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孟子、荀子在教育作用上的主要异同。

题目
问答题
试述孟子、荀子在教育作用上的主要异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首创“有教无类”理念的是()。

A、孔子

B、孟子

C、杨雄

D、荀子


答案:A

第2题:

试比较孟子和荀子教育思想之间的异同。


答案:
解析:
孟子和荀子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二者的思想同属于儒家学说,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的方面。(1)孟、荀教育思想的共同之处①关于教育作用。二者都非常重视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中的作用。孟子认为教育的社会作用是“得民心”。“得民心”是“仁政”的关键,而教育是“得民心”的最有效措施。孟子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求放心”。他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找回散失的本性,保存和发扬天赋的善端。他指出任何人只要接受教育,肯于学习都可以成为圣人。此外,孟子也并不是完全无视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他也看到了环境等外部条件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荀子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他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化性起伪”的作用,就是通过教育和学习来改变自己的本性,使人具有适应社会生活的道德智能。环境的影响和个体的主观努力是决定性的因素。他也很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他认为教育能够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使兵劲城固,国富民强。②关于教育目的和内容。孟子和荀子都强调道德教育在教育内容方面的重要地位。孟于认为教育目的为“明人伦”.就是“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苟子特别强调学习《诗》、《书》、《礼》、《乐》、《春秋》和《易》等儒家经籍,而尤重礼乐。他认为礼可使上下有别,乐可使上下和谐,礼乐并施就能“移风易俗,天下皆宁,善美相乐。”(2)孟、苟教育思想的不同之处孟子、荀子教育思想的差异源自两者不同的人性观。孟子肯定“性善”,他以为人性生来就是善的,有不学而能的“良能”和不虑而知的“良知”。他认为君子和庶人的区别就在于保存还是丧失这种“善性”。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人类的“礼”、“义”行为是后天习得的,人们必须通过教育和学习来改变自己的本性,使人具有适应社会生活的道德智能。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孟子主张“内发”,荀子则主张“外烁”;在学与思的关系方面,孟子比较强调“思”,荀子则特别重视“学”;在教学过程方面,孟子把教学过程看作“存养”、“内省”、“自得”的过程。荀子则把教学的过程具体化为闻、见、知、行四个环节,并把行看作是学习的最终目标。

第3题:

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师要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的是 ( )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荀子


正确答案:A

第4题:

()在中国教育史上开创了与教育“内发说”截然相反的教育“外铄论”。

  • A、孔子
  • B、孟子
  • C、墨子
  • D、荀子

正确答案:D

第5题:

比较孟子、荀子关于教育作用及学习方式上的主要异同。


正确答案: 教育作用:孟子是以其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为基础的,
一方面强调教育的社会作用,
另一方面强调教育的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主张施“仁政”,其中心是民本思想,“性善论”。
荀子主张“性恶论”,教育的作用在于“化性起伪”。学习方式:
孟子主张“深造自得、盈科二进、专心有恒”。
荀子主张“注重‘积’、‘渐’,闻、见、知、行的教学过程,虚壹而静、专心有恒,解弊救偏、兼陈中衡”。

第6题:

孟子和荀子教育思想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嘬璧 方面?


答案:
解析:
(1)关于人性与教育作用:孟子认为 人人具有先验的“良知”“良能”,提出“性善论”; 荀子则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提出“性恶论”。孟 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发展本性,荀子认为教育 的作用在于改变本性,实际上二者是相互补充、 相辅相成的。孟子着重论证了封建地主阶级道 德观念的合理性和实施封建教育的可能性;荀子 力图说明树立封建地主阶级道德观念和实施封 建教育的必要性。 (2) 关于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孟子认为教 育目的是“明人伦”,决定了教育内容是以孝悌为 主的道德教育;荀子认为教育目的是培养各种治 术人才,教育内容就是《诗》《书》《礼》《乐》《春 秋》等。 (3) 关于教学的主张:孟子主张“内发”,荀 子主张“外求";孟子强调“思”,荀子重视“学”; 孟子把教学或学习看作是“存养”“内省”“自得” 的过程,荀子把教学或学习看作是“闻、见、知、 行”等环节。

第7题:

试述孟子、荀子在教育作用上的主要异同。
孟子在政治上主张“施仁政”,其中心是“民本”思想;在哲学上,提出“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看,荀子认为教育的社会作用是“得民心”,好的政治还不如好的教育。从“性善论”出发,孟子阐述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求放心”,在于找回散失的本性,保存和发扬天赋的善端。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任何人只要接受教育肯学习,在他看来,都可以成为圣人。可以说,孟子很看重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荀子则从“性恶论”出发,否定了先天道德论。批评孟子的“性善论”。他认为:人之所以能为善,全靠后天的努力,故“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诸子私学之间的差别在于:
(1)社会基础不同。西周官学是建立在土地国有的经济基础和奴隶主贵族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基础之上的,而私学是建立在土地私有的个体经济和以新兴地主阶级为首的包括农、工、商等自由民在内的阶级联盟基础之上的,只要封建个体经济存在,私学就有强大的长期的生命力。
(2)管理制度不同。西周官学是由国家政权机关主办的,以“学在官府”为主要特征,在管理上是“官师一体”、“政教合一”。而私学是由私家根据社会需要或个人需要设立的,以“学在四夷”为其主要特征;私学是政教分设,教育从政治机构中分离出来,有独立的组织机构;官师分离,教师不由职官兼任,逐步成为社会中一种独立的职业。
(3)施教对象不同。西周官学的入学受身份限制,少数贵族子弟垄断了受教育的权利;私学的入学则以自由受教为原则,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使文化知识得以下移到民间。
(4)教育内容与方式的不同。西周官学局限于传统的“六艺”,灌输的是奴隶制政治观念和道德思想,偏重于历史文化;私学则有思想自由,教育内容突破了传统的“六艺”教育,传授各学派的政治观点、道德思想,以及新的知识、技能。在方式上,西周官学有固定的场所和相应的基本设备,制度上比较规范化。私学则不一定有固定的教育场所,它以教师为中心,流动性较强,设备简单,有较大灵活性。意义在于:私学代替官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它依靠自由办学、自由就学、自由讲学、自由竞争来发展教育事业,不仅符合历史潮流,也开辟了中国教育史的新纪元。

第8题:

荀子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影响不如孟子。()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9题:

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的是()。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墨子

正确答案:A

第10题:

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 B、孟子
  • C、墨翟
  • D、荀子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