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以下例句,说明“恨”和“怨”二词古今意义发生了什么变化: (1)子为父死亡所恨。 (2)而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3

题目
问答题
根据以下例句,说明“恨”和“怨”二词古今意义发生了什么变化: (1)子为父死亡所恨。 (2)而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3)穆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 (4)闻汉天子甚怨卫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且尝有所恨乎?“尝”“恨”在句中是什么意思?


正确答案: 尝:曾经。
恨:遗憾。

第2题:

为安拉而爱、为安拉而恨的证据是什么?


正确答案: 安拉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不要以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为盟友。他们各为其同教的盟友。你们中谁以他们为盟友,谁就是他们的同教。…你们的盟友,只是安拉和使者,和信士中谨守拜功,完纳天课,而且谦恭的人。”(筵席5:51—55)又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不要以自己的父兄为保护人,如果他们弃正信而取迷信的话。”(忏悔9:23)又说:“你不会发现确信安拉和末日的民众,会与违抗安拉和使者的人相亲相爱,…”(辩诉者58:23)又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不要以我的敌人和你们的敌人为朋友,…你们中谁做这件事,谁已背离正道。”(受考验的妇人60:1)

第3题:

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

恨:


正确答案:
遗憾

第4题:

此人有五大恨:一恨鲥鱼多骨,二恨金橘太酸,三恨莼菜太冷,四恨海棠无香,五恨曾子固不能诗。此人是谁?


正确答案:有此五大恨的人是彭渊材。

第5题:

王昌龄的《西宫春怨》中写道:“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请问诗中的“西宫”里住的是谁?


正确答案:诗中的“西宫”里住的是班婕妤。

第6题:

正式讨伐明朝时努尔哈赤发表什么()

  • A、六大恨
  • B、七大恨
  • C、八大恨
  • D、九大恨

正确答案:B

第7题:

请分别从作害者、受害者的角度分析,我们为什么对怨敌的损害不应生嗔恨。


正确答案: 1)作害者:作害者损害他人,是不是他们本性如此呢?如果是的话,那生嗔也没必要,因为他的本性如此,无论接触谁,都具有如是的损害性,并不是只对我个人有如此的伤害;如果不是的话,他本性善良,只是以暂时的因缘害我们,那也不要生嗔恨心,因为这不是他的本性。
2)受害者:我们之所以受到这样的伤害,完全是以前曾对众生如此加害过。现在别人来同样损害自己,这也是合乎因果规律的事,自己应该毫无怨言地安忍。

第8题:

在《报任安书》“而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句中,“恨”的意思是()。这是古今词义在()方面发生了变化。


参考答案:遗憾、释义

第9题: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出自哪位诗人的宫怨诗?


正确答案:“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出自王昌龄的《西宫春怨》。

第10题:

王国维词作“昨夜梦中多少恨”。是根据李煜的哪句词演变而来的?


正确答案:“昨夜梦中多少恨”。是根据李煜的“多少恨,昨夜梦魂中。”演变而来的。