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我国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存问题以及现实途径。

题目
问答题
论述我国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存问题以及现实途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论述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正确答案: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于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包括师范教育、新教师入职辅导、在职培训、自我教育等方式。
师范教育是教师个体专业化的起点和基础,是建立在教师的专业特性之上,为培养教师专业人才服务。新教师入职辅导是由有经验的导师进行现场指导,是向新教师提供系统而持续的帮助,使之尽快转变角色,适应环境。
在职培训主要是为了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为在职教师提供的适应于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需要的继续教育,以引导教师掌握不断涌现的现代教育理论,培养教师研究教育对象、教育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辅之以计算机知识、现代的教育技术手段。
自我教育就是专业化的自我建构,主要有经常性的自我反思、主动收集教育改革信息、研究教育教学中各类事件、自学教育教学理论、积极感受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等。教师自我教育是专业理想建立、专业情感积淀、专业技能提高、专业风格形成的关键。

第2题:

结合“教育概论”课程的学习以及你的受教育经历,结合我国当代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实际,试论述一个合格的专业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参考答案: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可以筛选和调控诸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对人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同其他因素相比较,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教育是有明确目的的影响人发展的活动过程,它对人的发展方向起着制约作用;教育是有计划地全面系统影响人的过程,可以大大增强对人影响的效益性;教育是有特定的教育者负责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可以使人的发展不走或少走弯路。此外,人的遗传素质的开发要靠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塑造离不开教育;对环境中各种积极和消极因素的筛选利用要依赖教育;人的各种实践活动要获得成效,必须要依靠教育来培养正确的实践目的和掌握有效的实践手段;
1.教师是一种专门的职业,专业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制约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原因。教师的素质对于教育质量提高是根本与关键。教师是受过专门培养的教育专职人员,他受社会的委托来培养人,懂得教育教学规律。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对于人的培养是最根本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教师的一般素质与特殊素质要求。(职业道德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崇高的职业道德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态度、高尚的职业道德行为;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扎实地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良好的文化素养、要有文化科学发展史的知识;教育理论素质;教育能力素质;身体、心理健康素质。)
3.必须紧密联系当前的教育改革实际来回答教师的专业素质问题,必须全面、正确地理解教师基本素养,并能够与受教育经历有机结合加以系统阐述。学生接受教育首先是社会需要和个体需要的统一;社会需要其未来社会成员都是理想的能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个人也需要适应社会从而在社会中获得理想的发展;学生是未完成的社会人,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例如:教育专家魏书生,他一直喜欢与那些原本抽烟喝酒、打架斗殴、考试只有几分的所谓“坏”学生打交道。魏老师把他们集中到自己班上来,在对待后进生的教育时很注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他让后进生搜集达尔文、爱迪生等小时候智力并不好而成为杰出人物的故事,并把搜集到的课外读物拿到“故事会”上交流。从而鼓励后进生,增强后进生的信心。在他的精心培育下,这些学生渐渐步入正轨,有了明显的进步,不少人最后还有很大的出息。他坚信: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灵世界都是一个无比宽阔的海洋,做老师的,就是要善于走进孩子的心海里。他告诉我们说,对待学生,尤其是对待所谓差生,要给予更多的爱。这犹如在大山里呼喊一样,你用多大力气发声,山谷的回音就会有多大。教师对孩子付出了多少关爱,孩子就会回报多少敬意。
4.要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建议。教师要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成长;不断提高政治业务水平。

第3题:

联系实际谈谈在新课程实施,教师专业化要求的背景下,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业素质?


正确答案:


第4题:

联系新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时代背景,论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关系。


答案:
解析:
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关系有: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新课程改革除了强调学生通过书本加强对间接经验的获得外,也大力提倡学生通过亲身的经历获得直接经验。
(2)知识与能力。在课程学习中,知识不是被动灌输的,学习的过程就是原有的知识结构与课题相互作用、创建意义的过程。知识是建构的,学习是通过建构过程来完成的。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共处等能力。
(3)分科与综合。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在新课程改革中也有明显的体现。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有: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4)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在坚持科学主义的同时,新课程改革强调要“以人为本”,让学校成为学生实现生命价值的地方;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把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展现出来;要转变角色,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改革评价,建立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促进性内部评价。

第5题:

简述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挑战。


答案:
解析:
(1)教育观念上的挑战;
(2)教学习惯上的挑战;
(3)新的教学情境的挑战;
(4)对知识储备的挑战;
(5)信息技术的挑战;
(6)新的学习方式的挑战。

第6题:

某学校地理教研组教师对本校地理课课程资源进行了评价,认为地理教具只有挂图和地球仪两类,而且全校地球仪只有六个,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差距较大,课程资源缺乏,课程开发困难较大。 请联系我国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并运用有关教师角色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理论对这一案例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见解析
(1)课程实施所需要的资源统称为课程资源,它既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也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无形的资源。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对于课程资源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课程资源的丰富性;二是课程资源的适合性;三是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四是课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性。(2)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传统教科书相比,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它具有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积极参与等特点,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使其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这是传统教科书所无法代替的。(3)该校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不够全面,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社会资源未被纳入教育资源范畴,其教育的功能和意义没有被充分地认识和利用。(4)教师不仅应当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提高利用率,还要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

第7题: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传授者的角色已经消亡了。()


参考答案:错误

第8题:

分析论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理念。


正确答案:


第9题:

结合当前高等教育发展,论述我国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度的改革重点和方向。


答案:
解析:
(1)在保证学校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实行固定和流动的教师编制相结合,以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力;
(2)充分利用市场的调节机制来优化教师的资源配置;
(3)适当下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权,建立科学的高校评聘工作的评价和监督制度;
(4)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是实行教师聘任制度的先决条件,成立高校教师权益的仲裁机构已势在必行,在涉及解聘或缓聘等事务时,要体现学术管理中专家团体的权威性特点。

第10题:

试论述教师素养的构成、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及途径。


答案:
解析:
教师的素养是指身为教师的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 (1)高尚的师德。这就要求教师要:一、热爱教育事业,富有献身精神和人文精神:许 多优秀教师之所以能在教育工作中做出卓越的成绩,首先是因为他们热爱教育事业,另外, 教师还要具备基本的人文精神,要关怀学生的生存和发展。二、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爱学 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育好学生的重要条件。三、热爱集体,团结协作:教师的劳动既具有 个体性,又具有集体性。所以教师和教师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团结协作。四、严于律己,为 人师表: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因而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2)宽厚的文化素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以培养其能 力,促进他们生动活泼地发展。因此,一个好的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有比较渊博的 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 (3)专门的教育素养。教育素养包括:一、教育理论素养,即教师对教育科学基本理论 知识的掌握,能恰当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原理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 问题,能自觉、恰当地运用教育理论总结、概括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并使之升华,能清晰、 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设想。二、教育能力素养,指的是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 任务的基本操作能力,其包括课程开发能力,及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等。三、教育研究素 养,即教师运用一定的观点方法,探索教育领域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富有问 题意识,反思能力,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灵活地解决各种教育问题。 (4)健康的心理素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会直接影响教育工作的成败,而且会影 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当然了,教师也不是一开始就具备了这些专业素质,这需要一个专业发展的过程,一般而言,教师专业发展包括以下内容: (1)专业理想的建立。教育理想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 教育本质、目的、价值和生活等的理想和信念。 (2)专业知识的拓展。教师专业知识拓展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量的拓展,即教师要不断地更新知识、补充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其次是质的拓展,即从知识的理解、掌握 知识的批判、创新;再次是知识结构的优化,以广泛的文化知识为背景,以精深的学科知识为主干,以相关学科知识为必要补充,以丰富的教育心理科学知识为基本知识边界的复合 型知识结构。 (3)专业能力的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能量和本领。包括设计教学能力、表达能力、教育教学组织 管理能力、交往能力、教学机智、反思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 (4)专业自我的形成。专业自我就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以及个体自身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 与教学风格的综合。具体包括自我形象的正确认识、积极的自我体验、正确的职业动机、对 职业状况的满意、对理想的职业生涯的清晰认识、对未来工作情境有较高的期望、具有个体 的教育哲学和教学模式。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1)师范教育:(2)新教师的人职辅导;(3)在职培训;(4)自我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