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听说《书谱》还对书法创作提出了“五乖”、“五合”的说法,愿闻其详。

题目
问答题
此外,听说《书谱》还对书法创作提出了“五乖”、“五合”的说法,愿闻其详。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对于“五乖”、“五合”的论述,《书谱》是这样说的:“又一时而书,有乖有合,合则流媚,乖则雕疏。略言其由,各有其五: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心遽体留,一乖也;意违势屈,二乖也;风燥日炎,三乖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情怠手阑,五乖也。乖合之际,优劣互差。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可见,作书除了主观条件之外,还要与客观条件密切配合,如果配合得好,字就会写得“优”,如果配合不好,字就会写得“劣”,这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主观和客观,情绪和工具比较起来,那末主观情绪是主要的,客观工具又是次要的了。至于所说“五”的数目,只是总结大致情况而言,大可不必拘泥。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 )是唐朝书法大家孙过庭贡献出的书法理论专著。

A、《笔赋》

B、《意造宋代》

C、《书谱》

D、《笔论》


正确答案:C

第2题:

某寝室有甲、乙、丙、丁和戊五位同学,每位同学都参加了不同的学生社团。对于他们所参加的社团情况,有以下五种说法:(1)乙:书法,戊:绘画;(2)丙:辩论,丁:摄影;(3)甲:攀岩,戊:摄影;(4)乙:辩论,丁:攀岩;(5)乙:绘画,丙:书法,已知上述五种说法每种只说对了一半。
由此可以推出:

A.甲:攀岩,乙:辩论
B.丙:绘画,丁:书法
C.丙:摄影,戊:书法
D.丁:绘画,戊:辩论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察分析推理。
题干中给了限定条件说每种只说对了一半,可使用假设法和代入法。
假设A选项正确代入题干可得,戊学的是绘画、丁学的是摄影、甲参加的是攀岩、乙参加的是辩论,丙参加的是书法,符合题干中给的限定条件,故当选;
B选项代入(2)全错,排除;C选项代入(1)全错,排除;D选项代入(4)全错,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第3题:

孙过庭《书谱》的理论贡献有哪些( )。

A、提出临摹入门,循序渐进,初学不外临摹的理论

B、提出书法创作“五乖五合”的经典理论

C、提出书法能够展示人的内在精神世界

D、揭示了书法纯实用功能的重要性、准确深刻地

E、揭示了中国书法从实用功能分离出一种纯艺术的倾向


正确答案:BCE

第4题:

听说孙过庭的《书谱》是我国书法理论史上最为光辉夺目的篇章之一,不知此篇的大致情况如何?


正确答案: 是的,唐孙过庭《书谱》确实是我国书法史上最为光辉夺目的重要篇章之一。但是对于其文章的本身,因为墨迹原文的末尾,有“今撰为六篇,分成两卷。第其功用,名曰《书谱》”的句子,而传本所见,只有卷上,因此引起历代学者的不同猜测。有认为另有正文,而此则仅为序言,所以有题作“书谱序”的;有的认为此即正文,分裱两卷,所以有《书谱》卷上、卷下之称的。近人朱建新《孙过庭书谱笺证》认为,《书谱》应是全文,因为屡经裱装,中有断失,所以失去了“卷下”等字,并为之详分“卷上”及“卷下”各三篇的起讫,把最后的“自汉魏以来”至“缄秘之旨,余无取焉”划归为跋语。可说是费尽心血的了。
而与朱建新同时而略早的余绍宋,他在《书画书录解题》中提出的看法却是:“唐人论及此书者,仅张怀瓘一家,张彦远《法书要录》及北宋朱长文《墨池编》搜辑历代论书之文甚备,俱未载及。足见北宋以前,是编犹未问世。《宣和书谱》载有《书谱序》上下两篇,是其时原迹在内府,下卷尚存也。至南宋陈思辑《书苑菁华》始著其文于录,则下卷已亡,其为亡于南渡之际,殆无疑矣。”真可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了。
好在是全文也罢,仅存其半也罢,因为其中持论的精微奥妙之处,已足窥其大概,所以对于我们学习书论来说,关系不大。

第5题:

听说南宋姜夔曾经写过一卷名叫《续书谱》的书论,愿闻其详。


正确答案: 确实如此,南宋的姜夔为了续唐孙过庭《书谱》之后,所以写了这卷《续书谱》。
然而,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却认为,《续书谱》的得名,只是“偶题”罢了。他说:“是书题为《续书谱》,似为续过庭已亡之篇,今核其书殊不尔,盖偶题耳。若为补过庭之作,书中必自言及,且应曰‘补’,不曰‘续’也。其体例亦应依过庭之旨,补执、使、转、用诸篇,不宜自为分目。况其中《性情》一篇,全录过庭之说,亦为续补体例所无。因知其非为补亡而作。包世臣讥其非过庭本旨,岂知所谓补亡,亦非白石本旨乎?”《续书谱》原文凡二十则,今存《总论》、《真书》、《用笔》、《草书》、《用笔》、《用墨》、《行书》、《临摹》、《方圆》、《向背》、《位置》、《疏密》、《风神》、《速》、《笔势》、《情性》、《血脉》、《书丹》等十八则。根据《书苑补益》所载目录,佚《燥润》、《劲媚》二则。
在《真书》一则中,记载翟伯寿向米芾讨教说:“书法当如何?”米芾回答道:“无垂不缩,有往必收。”并加评说:“此必至精至熟,然后能之。”又如在《草书》一则中所说的“横画不欲太长”、“直画不欲太多”,以及《用笔》中所提到的“折钗股欲其曲折圆而有力”等,都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至于说到对《读书谱》的评价,历来贬多于褒,如冯班《钝吟书要》说:“姜白石论书,略有梗概耳。其所得绝粗,赵松雪重之,为不可解。如锥画沙,如印印泥,如古钗脚,如壁坼痕,古人用笔妙处,白石皆不言。然又云‘侧笔出锋’,此大谬。出锋者末锐不收,褚云‘适过纸背’者也,侧则露锋在一面矣。”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也说:“兹编大旨宗元常、右军,谓大令以下用笔多失,则唐宋以下自不待言,持论不免过高,宜后来诸书,加以抨击。”平心而论,姜夔本人善书,所以文中所论的,多为他平时学书的心得和体会,俱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加之《续书谱》文字浅近,通俗易懂,所以历来为人们所乐于接受。

第6题:

“五乖五合”说法是由书写者的审美观决定的,“乖”则能达,“合”则必失。()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7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书法·篆刻”系列中成就标准的是(  )。

A.积极参与书法与篆刻活动
B.识别五种以上的书体或篆刻的风格特征
C.创作两件以上的书法或篆刻作品
D.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基本轨迹

答案:B
解析:
根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书法·篆刻”的成就标准指出,应该识别三种以上的书体或篆刻的风格特征。故选项B不正确。

第8题:

“五乖五合”说明了书法创作中精神状态、创作情绪、创作环境、工具材料和( )五个方面的相关联系。

A、他人鼓励

B、心理动态

C、创作条件

D、创作欲望


正确答案:D

第9题:

下列关于“四书、五经”的说法有误的是()

  • A、“四书”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 B、“五经”指《周易》、《尚书》、《诗经》、《礼仪》、《春秋》
  • C、“四书”指《论语》、《大学》、《中庸》、《墨子》
  • D、“五经”指《易》、《书》、《诗》、《礼》、《春秋》

正确答案:C

第10题:

又听说,《书谱》对于真、草书及其他各种书体均有极为精辟的论述,是不是?


正确答案: 确实这样,譬如说,其中的“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就是用相反相成的辩证观点来论述楷书、草书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精要之语。又如“至如钟繇隶奇,张芝草圣,此乃专精一体,以至绝伦。伯英不真,而点画狼籍(分明);元常不草,使转纵横”几句,说明了张芝的草书虽说入圣,但却写得一点也不马虎,具有楷书“点画狼籍”的意味;钟繇楷书奇绝,但却也写得恣纵尽情,具有草书“使转纵横”的妙趣。这里,我们如把文征明的“真书血脉贯通,放之便是草书;行书动必有法,整之便是正楷,能书者要是一以贯之”用来参证,便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孙的这一理论的理解。
在论述众体的要妙时,《书谱》是这样说的:“虽篆、隶、草、章,工用多变;济成厥美,各有攸(所)宜。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从而把各种书体的特殊性很精要地概括了出来,明杨缜《墨池琐录》说:“此四诀者,可谓‘鲸吞海水尽,落出珊瑚枝’矣。”后半段“然后凛之以风神”几句,则又对各种不同的书体提出了共同的要求。“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两句,清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书者,如也。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矣。”“笔墨性情,皆以其人性情为本”。论及了书法艺术也和其他艺术一样,是表现并寄托了作者的为人胸襟和思想感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