猩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苛勒提出了与完形—顿悟说相对立的学习理论,即尝试—错误理论。( )


正确答案:×
苛勒提出了与尝试—错误理论相对立的学习理论,即完形—顿悟说。

第2题:

苛勒提出的是以下哪种学说?()
A.顿悟说
B.五阶段说
C.试误说
D.创造性解决问题


答案:A
解析:
苛勒在进行了一系列黑猩猩实验后提出了“完形一顿悟”,这是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他认为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明确问题情境中的各种关系,并突然产生对这种关系的理解,这是一个顿悟过程。桑代克提出了“试误说”,是最早就问题解决进行实验研究的学者。他认为问题解决就是通过尝试,使错误的行为动作逐渐减少,正确的行为动作逐渐增加的过程,人与动物都是如此。这一观点忽视了问题解决中认知因素的重要作用。与试误说、顿悟说建立在动物实验基础上相比,杜威根据人们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出了“五阶段说”,认为问题解决由五个循序渐进的环节组成:呈现问题、明确问题、形成假设、检验假设、选择最佳假设。创造性解决问题是由奥苏伯尔提出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第3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顿悟说”的心理学家是( )。

A.苛勒

B.杜威

C.西蒙

D.桑代克


正确答案:A
苛勒历时7年,以黑猩猩为对象进行了18个实验,依据其结果,撰写了《猩猩的智慧》一文。他发挥了格式塔理论,提出了“顿悟说”。

第4题:

简述苛勒的顿悟说。


正确答案:德国心理学家苛勒提出了顿悟说。顿悟说认为问题解决要求看出问题情境中的各种关系,而对这种关系的理解是突然产生的,是一个领悟的过程。问题解决是由于突然对问题情境中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关系有了理解和顿悟而实现的。顿悟说也是由动物实验的来,但对于解释人类问题解决仍具有合理性。面对问题,人们会重组当前的问题情境,改组问题情景的结构,突然领悟问题情境与适当反应之间的关系,是问题得以解决。创造性问题解决,顿悟是非常关键的。顿悟说与尝试错误说也不是对立的。人们面对问题,有时候需要尝试错误,也需要顿悟。

第5题:

苛勒等人通过著名的黑猩猩实验,对学习中个体产生变化的实质及原因做出了解释,他认为,学习是通过( )过程实现的。

A.试误
B.顿悟
C.强化
D.联结


答案:B
解析:
苛勒等人认为,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第6题:

心理学家苛勒在研究黑猩猩解决复杂问题的实验中发现。它们不是通过反复的尝试和错误的模式解决问题,而是抓住问题的内部联系,属于一种

A、认知

B、潜伏学习

C、记忆

D、逻辑思维

E、顿悟


参考答案:E

第7题:

苛勒认为,动物解决问题的过程是。(  )的过程

A.尝试错误
B.顿悟
C.认知操作
D.假设验证

答案:B
解析:
苛勒认为,动物解决问题的过程是顿悟过程。

第8题: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与桑代克的试误说的区别是( )。

A.试误是顿悟的前奏

B.顿悟是试误的结果

C.试误发生在学习过程的早期

D.顿悟发生在学习过程的中、晚期


正确答案:ABCD

第9题:

学习顿悟说的创始人是()

A苛勒

B斯金纳

C华生

D巴浦洛夫


A

第10题:

简述苛勒的顿悟研究与学说。


正确答案: (1)苛勒研究了猩猩解决问题的行为,其中“取香蕉”的实验是最有名的。猩猩可以看到房顶上悬挂着一串香蕉,但是它够不到。房内的地上有几只箱子。苛勒的研究发现:面对这样的情景,猩猩一开始试图跳起来抓取香蕉,但是没有达到目的。以后,它不再跳了,而是在房间里走来走去,仿佛在观察房间里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猩猩突然走到箱子前面,站着不动,过一会儿,它把箱子挪到香蕉下面,跳到箱子上,取到了香蕉。如果一只箱子不够高,猩猩还能把两只或更多的箱子叠起来以拿到香蕉。
(2)通过这些研究,苛勒发现猩猩不是通过尝试错误的方法来学习如何拿到香蕉的,而是突然学会如何解决问题的。苛勒认为,用“知觉重组”可以解释这种学习:猩猩突然发现了箱子与香蕉之间的关系,它在认知结构中将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了重新组合,因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苛勒把这种学习叫做顿悟学习。苛勒认为,顿悟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建一种心理完形。学习是个体利用自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目的尝试。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